劉剛
摘 要:經典文學是世界民族文化的精髓,刻錄著世界各民族成長和進步的足印。閱讀經典文學著作,不僅可以了解歷史,而且可以洗禮心靈。但在新時期的價值導向下,經典文學閱讀似乎開始淡出語文課堂,語文教師重塑價值觀念,重視經典文學閱讀引導已刻不容緩。
關鍵詞:文學經典;引領;語文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354-01
文學經典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積極產物,體現(xiàn)了人類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活動、價值取向、內心需求。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經典之作都是該民族文化的精髓,間接或直接展示了民族的聰明和智慧,讀經典文學就是讓這種聰明和智慧得以傳承。因此,如何領略文學經典就成為了社會教育——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如何讓文學經典走進語文課堂,貼近學生需求,真正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一片樂土呢?下面結合本人語文課堂探究的實際略表粗淺之見。
一、帶頭研讀經典,引領學生情感價值走向
要想幫助學生樹立閱讀經典文學,愛好經典文學的語文學習理念,語文教師就應當是一個喜愛經典,傳頌經典的典范,因為這種經典的思想將對學生產生潛在的深遠影響。魯迅先生描寫自己的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有這樣的描述:先生自己也念書。后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壽鏡吾先生讀得是何等的投入——也許這種熱愛文學的精神正是孩童心靈深處的種子,造就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一顆耀眼明星。
仔細審視現(xiàn)代語文教學,很多學校、很多教師總是把教學成績和應對考試作為語文課堂的第一功利需求。如在名著的教學中,一般教師都在輕描淡寫地閱讀兩遍后給學生反復強調應考知識,這種糟踐經典文學的教學何異于暴殄天物。它不僅背離語文大綱要求,也誤導了學生的情感價值走向。
二、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引領學生飽食精神食糧
經典文學的“經典”價值在語文學習中常常容易被忽略,一方面的因為教學導向的偏離,另一方面是語文課堂中經典文學的教學形式比較單一所致。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就必須創(chuàng)新教學的形式,讓經典文學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出現(xiàn)。比如,名著的閱讀,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年齡階段指導學生閱讀不同形式的版本:小學階段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兒童故事讀本,中學階段指導學生閱讀刪減版,高中以上階段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完整版。這些不同的版本都是在精心策劃的基礎上出版的,符合兒童學習的需要,容易讓兒童接受。當然,影視內容(如電視劇、電影、記錄片等)也是引領學生閱讀名著的又一方式,但很多學生在影視觀看中只是注重故事的興趣和內容,缺乏對名著本身思想內涵和人物表現(xiàn)手法的理解,這也構成了影視教育影響的局限性。
三、開辟經典講堂,引領學生享受文學盛宴
實踐證明在各種經典文學教學形式中,最為傳統(tǒng)、最有氛圍、效果最好的教學形式就是專題講評活動。這種講評活動的方式就是教師或學校開辟“講經堂”,由教師分年齡、分學段有側重地給學生講述評析經典文學片段。在這種形式的講評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影視劇片段為學生奉獻聲情并茂的文學大餐。如此場景,好似“評書劇場”,又像“百家講壇”,學生邊看邊聽,教師彳亍嘆惋。精妙之筆,含蓄之詞在教師的精彩點撥中,學生內心豁然明晰。在教師的激情帶動下,在熱烈的學習氛圍中,一切感受都來得那么輕松自在。如此場景,學生內心的那顆禁錮已久的文學種子,難道還不萌芽而發(fā)嗎?毋庸置疑,精彩的文學講堂,不僅能夠引領學生享受文學盛宴,而且能夠指引學生迅速進入厚重的文學天地。
總的看來,任何一個民族的發(fā)展進步都離不開語言和文學的輔助,因為語文教學不僅是人類教化的一種需求,也是傳承和領略人類文明的一種重要形式。而今天,面對經典文學遭受的冷遇,面對語文功利追求相與教學大綱的背離,語文教師更應該認真反思,幫助學生細心琢磨一套行之有效的經典文學閱讀學習方案,讓經典文學真正走進課堂,才展現(xiàn)了語言文學的真正價值,才能實現(xiàn)整個民族文化整合,盡顯語文教學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