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運柱
化學是理科必不可少的一門學科,與初中不同,高中化學的知識點比較多,概念也更抽象,知識面也更廣更全,知識的系統(tǒng)性更強.化學概念是學習化學必須把握的基礎知識,準確地理解概念對于學好化學知識是十分重要的.化學基本概念都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得出來的,常常包括定義、定律、規(guī)律、原理和反應規(guī)律等.其中每一個字、詞都有其特定的意義,以保證概念的精辟性和科學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清概念,讓學生把握好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在實際生活中引入概念、在實驗探究中形成概念、在對比概括中深化概念,從而讓化學概念教學更有效.
一、在實際生活中引入概念
概念引入是否恰當,直接決定學生能否正確有效掌握概念要領.化學概念本身具有很強的抽象性,但這種抽象性卻是建立在感知大量生活材料的基礎上的.因此,化學概念的引入教學,必須聯(lián)系具體的生活實際,在生活實際的基礎上將抽象的化學概念具體化和直觀化.
例如,在講“氧化還原反應”時,我從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與氧化還原反應相關的問題入手:你在買肉時,會根據(jù)肉的色澤來判斷肉的新鮮程度嗎?應該怎么判斷?由于人在屠宰豬牛時,放血不完全而殘存血紅素,血紅素中鐵以二價離子形式存在,因此肉新鮮的時候呈現(xiàn)鮮紅色,隨著肉的陳放,二價鐵離子逐漸被空氣氧化為三價鐵離子,使肉呈現(xiàn)暗紅色,所以我們在外出買肉時,一定要買鮮紅的肉.由此生活實例入手,告訴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好多的現(xiàn)象與氧化還原反應有關.之后引出“正確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主題,氧化還原反應是中學化學學習的重要理論基礎,貫穿于整個化學學習中,不僅是學習的重點,更是高考的熱點,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本質、特征、規(guī)律、類型、表示、應用都將是初學氧化還原反應者不可忽視的知識.
二、在實驗探究中形成概念
實踐證明,學生只有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才能有效記憶并運用概念.而理解的關鍵就是深入概念本質.概念是反映對象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因此,直觀對象是概念形成的基礎.在概念的形成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實驗,引導學生將對直觀對象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透過現(xiàn)象深入概念的本質,促使概念形成深度化.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設計方案需要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相關的知識技能,還需要掌握假設、觀察、思考、測定、控制、邏輯思維等能力:在實驗課上通過一個個實驗活動,學生展開討論思考,并嘗試親手操作,設身處地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形成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認知.
三、在對比概括中深化概念
有比較才有鑒別.把兩個或兩類易混的概念進行對比,從中找出其中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也是學習概念的常用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對比新舊概念,從而探究出概念與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獲得系統(tǒng)化清晰化的概念認識.
例如,氣體摩爾體積概念本身容易混淆,再加上中學生對化學理論學習的局限性,在具體處理問題時經(jīng)常出錯.我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從中概括出“氣體摩爾體積”有關的問題進行質疑,幫助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學生在認識上的偏差,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設計的問題如下:(1)什么叫“氣體摩爾體積”?(2)為什么同溫同壓下,1mol任何氣體的體積都是相同的?(3)為什么同溫同壓下,1mol 不同的固體物質或液體物質的體積一般是不同的?(4)討論氣體摩爾體積時為什么要強調同溫同壓?
化學概念是化學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學好化學的基礎.同樣在初中化學教材中,基本概念幾乎每個課題中都有.有些概念是概念中包含概念,學生對這樣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有一定困難的.這就要從兩個概念的比較之中,找出相互關系,使學生加深理解,不致于混淆.
例如,在講“氧化物”的概念“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假如其中一種是氧元素,這種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提出以下問題: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為什么?這樣,可以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反復推敲,從而引導學生學會抓住概念中要害的詞句“由兩種元素組成”來分析,由此加深對氧化物概念的理解,也對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教學中,為了深刻講解概念的含義,教師要及時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熟悉上的錯誤.
例如,在講“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要強調概念中的“純凈物”三個字.也就是說,單質和化合物應該在純凈物的范疇內進行區(qū)分,再根據(jù)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定其是單質或者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很容易錯將一些物質如氧氣、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
在復習化學概念時,要抓住每個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詞、句子以及相關特征,把概念講清楚,弄清楚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這樣,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強學習能力都是大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