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英 (江蘇省江陰市實驗小學,214400)
巧妙運用游戲教一年級立定跳遠
曹建英 (江蘇省江陰市實驗小學,214400)
獲獎案例選登-8
案例描述:立定跳遠是小學體育教學的基本內(nèi)容,可提高學生的跳躍能力,促進學生下肢肌肉、關節(jié)、韌帶和內(nèi)臟器官機能的發(fā)展,是全面發(fā)展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有效手段。立定跳遠教材內(nèi)容單調(diào)枯燥,而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是:注意力容易分散,對娛樂性不強的運動項目不易激起學習興趣。如何來激發(fā)其興趣呢?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中明確指出:在小學階段,要注重體育游戲?qū)W習,發(fā)展學生的運動能力。
作為一線工作的體育教師,有幸輪崗到一所完小進行教學工作。這所小學分東西兩個校區(qū),中間有一條車來車往的馬路。低年級安排在西校區(qū),有一片小操場——光滑的磁磚地,跳躍活動不便開展。因此,立定跳遠教學必須帶學生們到東校區(qū)進行。第一個班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即做完簡單的準備活動后,就直奔主題,講解——示范——組織學生進行練習。他們機械地模仿教師做動作,結(jié)果完成的動作質(zhì)量不高,興趣也不大。結(jié)束后,筆者發(fā)現(xiàn)他們練得累,教師也教得累,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筆者意識到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學生學習,要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才行。
在第二個班上課時,筆者根據(jù)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從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入手,由準備活動開始,筆者設計了模仿游戲“看誰模仿得像(模仿各種跳躍類的小動物)”,并請學生分別展示,找出共同的特點。這個游戲既達到了很好的熱身效果,也巧妙地滲透了一個主要的技術動作:雙腳同時起跳,同時落地。在基本部分筆者也采用趣味化的技術教學,引導學生體驗。如利用游戲“高人、矮人、飛人”進行模擬練習,強化技術動作:“高人”提踵,兩臂上擺,身體充分展開;“矮人”上體稍前傾,兩臂后舉屈膝半蹲;“飛人”兩臂向前上方用力擺動,同時前腳掌用力蹬地,迅速向前上方跳出。最后引出立定跳遠的動作口訣:“1——展、2——蹲、3——跳”。為了進一步鞏固動作的技能,又組織學生進行“高人、矮人、超人”游戲比賽。學生們在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在玩中學,學中練,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立定跳運的動作技能??粗麄円粡垙埮d奮的小臉,筆者心中感到由衷的滿足。
案例反思:《課標》中,水平一的體育運動知識的整體學習目標為:“獲得運動的知識和體驗”。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取決于教師在教學中的實踐教學能力和專業(yè)水平。著名教育家陳鐘梁先生說過“小學教學歸納起來有兩點:一是游戲,二是生活,把兒童應做的事變成游戲做,做貼近孩子生活的游戲”。因此,多采用游戲練習的教學方法,對孩子學好運動技能、促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這個案例,筆者有了以下幾點認識:
模仿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往往不夠集中,但好奇心強。以直觀的教學法為主,用模仿類的游戲?qū)?,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他們的模仿能力,還為后面的學習進行了鋪墊。學生在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種小動物的跳躍活動中,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好奇心和興奮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巧設游戲,有效地促進學生掌握動作技能。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講,技能教學方法越直觀就越容易被接受。游戲“高人、矮人、飛人”的設計,主要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讓學生通過與主教材相關聯(lián)的游戲活動,實現(xiàn)動作技能的遷移,化解動作技術的教學難點,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使能更快掌握動作技能。因此,巧設游戲,可以把單一的練習趣味化、競爭化,學生在練習時會被游戲的內(nèi)在因素吸引,從而參與到游戲中,樂不知疲。把動作技能的學習滲透于其中,讓學生在主教材的學習中輕松掌握動作技能。無論從學生的身心體會還是從練習效果,都會有顯著的變化。
江蘇曹建英
激勵引導,讓學生體驗成功。
德國的一位哲學家曾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而我們的學生也是千差萬別的。因此,教師的激勵引導,就顯得十分重要。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給每名學生提出努力的目標。貫徹讓學生們“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理念,努力完成第一目標“高人、矮人、飛人”,爭取完成第二目標游戲比賽“高人、矮人、超人”。在教學中,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指導,要注重信息反饋,好評價總結(jié)。對于那些完成動作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nèi)ンw驗成功,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調(diào)動其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主動學習,爭取更大的成功。
抓實效,不為“游戲而游戲”。
在教學過程中,游戲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發(fā)展學生的運動技能,提高學習效果等具有重要作用。但游戲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并非“全能”。在教學中,不能“為游戲而游戲”,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分析教學內(nèi)容,設計的游戲與技能動作之間是否有緊密聯(lián)系,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等等。讓運動技能學習和游戲有機結(jié)合,相互滲透,學生在掌握運動技能的同時,能體驗到運動樂趣??傊隗w育教學中,教師要結(jié)合《課標》的要求,根據(jù)學習目標、教學內(nèi)容來設計多樣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活動中積極參與,體驗成功,體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