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軍
摘要:支氣管哮喘是以反復發(fā)作性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等癥狀為主要特征的常見呼吸系疾病。本文就如何加強支氣管哮喘防治進行分析。
關鍵詞:支氣管哮喘 防治 策略
引言 哮喘是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患,具有長期性、周期性、反復性的顯著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反復發(fā)作性喘息、氣促、胸悶或頑固性咳嗽等癥狀,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多發(fā)病和常見病。因此,如何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一、支氣管哮喘的發(fā)病機理及對策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氣道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是由多種炎性細胞、炎性介質和細胞因子參與的炎癥過程。這種慢性炎癥導致氣道高反應性增加,通常出現(xiàn)廣泛多變的可逆性氣流受限,并引起反復發(fā)作的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等癥狀,常在夜間和清晨發(fā)作、加劇,可有輕、中、重度,甚至危及生命,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關注。
我國新改訂的《支氣管哮喘診治指南》以及《哮喘全球防治創(chuàng)意(GINA)》都重點強調了支氣管哮喘的階梯治療方法及其重要性?,F(xiàn)已證實,應用吸入性糖皮質激素降低氣道高反應性和支氣管擴張劑解除支氣管痙攣,并加以規(guī)范使用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對策。
二、糖皮質激素的應用
糖皮質激素是治療支氣管哮喘的一線藥物,主要作用機制是抑制炎癥細胞的遷移和活化,抑制細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癥介質的釋放,增強平滑肌細胞β2受體的反應性。
1、常用藥物可分為吸入、口服和靜脈用藥
1.1、吸入激素,是控制哮喘長期穩(wěn)定的最基本的治療。可以將藥物直接送入氣道以提高療效,使局部抗炎效價明顯增加,作用于呼吸道局部,所用劑量較小。目前最常用的是二丙酸 倍氯米松(BDP)、布地奈德(BUD)和丙酸氟替卡松。
1.2、口服激素,適用于輕中度哮喘發(fā)作、慢性持續(xù)哮喘吸入大劑量激素聯(lián)合治療無效的患者和作為靜脈應用激素治療后的序貫治療。一般使用半衰期較短的激素,如潑尼松、潑尼松 龍等??梢源髣┝慷摊煶虘茫Y狀緩解后漸減量,然后停用或改用吸入劑。對于激素依賴型哮喘,可采用每天或隔天清晨頓服給藥的方式。潑尼松的維持劑量最好每天≤10 mg。
1.3、靜滴激素,在嚴重急性哮喘發(fā)作時,應經(jīng)靜脈及時給予大劑量琥珀酸氫化可的松或氫化可的松靜脈滴注,癥狀緩解后改為口服、吸入療法。無激素依賴者可在短期內停藥;有激素依賴者應延長給藥時間,控制哮喘癥狀后改為口服給藥,并逐漸減少激素用量。靜脈用激素需4~6h后才能起效,因此,在給予激素的同時,必須給予強有力的支氣管舒張藥。
2、不良反應。不良反應有局部和全身兩方面。局部不良反應多發(fā)生在吸入激素時,主要為口腔霉菌感染和聲音嘶啞或上呼吸道不適等,用清水漱口可以明顯減少局部反應和胃腸吸收;吸入激素全身反應較少;全身不良反應多發(fā)生在口服或靜脈給藥時,主要表現(xiàn)為誘發(fā)或加劇胃、十二指腸潰瘍,甚至造成消化道出血或穿孔;誘發(fā)或加重感染;腦垂體-腎上腺軸的抑制;傷口愈合遲緩;長期應用可引起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骨質疏松、糖尿病、白內障、青光眼、肥胖及肌無力等。
三、支氣管擴張劑的應用
1、β2受體激動劑
β2受體激動劑是控制哮喘急性發(fā)作癥狀的首選藥物。主要通過對氣道平滑 肌和肥大細 胞膜表面β2受體的興奮,舒張氣道平滑肌、減少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脫顆粒和介質的釋放、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氣道上皮纖毛的擺動等,緩解哮喘癥狀。
1.1、β2受體激動劑可分成三代。第一代:非選擇性的β2激動劑,如腎上腺素、麻黃素和異丙腎上腺素等,因其心血管副作用多已被高選擇性的β2激動劑所代替;第二代:選擇性短效的β2激動劑,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和酚丙喘寧等,作用時間4~6h,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副作用明顯減少;第三代:新一代長效選擇性β2激動劑,如班布特羅和富莫特羅等。
1.2、不良反應。長期吸入β2受體激動劑引起β2受體功能下調和氣道反應性增加;靜脈用藥易引起心悸、骨骼肌震顫等副作用;因此,經(jīng)常需用β2受體激動劑者應該配合長期規(guī)律應用吸入激素,不主張長期應用。
2、茶堿類藥物
茶堿類具有松弛氣管平滑肌、興奮心臟和中樞神經(jīng)的作用,還能預防和恢復呼吸肌疲勞以促進支氣管粘膜的纖毛活動,加速氣管內分泌物排出。抑制炎性細胞的介質釋放;抑制微循環(huán)血管的通透性,這些性能對哮喘患者均有治療作用。是目前常用于治療哮喘的藥物之一。
2.1、目前用于臨床的藥物品種有氨茶堿、茶堿、羥丙茶堿、二羥丙茶堿、恩丙茶堿等,可以口服和靜脈用藥??诜幱衅胀▌┬秃途忈尫判汀?诜辈鑹A一般劑量每天5~8m g/kg,緩釋放茶堿每天8~12mg/kg。
2.2、不良反應。下列情況應避免使用茶堿:有癲癇發(fā)作史、心律不齊、復發(fā)性左心衰竭、肝臟疾病、心血管狀態(tài)不穩(wěn)定、敗血癥。下列情況茶堿劑量應減少:使用西米替丁、環(huán)丙沙星、紅霉素等;甲狀腺功能低下、肺心病、長期發(fā)熱。
3、抗膽堿藥物
抗膽堿藥物可以阻斷節(jié)后迷走神經(jīng)通路,降低迷走神經(jīng)興奮性而起舒張支氣管作用,并能阻斷反射性支氣管收縮。
3.1、抗膽堿藥物。如溴化異丙托品等,此藥尤其適用于夜間哮喘和痰液多的患者。其擴張支氣管的作用比β2受體激動劑弱,且起效慢,兩藥聯(lián)用起效時間迅速,作用時間較單用沙丁胺醇延長。
3.2、不良反應。溴化異丙托品單用時不良反應很少,少數(shù)患者有口苦或口干感。
四、總結語
隨著對哮喘的深入研究以及發(fā)病機制的正確認識,新的更為有效的平喘藥物的不斷問世,本病的治療起了根本的變化,使支氣管哮喘的預后大為改觀。
參考文獻:
1、余李彬,支氣管哮喘的防治[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年第1期
2、潘穎 付秀華,支氣管哮喘治療進展[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07年第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