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令,王燦輝,李 純,黃燕芬
(深圳市龍華新區(qū)人民醫(yī)院產科,廣東 深圳 518109)
定期知識培訓改善剖宮產產婦產后不良心理狀態(tài)的效果觀察
馬 令,王燦輝,李 純,黃燕芬
(深圳市龍華新區(qū)人民醫(yī)院產科,廣東 深圳 518109)
目的探討剖宮產產婦進行定期知識培訓對改善其不良心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間于我院分娩的剖宮產產婦160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0例,觀察組產婦產前定期進行知識培訓,對照組產婦產僅進行常規(guī)的健康宣講,觀察期結束后比較兩組產婦剖宮產后出現不良心理狀態(tài)的差異。結果觀察組的得分在9~10分者13例,而大于13分者僅3例,兩項得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剖宮產產婦產前定期進行知識培訓能夠有效緩解其產后出現不良心理狀態(tài),有利于產婦身體的恢復,可在臨床上推廣。
定期知識培訓;剖宮產產婦;不良心理狀態(tài)
最近幾年,我國選擇剖宮產的產婦數量越來越多,產婦在生產過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壓力,同時面臨角色的轉換,使產婦產生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如恐懼、緊張、焦慮等[1-2]。這種負面的心理既不利于胎兒的正常發(fā)育,又可能會影響產婦的正常分娩以及術后的身體恢復。為了緩解剖宮產產婦術后不良心理,提高產婦的生活質量,我院嘗試將定期知識培訓應用于剖宮產產婦的護理之中,取得良好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基本資料 選擇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產科進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160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80例。觀察組產婦年齡22~33歲,平均(29.52±5.64)歲,孕周37~41周,平均(39.03±1.02)周;在學歷方面,本科及本科以上62例,大專學歷12例,高中及高中以下6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3~35歲,平均(29.46±4.97)歲,孕周36~40周,平均(38.89±1.21)周;在學歷方面,本科及本科以上63例,大專學歷10例,高中及高中以下7例,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產婦均自主意識清晰,能夠獨立回答問題,自愿參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僅進行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而觀察組產婦在常規(guī)健康教育的基礎上進行定期知識培訓,具體如下:
1.2.1 制作剖腹產術前知識培訓資料 介紹手術室內的整體環(huán)境,產科手術間的環(huán)境,負責進行手術的產科醫(yī)生以及護士,詳細講解其應盡的職責,簡單介紹產科手術中所需的儀器設備,對手術過程進行詳細講解,同時告知胎兒娩出前后母體的變化情況,如何對新生兒臍帶進行處理,麻醉的具體操作步驟,術中需要的護理措施,同時在術前向產婦播放多媒體視頻,術中播放輕松舒緩的音樂,以此來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一些操作步驟可配備相關的圖片,使患者能夠簡單易懂,容易接受。
1.2.2 干預方法 懷孕期間定期對產婦進行知識培訓,通過知識培訓及問卷調查等方法,讓產婦對剖腹產的手術操作相關知識有所了解,護士應陪同產婦觀看知識培訓多媒體軟件,具體內容為焦慮情緒反應的基本知識,焦慮對分娩和產后身體恢復、泌乳的影響,引起焦慮的原因,控制焦慮的方法等;同時使產婦了解一定的孕期營養(yǎng)、分娩技巧、母親角色的定位、科學做月子、母乳喂養(yǎng)、嬰兒撫觸等。掌握對新生兒口、眼、鼻、臍、皮膚及臀部的正確護理,對于產婦存在的疑問護士要積極的給予回答,進行解答時要選擇通俗易懂的語言,態(tài)度友好、溫和,鼓勵產婦勇敢的面對剖腹產手術,緩解產婦的心理壓力及不良情緒。孕婦存在與焦慮相關的錯誤認知,重點進行心理干預,糾正錯誤認知,必要時也可采用移情、疏泄、支持、簡單保證技術,緩解其焦慮情緒。
1.3 評價方法 選用目前國際上比較公認的Cox等設立的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3]對兩組產婦進行產后抑郁情況調查,并以此作為衡量對產婦進行定期知識培訓的臨床效果。EPDS作為目前國際上比較公認的產婦產后心理狀況調查量表,敏感性和特異性都較高,共有10項內容,于產后6周內進行調查,每項內容分4級評分(0~3分),當被試者得分≥10分而<13分時,患者開始表現出一定的焦慮癥狀,而當總分合計≥13分即可診斷為產后抑郁癥,見表1。
表1 EPDS量表具體標準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1.5系統(tǒng)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患者的得分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產后6周對兩組患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得分在9~10分者13例,而大于13分者僅3例,兩項得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EPDS量表得分情況比較[例(%)]
我國目前實施剖宮產的發(fā)生率約為40%~60%,有相關報道[2]指出一些地區(qū)剖腹產的發(fā)生率可高達80%。因剖宮產的手術效果常常得到產婦的認可,因此一些無手術指證的產婦也選擇實施剖腹產手術[3-4]。很多剖腹產產婦手術前后都存在著不良情緒,可興奮交感神經或者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這不但會對術后產婦的康復造成影響,同時還會對產婦及嬰兒的身心發(fā)展造成影響?,F今醫(yī)學模式已經從單純的生物醫(yī)學模式轉變?yōu)樯?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對產婦實施產前定期知識培訓的重要性逐漸顯現出來[3]。
在本次研究中,經過和產婦的交流,可以總結出剖宮產產婦產生心理疾病的原因:(1)心理因素,經過多年來的臨床試驗表明陰道分娩是最常規(guī)也是最基本的途徑,通過陰道自然分娩的產婦情感的變化以及情緒的波動是每個婦女所能承受的變化。進行自然分娩有助于保持產婦的情緒穩(wěn)定,身體健康,而實施剖宮產手術會給產婦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進行手術前有很多的顧慮,導致焦慮不安,沒有足夠了解剖宮產手術,在自然分娩和剖腹產手術中猶豫不定,或者不情愿接受手術,容易在術后出現懊惱、后悔的反應,這種情況下也會增加手術后并發(fā)癥的幾率,尤其是術前涉及到術后可能出現的一些并發(fā)癥,更加加重了產婦的恐懼心理。此外,術后患者的行動不方便,喂奶有一定困難,不能正常的飲食等等,這些問題都會給產婦的心理帶來一定壓力,同時產婦還會擔心產后身材問題,對寶寶的性別期盼出現落差這些也都會程度不等地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造成影響[4]。(2)內分泌因素,產婦產后體內的多種激素水平發(fā)生大幅度變化,尤其是胎盤類固醇的分泌突然減少,會使產婦出現抑郁癥狀,此外還有研究指出,產后去甲腎上腺素減少也是導致抑郁的一個原因。(3)社會因素,孕期內出現的不良事件較多,應激壓力過大,產婦產后出現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就越高。(4)遺傳因素,有研究指出[5]產后抑郁與遺傳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是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研究結果,這可能與遺傳物質基礎發(fā)生的病理性變化相關,例如染色體結構異?;蛘呷旧w數量異常,還包括基因突變等均可導致產后抑郁。
通過對參與本次研究的產婦進行研究發(fā)現,兩組產婦的年齡、孕周、孕次、產次以及學歷差異上未見明顯不同。而經過兩種不同的知識宣講方式之后,兩組產婦的產后心里狀態(tài)結果卻有明顯的不同,經過兩種干預,對照組患者產后抑郁癥的發(fā)生率為15.00%,而觀察組患者產后抑郁的發(fā)生率僅為3.75%,差異較為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我院此次對產婦進行定制知識培訓實踐可以說明,術前定期知識培訓是尊重產婦的一個體現,使產婦對醫(yī)護人員產生信任感同時有安全感,在與醫(yī)護人員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消除了兩者之間的陌生感,增進了情感交流,使其在心理上得到了支持、安慰與鼓勵,這樣可以使產婦以最佳的狀態(tài)面對剖腹產術后的各項變化[5]。
綜上所述,對剖宮產產婦產前定期進行知識培訓能夠有效的緩解產后出現不良心理狀態(tài),從而間接提高產婦的術后生活質量,為其身體恢復,胎兒的健康成長奠定了基礎,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1]張麗娟.舒適護理在擇期剖宮產圍手術期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12(7):523-524.
[2]米海蓮.人性化護理在剖宮產手術中的應用效果[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2,24(11):66-67.
[3]黃醒華.對剖宮產術的思考[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1, 19(7):385-388.
[4]劉蘭芬,張志華,趙貴芬,等.產后心緒不良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J].中華婦產科,2004,39(1):43-44.
[5]陸秀風,沈國梅,孫岳琴,等.產后抑郁癥的原因分析及預防對策[J].重慶醫(yī)學,2010,36(15):1402-1403.
R473.71
B
1003—6350(2014)09—1400—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4.09.0542
2013-06-06)
馬 令。E-mail:547028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