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杰
摘 要:所謂意境是指文藝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現出來的情調和境界,古人在運用語言文字時,尤其注重文字的意境,“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兩字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說的就是這種現象,賈島為了“推敲”二字反復吟詠,杜甫刻意追求語言意境而“語不驚人死不休”,而我們的學生沒有繼承古人的傳統(tǒng),缺少了對語言文字的虔誠,總以一種更實用,更功利的態(tài)度對待文字,著實令人憂慮。
關鍵詞:語言;意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090-01
中國語言講求色香味具佳,尤其是文學語言更要注重意境,能夠以有限的文字體現無窮的內涵,從而品味獨到的文學魅力。讀書人在探求語言意境時,往往要深思熟慮觸類旁通,然后才能體味出柳暗花明之妙。可如今,我們的學生運用語言時根本不潛心琢摩,更不會絞盡腦汁,因此很難體會到語言的意境美。
所謂意境是指文藝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現出來的情調和境界,古人在運用語言文字時,尤其注重文字的意境,“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兩字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說的就是這種現象,賈島為了“推敲”二字反復吟詠,杜甫刻意追求語言意境而“語不驚人死不休”,而我們的學生沒有繼承古人的傳統(tǒng),缺少了對語言文字的虔誠,總以一種更實用,更功利的態(tài)度對待文字,著實令人憂慮。
在一次階段性測驗中,有這樣一道語言運用題:請仿照給出的句子(在孤獨中,書是朋友,讀書使平淡的生活豐富多彩),再寫兩句話,使語言連貫,意境優(yōu)美。學生給出的答案大體可以歸結為四類:
一、通俗實用類答案
將書比喻為食物、面包、蜂蜜、棉衣、游戲、開心果等等,原句如下,“在寒冷中,書是棉衣,讀書使寒冷的生活變得溫暖?!薄霸陴囸I中,書是面包,讀書使貧窮的生活不再饑餓?!薄霸诳鄲炛?,書是游戲,讀書使平凡的生活充滿樂趣?!边@些都是學生為了得到該題的分數而得出的實用答案,這些答案都符合評分標準,但在語文老師看來,總覺得少了一點文學的味道,字里行間所透露出的意境也是“樸實無華”。
二、理科思維類答案
將書喻為催化劑、助推劑、助推器、興奮劑、鎮(zhèn)定劑等等,原句如下,“在困境中,書是催化劑,讀書使平凡的生活充滿力量”這些語句無疑使語言文字的意境蕩然無存。
三、勵志類答案
將書比喻成油門、燈塔、航標、羅盤、火把、階梯、拐杖、墊腳石等等,原句如下,“在失落中,書是燈塔,讀書讓迷茫的生活明確方向?!薄霸诶щy中,書是階梯,讀書使艱難的生活變得輕松?!边@一類是學生寫的最多的答案,也是老師們平時教育的結果,學生表明理想砥礪心志固然值得提倡,但文學的語言不應該僅僅是這樣的。
四、意境類答案
原句如下,“在苦悶中,書是清風,讀書使失落的生活快意自然?!薄霸诶щy中,書是智者,讀書讓迷茫的生活現出光明。”“在憂愁中,書是清茶,讀書讓苦澀的生活馨香四溢?!薄霸谒寄钪?,書是明月,讀書使欲斷的肝腸得到撫慰。”這一類答案雖然從表達的意思上和前三類答案殊途同歸,但語言充滿了意境美,這才是最有文學修養(yǎng)的答案。
所以,語文老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應該引導學生培養(yǎng)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教育學生運用語言不可太功利,在追求實用的過程中更加注重語言的意境美,好的語言就像是一杯沁人心脾的茶,不僅色美,而且越品越醇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