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研活動是教研制度保證下以校為本的日常教學研究活動。通過教研活動,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共同提高。目前,中小學教研活動的開展普遍存在種種弊病,沒能很好地發(fā)揮教研的功能。新課程實施后,教育部頒發(fā)的課程改革綱要及各學科課程標準中,提出了許多全新的理念,相應地,教研活動的開展也應適應新的要求,以深化課程改革為準繩,不斷提高教研實效,使學校教研工作呈現(xiàn)新的面貌。
一、加強教研制度建設,發(fā)揮教研組的機制優(yōu)勢
學校學科教研組是教研活動中的基本組織。教研組活動如果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那么難免會成為同伴間隨意性的“聊天會”,起不到任何“研”的作用。學校要不斷完善教研組的管理制度,用制度約束教師,用制度激勵教師,用制度提升教師。通過建立健全教研組的考核、評價、激勵機制,使那些“不愿研”“不會研”的教師最大限度地投入進來;通過制度的建設使教研活動目標明確,務實求真,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師、學生以及學校的發(fā)展。
二、提高教研組長素質,發(fā)揮教研組的教研功能
學校教研組長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帶頭人,建設一個好的教研組,首要因素就是要有一位優(yōu)秀的教研組長。教研組長不但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質,還要有過硬的業(yè)務本領、較強的組織能力、踏實的工作作風、較強的研究素質和課程改革的素質,這樣才會有感召力和務實性,教研組工作才會有活力有實效。學校不僅要選聘好教研組長,而且要在后續(xù)工作中培養(yǎng)和使用好教研組長,不斷提升教研組長素質。
學科教研組長如何領導教研組成員充分發(fā)揮教研組的教研功能呢?首先,要“研”字當頭,發(fā)揮教學研究的功能。教研組必須研究問題,要研究教學目標的制訂和達成,研究教學過程的設計,研究教學內容的選擇,研究教學方法和技術的運用,研究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學習效果等。其次,要承擔起培訓教師的功能。教研組要承擔起面向本組全體教師的校本培訓,教研活動應該讓本組的不同層次不同年齡的教師都能受益。另外,因為學校整體的教學質量,整體的辦學育人水平和社會聲譽,都有賴于學校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動——各學科日常的課堂教學,所以,教研組長作為學科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者,要承擔負責教學的重任。
三、轉變教師教研理念,發(fā)揮教師在教研中的主體作用
教師是教研活動的主體。為使教研活動充滿生機和活力,學校有責任轉變教師教研理念,發(fā)揮教師在教研中的主體作用。首先,要引導教師正視教研活動對提高自身素質的意義,增強教師參與開展教研的自覺性。其次,引導教師在教研中發(fā)揮主體作用,通過教研活動來提升自己的工作品位和職業(yè)形象。由于教研活動是在本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上展開的,是針對本校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的,這種實用性的研究,對提高教師教學素質和實現(xiàn)教師可持續(xù)發(fā)展大有裨益。
四、以課改理念為指導,提高教研活動實效
開展教研活動,必須以課改理念為指導,對教研活動的內容、模式加以變革,追求教研活動實效。
1. 不斷加強專業(yè)引領,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學科教研組長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帶頭人,要積極規(guī)劃和推薦相關理論書籍供教師學習,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和更新;引導教師制訂有個體差異的專業(yè)發(fā)展目標,讓每位教師在不同任務的驅動下,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研究活動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教師的優(yōu)點、特質,把教研組成員之間的差異作為資源,相互學習,共同提高,促進每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2. 講究科學的態(tài)度和方法,提高教師教研能力
教研活動的形式和方法多種多樣,不能片面地把教研活動理解為聽課、評課和寫文章。教研組長要引領老師們以科學的態(tài)度和方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切實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例如,通過開展教學比武活動和優(yōu)質課展示,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師教學水平;通過開展課堂教學專題研討活動,達成共識,將教研活動引向深入;通過組織學科教學經(jīng)驗交流和課題研究活動,引導教師學會如何選題、如何控制實驗過程、如何結題,鼓勵教師將自己的實踐過程形成理論成果,成為教研專家;等等。
3. 確立小而實的研究專題,提升教研含量
教研活動的課題不在大而多,而在小而實。貪多求全,只能是淺嘗輒止,廣種薄收。小而實才能精而深,“教”和“研”才能相得益彰。教研組要以學期為單元考慮本學期教研活動重點解決哪幾個教學問題,設計幾個非事務性的研究專題。這些問題應該是本教研組自身急需解決的教學實際問題,是來自教學中常見的困惑、難點和課改中的核心問題,是教研組全體教師所共同關注的。研究專題要在理論學習、學情分析、教材分析、學術討論、教法探討等基礎上通過集體討論制訂。事先確定研究專題,研究過程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教研活動才能逐步深入并取得實效。
4. 實現(xiàn)有效參與,在研討中將教研引向深入
每次教研活動應該是全組老師不斷反思,不斷否定自我,不斷學習實踐的過程。為實現(xiàn)有效參與,研討活動中參與探討的每一位老師必須帶有一定的研究目的和必要的前期準備。而作為教研活動的主持人,教研組長則應在每次活動中適時調控,將研討不斷地引向深入;在活動結束后,對研討的內容進行梳理,通過梳理使全組教師清晰地知道本次研討活動中達成的共識、存在的分歧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和研討目標、內容,使研討活動形成序列,呈一個螺旋形的改進的過程。
總之,教研活動必須堅持科學的精神,以深化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為中心,服從和服務于教育教學,服務于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專業(yè)成長,切實提高其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