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改革是永恒的話題,然而課堂教學仍然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立足課堂學生的認知角度,從學習興趣、課堂氛圍、學習方法以及教師課堂評價等角度論述如何提高教學的效能。
關鍵詞:興趣;探究氛圍;積極評價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廣大物理教師共同關注的課題,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也在不斷地思考和總結,進行各種嘗試。
一、教師自身轉變教育思想
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是:好教師應當“在課堂上解決問題”,把所教的內容都“講深講透”,不給學生課后留下疑難,讓學生課后提不出問題。很多教師都習慣于把知識組織得井井有條,對課程內容的每一個細節(jié)作詳盡的解說,對學生可能發(fā)生的誤解一一予以告誡。
按照動態(tài)生成資源觀的理論,課堂是一種獨特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課堂上發(fā)生的一切都有可能成為一種寶貴的生成資源,如果教師有足夠的教學機智,豐富的實踐智慧,就能夠于平中見奇,變廢為寶。因此在課堂上,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教了學生多少知識,而是學生學到了什么能力、什么方法。教師教好物理,關鍵是教思路、教方法。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啟發(fā)學生“勇于提問,勤于思考,富于聯(lián)想,善于總結”,培養(yǎng)學生自覺地、努力地鍛煉自學的能力。
二、以課堂為載體,發(fā)揮教學主渠道功能
新課程改革,教師要做學生的組織者、啟發(fā)者、合作者、指導者。學生要從被動中解脫出來,既要主動學習基礎知識,又要不斷地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而對于利用好課堂主渠道功能,我是從以下幾點提高課堂實效的。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娺@位古代教育家是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一般而言,中學生的注意力不穩(wěn)定,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學習物理的興趣容易波動。如何減少學生學習興趣的波動性,使學生的暫時興趣發(fā)展為穩(wěn)定興趣,是我們最難攻克的堡壘。我在教學中的體會是:教學要步步為營,隨時解決好學生的疑難問題,真正把他們教懂讓他們學透。我在教室中建立物理問題本,讓學生把疑難問題寫在上面,實行科代表每天匯報問題制度,使我及時了解各層次學生的掌握情況,正確把握教學進度,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反饋情況,精心設計對好、中、差三類學生的不同要求的問題,并加強輔導,熱情幫助學生克服解題過程中的“攔路虎”,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進步,都享受成功的喜悅。這樣建立在聽懂學會基礎上的進步,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久而久之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趨向穩(wěn)定化。
2.營造探究學習的氛圍
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智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要求,要求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是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啟發(fā)、引導;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fā)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xiàn)。學生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首先,在課堂上,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支持學生在學習中的討論和爭論,容許學生向教師質疑、問難。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并在充分肯定的基礎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其次,教師要正確對待教學中的失誤,虛心接納學生的正確意見,建立一種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師生關系,否則,師生之間將會有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學生也就不可能進行主動思維。
3.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
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層次上,更應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引導學生了解物理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高中物理中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科學猜想法、實驗法、類比法、等效法、控制變量法、逆推法、數(shù)學工具法等。例如,探究“牛頓第一定律”時,運用了科學猜想法、實驗法、控制變量法等;學習“電流”和“電壓”的概念時,運用了類比法。
三、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
1.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為中學物理教學服務
教師要學會對多媒體的使用,并熟練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理論和方法指導教學活動及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優(yōu)化設計,促成有效學習發(fā)生在每個學生身上。
2.重視實驗教學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應用學科,物理學習最根本的方法是觀察法、實驗法和分析法。教師要多動手做實驗,引導學生做一些有趣的實驗。教師通過實驗現(xiàn)象來引課,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結論、解決問題。學生利用身邊的學習用品進行實驗,例如,利用筆來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利用塑料尺來研究聲音的特性、摩擦起電等;利用紙來研究流體壓強等。
3.精心設計學習情境
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要具有目的性、適應性,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實驗能力。同時,設計問題情境時要有目的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愿望,使學生產生質疑、困惑、探索求解的愿望。
4.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
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中去探索并認識物理規(guī)律,同時還應將學生認識到的物理知識及科學探究的方法與社會實踐及其應用結合起來,讓他們體會到物理在生活與生產中的實際應用。例如,在學習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時,可引導學生分析農村地膜覆蓋是怎樣減慢蒸發(fā)的,是什么時候覆蓋,在使用地膜時,當雨水過后要注意及時揭膜的目的是什么等。
四、合理評價,獲得學生信賴
學生不管是完成作業(yè)還是回答問題,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tài)度表示贊賞,然后對具體的作品要做具體的分析,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幫助他們提高分析與鑒賞的能力。合理的評價可以建立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同時也傳遞給學生一種信息——公正、公平的評價方法。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多種的,可以采用學生自評或互評,再結合教師的點評,最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確立正確的物理理念。
綜上所述,在提高課堂實效性方面還有很多研究的空間,只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大力挖掘,還會有更多的經驗總結出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無止境。在如何提高課堂實效上沒有規(guī)定模式可走。關鍵靠我們自己去思考、探索、研究和總結,以達到我們預期的目的和效果,使一大批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人才脫穎而出,從而使我們的教育蓬勃發(fā)展。
參考文獻:
黃煜峰,雷靂.初中生心理學[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王國平,男,1973年2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昆山市震川高級中學,昆山市學術帶頭人,職稱: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