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論述高職英語教學為什么要注重人文素質教育,分析了如何評價高職英語教學的人文素質教育,并進一步探討了高職英語教學人文素質教育評價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提倡高職英語教學注重人文素質教育的評價,關注全面發(fā)展學生的素質。
關鍵詞:高職;人文素質教育;評價
一、高職英語教學為什么要注重人文素質教育
1.高職學校忽視人文素質教育的現(xiàn)象
“當前在職業(yè)技術教育領域存在著技術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價值取向,一些高等職業(yè)院校單純注重學生操作技能的訓練,片面強調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僅僅滿足于讓學生獲得從事某個職業(yè)所需的實際知識和技能?!庇绕?,當前很多高職學校在技能大賽的主導下,部分學生甚至不惜長期停課集訓,為了在技能大賽中摘金奪銀,為校爭光。對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較強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的人文素質教育則重視不夠,對學生的人文知識教育、人文精神培養(yǎng)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人文素質教育有所不足。由此,高職學校英語教學普遍存在評價機制單一和機械的問題,過分強調學生的知識體系,重結果、重成績,忽略英語的人文性特點,忽視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考查。一般學期末考試以書本內容的死記硬背為主,高職學生同樣參加大學英語四、六級這種標準化的語言技能考試,無法測出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交際能力,不能反映出學生德行高低、心理健康程度等。學生也只是為了考試而努力,在語言素養(yǎng)提高的同時,人文素養(yǎng)卻日漸缺失。
2.英語學科“工具性”的特點
英語雖然被定義為交流工具。然而,這只認識了語言的部分本質。事實上,語言雖然是人們表達、交流、思維的工具,但這種工具不同于存在客觀世界的其他工具,其他工具是身外之物,而語言卻是人賴以生存的內在工具,是人生命的一部分。語言的運用和思想的形成與表達是同步發(fā)生的,體現(xiàn)人性以及人的觀點、情感、認知能力和做事能力。從學科特點來看,英語是一門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關注英語學科的人文性,在教學中就不會將全部注意力放在語言技能訓練上,而是在發(fā)展語言技能的同時,發(fā)展學生的思辨能力,激發(fā)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表述能力,使句子充滿內涵和情感的思想表述,就不會只追求課堂上那表面上的“熱鬧”,而是注重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心靈交流、碰撞、質疑和探究,不會把往日的“滿堂灌”翻版為今日的“滿堂看”,即把講稿做成PPT就是所謂的“教學手段的改革”。
3.“多元智能理論”的影響
美國學者加德納將智能定義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或是在各個文化背景中創(chuàng)作該文化所重視的作品的能力”。后來又將智能的定義簡述為“人處理信息和制作產品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智能由八個要素構成:(1)語言塞爾特語言能力;(2)邏輯—數(shù)學智能;(3)視覺—空間智能;(4)身體—運動智能;(5)音樂智能;(6)人際關系智能;(7)內省智能;(8)自然觀察智能。加德納進一步指出:(1)這八種智能既獨立存在又共同起作用;(2)各種智能都同等重要;(3)每一種的智能組合都不同于其他人;(4)如果承認個體智能差異,教育會更有成效。由此我們認為,培訓聽、說、讀、寫、譯技能的教學目標不能完全概括英語教育的內涵。只機械地訓練技能而不同時發(fā)展智能的教育教學是不到位的,也不能學會用英語思維以真正用所學語言進行深層次溝通。
二、如何評價高職英語教學的人文素質教育
1.對學生語言知識的評價
語言知識是形成思想、氣質、修養(yǎng)的基礎,英語知識的長期積累可以形成個人相對穩(wěn)定的內在品質。評價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詞匯運用、語言內容、思想性等多方面。評價學生語言知識要考查學生掌握、運用這些知識的情況及學習和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時,應重視考查學生學習過程中是否具有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對英語課程的態(tài)度,良好的學習風氣可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
2.對學生人文行為的評價
人文行為是學生人文素質的外在表現(xiàn),是做人、做事、處世中通過言談舉止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方式和風格。課堂教學中學生與教師、同學的互動與交流中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狀態(tài)、溝通風格、生活態(tài)度、話語表達和行為等。學生人文行為的評價包括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行為修養(yǎng)和活動能力等三方面。
3.對學生人文精神的評價
人文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英語教學人文素質教育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人文意識和人文精神,使之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高職學校學生人文精神的評價應包括兩方面,即人文思想和價值觀。人文思想評價要考查學生是否具有崇高的理想和進取精神,對價值觀的評價觀測注重學生是否具有正確的價值取向以及是否可以做出符合社會的價值判斷。
三、高職學校英語教學人文素質教育評價應注意的問題
1.結合學生課后的實際表現(xiàn)
學生日常行為表現(xiàn)往往更能準確體現(xiàn)個人的素質修養(yǎng),特別是一些細微的事情,是衡量學生人文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志。結合學生課后的作業(yè)上交的時間、作業(yè)質量以及觀察學生課后的言行。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體驗人生、感悟文化,培養(yǎng)人文情懷,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提高人文素質。
2.多種評價互相補充
由于評價體系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難以預料和把握的影響,評價結果不一定全面、準確、真實。因此,要結合學生自評與同學互評,避免單一的評價模式。同時,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征求學生自身意見,達到溝通思想的效果。體現(xiàn)評價是一種人文關懷,引導學生健康向上的價值觀、人生觀和進取精神。
3.評價指標避免僵化
評價指標是評價成功的關鍵,它不僅是評價的主要依據(jù),也蘊含著教育的價值觀,可對學生起引導和規(guī)范作用。人文素質教育是動態(tài)、連續(xù)的過程,是潛移默化的過程,努力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列入評價的對象和范圍,使學生的知識技能與興趣、情緒、意志力等健康人格層面協(xié)調發(fā)展。因此,評價過程中杜絕以靜止的僵化的觀點看問題,以學生一時一事的表現(xiàn)輕率地斷定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參考文獻:
忻韻.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人文素質的價值取向[N].中國教育報,2007-10-01.
作者簡介:張宏友(1973-),男,湖南瀘溪人,就職于江蘇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主要從事英語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