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幸福是人生的根本目的和最終追求。面對當前一些小學生存在的生命焦慮、內(nèi)心孤獨、價值迷茫和意義缺失等現(xiàn)象,提升小學生的幸福感已成為德育改革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德育;德育改革;幸福感
幸福是人生的根本目的和最終追求。為小學生提供幸福的學習生活是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但他們的幸福觀和幸福感因個人心智成長的原因和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而發(fā)生了明顯改變??朔W生的生存焦慮、空虛、疲憊等現(xiàn)象,幫助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里尋找生命的尊嚴,提升幸福感,則成為當前學校德育的重要使命。
一、我校小學生的幸福觀與幸福感現(xiàn)狀
1.學生的幸福觀趨于多樣化和現(xiàn)實化,我們在學生中進行的隨機訪問就反映了這一問題
在問到小學生“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時,有的學生回答是身體健康,家庭幸福;有的學生回答是有知心朋友;有的學生回答是自由自在;有的學生回答是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一定的經(jīng)濟實力等??偟膩砜?,大多數(shù)小學生把個人幸福與家庭幸福緊密結合了起來,同時他們也知道要好好學習,能夠把幸福與追求美好的道德理想結合起來,自覺用道德標準來衡量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對社會中的弱者大多持有一種人文關懷,另一方面,受市場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和家長價值觀念的影響,學生的幸福觀也發(fā)生了一些偏差,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有抬頭傾向。
2.小學生的幸福感偏低
訪問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父母長輩給予他們過多的溺愛,使得孩子逐漸弱化了對幸福的感受。另外,現(xiàn)在中國的許多孩子普遍生活在學業(yè)的重壓之下,盡管減負的口號已經(jīng)提出很多年了,但事實上卻是越減越重。從孩子跨入學校大門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心理上就負載了沉重的壓力,他們覺得自己的學習生活是非常單一的、封閉的,是枯燥乏味的,心情自然就十分壓抑,往往就是這些情緒極易引發(fā)學生對學習和生活產(chǎn)生疲憊和倦怠感。
二、教育者應及時通過教育讓學生獲得并提升幸福感
學生的幸福感來自于他與外部世界建立起來的親切、友善的關系。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幸福、分享幸福、感悟幸福,學會回饋幸福。
1.體驗成功,感受幸福
對于小學生而言,成功是一次發(fā)言后得到了掌聲,一次作業(yè)本上得到了小紅星,一次比賽后得到了獎狀……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感受到幸福的存在。一是搭建舞臺,如,“六一”兒童節(jié)期間學??山M織“校園吉尼斯”“校園才藝PK”等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都有獲得成功的可能,學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個性得到充分的保護,成功的幸福感也就隨之降臨。二是全面評價,通過開展個性化的評比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2.體驗合作,分享幸福
近年來有研究表明,學生在合作性課堂中更能體驗到學習樂趣,體驗到自我的價值,獲得幸福。一是創(chuàng)設豐富的合作情境。課堂上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各種以合作為形式的學習活動,如,小組討論、分角色朗讀等,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達到學習的目的,培養(yǎng)團隊精神。二是加強必要的合作指導。合作前,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任務與目的,明確各自的工作職責。如,班級舉行手抄報比賽,學生自由組合成若干小組后,教師要指導每個小組安排好組員的工作任務,搜集資料、編輯、美術、抄寫,每一項工作都要人專門負責。當一項合作任務完成后,引導學生暢談合作后的體會,在彼此的交流中,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合作帶來的幸福感。
3.體驗挫折,感悟幸福
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學生體驗到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喜悅,要讓這種經(jīng)驗遷移到個體生活的各個方面,最終形成積極上進的生活態(tài)度。一是在體育運動中克服困難、磨煉意志。每學年學校召開的春季趣味運動會和冬季三項運動會,就是讓學生在競技中感受運動的魅力,在汗水中磨煉堅強的意志,在付出中享受回報的快樂。二是在手拉手活動中體驗艱辛、感悟幸福。暑假里開展手拉手夏令營活動,讓城市孩子來到農(nóng)村體驗生活,與農(nóng)村孩子一同吃住、一同學習、一同勞動,感受農(nóng)村生活與城市生活條件的差異,感受農(nóng)村孩子的艱苦與淳樸,感受勞動的辛苦與快樂,領悟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懂得珍惜生活,關愛他人。
4.體驗感恩,回饋幸福
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不知道愛別人,要讓他們學會“感恩”,可以組織一些“感恩”活動,如,母親節(jié)即將到來時開展一次“護蛋”活動,在活動中感受母親精心哺育孩子的不易。教師節(jié)時開展“當一天小老師”活動,體驗教師工作的繁瑣與辛苦。通過這樣的角色體驗活動,加深孩子對情感的認識,并在今后轉(zhuǎn)化為切實的行動去回報父母和他人,回饋幸福的生活。
總之,作為教育者,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中分享幸福;挫折中感悟幸福;感恩中回饋幸福,從而培養(yǎng)和提升小學生的幸福感,塑造他們健康積極的人生。
參考文獻:
[1]朱永新.走進最理想的教育[M].漓江出版社,2008-06.
[2]劉次林.幸福教育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8.
作者簡介:郭鳳娟,女,1971年出生,本科,就職于山東省汶上縣實驗小學,研究方向:德育建設或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