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縱觀人生整個歷程,小學是學習作文重要的起步階段。新課標在作文教學方面,明確要求學生“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弊鳛樾W語文教師,為學生夯實作文底子,可以從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掌握方法、注重生活方面做好、做實。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方法指導;關注生活
作文,是與人分享、交流思想的一種工具,是一個人綜合素養(yǎng)的表現(xiàn)。然而,長期以來,作文是語文教學的老大難。小學生寫出來的類似“讓座”“扶盲人過馬路”“拾金不昧”的雷同作文泛濫,甚至一些研究生的作文都語句不通、錯別字連篇,這些現(xiàn)狀無不叩擊著我們語文教師的心靈。我們得潛下心來、深入鉆研,引導學生“我手寫我心”。
一、興趣引路,積極期待
興趣是寫作的動力之源??鬃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遵循各年段學生特點的同時,我們更要培養(yǎng)他們習作的興趣,積極期待并形成一種持久的內(nèi)需力。
新課標主張,要讓學生樂于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低年級的孩子天真爛漫,以形象思維為主,老師就可以讓學生由繪畫入手,用繽紛的色彩和各種線條,再配以簡潔的語言文字作解。中高年級學生逐漸以抽象思維見長,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活動體驗、調(diào)查訪問等,讓學生收獲習作的素材、表達自己的思想。
作文,與我們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與呼吸一樣自然。身為教師,我們就要蹲下身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欣賞他們的童言、童心、童趣。以學生為本,放低習作門檻,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分享交流,也是培養(yǎng)興趣、體驗成就感的平臺。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績帶來的愉快是一種強大的情感力量?!睂τ谶M步的、出彩的作文,可讓小作者本人當眾讀一讀,或裝訂成書交流傳閱,或發(fā)表在校報甚至相關報紙雜志上,以此增加學生寫作文的樂趣與積極性。
二、導致以法,舉一反三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注重了作文方法的指導,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是作文教學的主陣地,是教師導之以法的主戰(zhàn)場。
首當其沖的,當然是作文指導課了。作文是學生內(nèi)心世界的外在表現(xiàn),從他們觀察、思考、領會到書面表達,其中的每一步都是習作的必經(jīng)之路。一位老師在指導寫家鄉(xiāng)的美食時,動情地導入后,就用聊天的形式讓學生向大家介紹自己最愛的美食,接下來組織學生閱讀例文,把握美食類作文的寫法,然后下筆成文,著力用自己的習作構建一條“快樂美食街”。這位老師的指導可謂“無痕”引導,學生經(jīng)歷了構思、選材、組材等環(huán)節(jié),個個感同身受,有了表達的愿望,自然,習作就不成難題了。
閱讀教學中,恰當進行讀寫結合,也可有一石二鳥之妙?,F(xiàn)今的語文教材都由編委們精挑細選,有些課文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還對原文作了增刪改動。面對一篇篇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我們教師應該挖掘文本中“寫”的資源,做好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特級教師周雨明教學的《埃及的金字塔》一課,就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周老師在指引學生借助語言文字了解埃及金字塔中外觀宏偉、結構精巧的特點之外,讓學生從一系列打比方、作比較、列數(shù)字等說明方法中體會到了該課文語言的平實、細致。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學著這些說明方法寫一寫美麗的校園。有了課文這一范例,學生寫起校園來洋洋灑灑、一氣呵成。由此可見,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研究練“寫”的切入點,并當堂運用,進行讀寫結合的寫作。
三、關注生活,靈動表達
大雕塑家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缺少的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那么,我們寫作文所需要的“美”是什么?毋庸置疑,是生活。大作家們的作品之所以受青睞,是因為他們都用作品再現(xiàn)了生活。脫離生活的作文,如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缺乏生命力。我們小學階段的作文素材、練習形式,當然也毫無例外地要與生活緊密相連。
1.體驗生活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就是寫作文的源頭活水。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學會生活,到生活這一寶庫中尋找作文的靈感。
我在向?qū)W生提出寫《這個活動我喜歡》時,學生面露難色,一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樣子。我琢磨著,或許開展活動,可以引導他們體驗生活,找到寫作文的頭緒。于是,協(xié)調(diào)學校食堂,準備好包餃子的面粉、肉等材料,組織女學生去班級“種植園”拔青菜,男生在食堂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和面。在合理分工下,男生女生各司其職,拌餡、包餃子、煮餃子。與同學老師分享餃子的時候,學生臉上洋溢著無比自豪之感。那次的作文,整體情況十分喜人,這和學生寫之前體驗了集體生活的愉悅密不可分。
2.再現(xiàn)生活
作文,是對生活的再現(xiàn)。中高年級學生受生活閱歷的限制,對于站在一定的高度審視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需要一個重新認識的過程。需要教師指導觀察訓練,使學生由外部語言經(jīng)過大腦思考內(nèi)化再表達出來。一位教師在教學生寫《精彩的一刻》時,就選取了眾多同學的照片,通過多媒體投影出來,讓他們回顧、講述當時的場景。如此截取畫面重點觀察、深入構思,再現(xiàn)了生活,為學生自由表達奠定了基礎。
3.融入生活
當習作成為學生一種生活狀態(tài)時,寫作與生活就真正合二為一、融為一體了。所以,我們習作的形式可以生活味兒濃一些。比如,循環(huán)周記(五人一組,每人一周循環(huán)輪流一次)、班級博客、寫作QQ群、隨筆等,這些練筆形式都能吸引孩子們的目光,讓他們自由表達、愛上寫作文,并互相切磋、逐漸成長。
寫好作文是每一個人表情達意、立足社會的必備本領。我們教師除了用新課標理論武裝自己的大腦,更要切切實實拿出行動,潛心研究,用孩子的視角關注生活,讓學生樂于表達、享受作文!
參考文獻:
陳運繼.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J].小學語文教學,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