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科學探究性學習中,學生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他們的思維能獲得創(chuàng)新性的發(fā)展,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在主動探究中,學生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他們在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中不斷有所發(fā)展,并養(yǎng)成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關鍵詞:探究意識;激發(fā)興趣;積極探索;認真觀察
新的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在探究過程中,學生才能對自己有疑惑的地方進行主動思考,并聯系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深入分析,最終獲得對知識的理解,使思維的創(chuàng)新性獲得發(fā)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體驗成功,享受探究帶來的樂趣,就要從激發(fā)他們學習科學的興趣入手,通過知識的積累和運用來提高探究能力。
一、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
小學生都對新奇的事物感興趣,在學習過程中也是一樣,如果他們對所學的內容充滿好奇,那么就會主動去了解要學習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對科學產生探究的欲望,更深入地了解科學知識。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生吸引到課堂學習中,讓他們主動對科學知識和操作進行探索,從而發(fā)現其中蘊含的奧秘,這種主動探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體驗到獲得知識的快樂。例如,在教學《有趣的磁現象》一課時,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和探究發(fā)現了電磁鐵具有磁力的性質,同時對他們操作的結果產生了質疑,為什么在實驗過程中同樣的實驗用具有的小組中電磁鐵吸起的大頭針比較多,而有的吸起的大頭針比較少呢?這個問題讓學生再次對電磁鐵具有磁力進行了研究,探究得更深入。主動積極的探究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讓他們考慮的方面更全面、更深入,使整個小學科學課堂閃現著智慧的火花。
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對問題進行討論獲得更深的見解,使他們提高主動探究的欲望。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能真正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和對知識的見解,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使思維獲得拓展,促進探究的有效性。在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從教學的灌輸者變成了指導者,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他們體會到作為學習主人的責任感,和獲得知識的成就感,促使他們能更好地進行學習。例如,在教學《堅硬的巖石》一課時,我讓學生對巖石標本進行認真觀察,并通過小組討論來總結和交流巖石的特征。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他們從多方面對巖石進行了觀察,用眼睛觀察巖石的花紋和顏色,找到它們的不同之處;用手指摸巖石的表面來感覺其光滑程度;用小刀刻來感受巖石的堅硬程度。教師進而引導學生用鹽酸滴,從每種巖石出現的變化中認識巖石。然后讓學生按眼看、手摸、刀刻、酸滴設計表格,對標本中的巖石進行自主觀察和認識,從而提高學生多種學習能力。
三、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賦予課堂生機
科學知識存在于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角落,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茖W與生活的結合,能賦予科學教學以生機和活力,賦予學生以體驗和靈感。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靈活運用教學手段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如,在教學《滑輪、輪軸與齒輪》一課時,教師通過展示農村建房中用簡易滑輪搬建筑材料的幾組情境照片,引導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和猜想,并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研究,看誰的發(fā)現最多。探究一個新的知識之前,要讓學生能“回”到生活中,在學生對生活的“再”經歷中找出原本蘊涵在生活中的科學知識。這樣的探究才夠自然,學習才夠輕松。創(chuàng)新能力更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一種綜合素質,創(chuàng)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從小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鍛造創(chuàng)新能力,是科學教學追求的目標。
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養(yǎng)成善于觀察的習慣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日常的學習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習慣。在進行科學探究時,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研究記錄,還要讓學生學會寫觀察日記,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敏銳感,讓他們能通過觀察分析發(fā)現問題。例如,在教學《植物的生長》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種植一種喜歡的植物,并把植物生長時的特點寫成觀察日記,還可以配上照片或圖畫,在生活中提高學生的觀察力。
總之,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興趣,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下來解決問題。同時,在小學科學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探究中心進行深入的研究,使他們能掌握事物的本質,具備科學的探索意識。讓學生真正地“親歷科學”,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對待問題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科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建忠.開拓資源,實現學生科學探究的自主性: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如何挖掘利用“生”源的研究[J].教學儀器與實驗,2005(X1).
[2]許曉雪.小學科學教育課程實施中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程坤,女,1978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實驗小學,研究方向:小學科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