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教育事業(yè)隨之不斷進步,小學改革也在隨之不斷深入。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提高學生的興趣,為文化軟實力提供了動力支持。通過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提出了快樂游戲、輕松課堂的教學模式,以此來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變方式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
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小學語文教學依舊是按照老模式來傳授學生知識,很多快樂學習的教育口號都形同虛設。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語文教師只通過講解課本上的知識點,難以讓小學生進行深刻的理解并且他們感覺不到學習語文的樂趣,甚至會出現厭學這種極端狀況。長此以往會造成學生的偏科,影響學生以后初中高中的文化類課程的學習,甚至會對中國文化產生誤解。
二、難以實行快樂游戲、輕松課堂的原因
1.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過于籠統(tǒng)
由于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根深蒂固,語文教師普遍認為語文只要能正確地背誦課文、對文章能做出正確的分析,其教學過程并不重要的。忽略了學習語文的目的,以及學生本身是否真正理解所教授的文化知識。
2.校方和家長的思想觀念過于陳舊
學校和家長普遍只關心學生的考試成績,分高就代表學生學得好,部分家長會把學生考試成績差的原因歸咎于教師教學的質量。正是由于這種陳舊的思想觀念,導致快樂游戲、輕松課堂的新型教學模式難以實施。
3.學校設施過于老套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進步,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與網絡相關。很多學校雖有投影儀之類的設備但是教室并沒有網絡。校方和家長普遍擔心學生接觸網絡之后無心上課,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師教學的不便。教室的裝修也過于籠統(tǒng)。環(huán)境上的傳統(tǒng)讓學生難以產生學習興趣。
三、如何做到快樂游戲、輕松課堂
1.校方和家長改變陳舊的思想觀念
學校跟家長不能以分數的形式來衡量教師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小學生本身年齡就小,死板的教學模式只會讓他們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泯滅他們的童心。校方應適當地聽課來監(jiān)督教師是否用正確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語文。家長也應當進行正確的心理上的指導。如,學生某次語文測試考差了,不能一味地責備他,應事先了解情況,是不是學生的身體不舒服還是其他什么原因。在這個基礎上再對學生的考試試卷進行具體分析。這樣對學生的心理上不會造成壓力,并且讓他們覺得考試差了并不可怕,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生的自省能力。
2.語文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
如今因為升學的壓力,素質教學理念難以真正地貫徹實施。對于語文這門略為乏味的課程,教師的壓力也不小。對于語文課本中較為抽象的知識點教師應當利用通俗易懂的解釋、豐富的肢體語言來為學生傳授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一定程度上能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課文內容,也培養(yǎng)了學生上課的興趣,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要想做到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教師需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并且結合別人的教學方式來為自己的學生制定一個適當的學習方案。如,教師在教授《畫楊桃》這一課時,不用急著讓學生讀課本,可以事先準備楊桃讓學生畫,讓他們根據自己看到的如實畫出來。不能認為這樣是在浪費時間。學生畫出來之后再按照課本上的內容來詢問學生是否有相同的狀況,然后再教授學生念不認識的字。這在一定程度上能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讓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活躍了課堂氣氛??傊寣W生動手操作,深化了感知,在頭腦中形成表象,有助于把知識內化,易于兒童接受;有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有助于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成為全面發(fā)展的學生。
4.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一些抽象的概念難以理解是不可避免的。教師不能對學生所提出的一些簡單的問題感到不耐煩。如,在學習成語的過程中,學生對成語難以理解是不可避免的,教師可以適當使用激勵法,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予以口頭的鼓勵或者獎勵一本本子或者一支筆,通過這種競爭的方式讓學生對學習產生主動學習的觀念。在成語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可在班級里做成語接龍,不管學生能不能回答出來都予以支持不能責備。
5.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
想讓語文學習變得有趣,除了教師需要改變教學方法,學校也不應該經費。校園網絡現在已有存在的必要。在學校的學習氛圍上學??梢栽谛@或者教室的墻壁上畫上跟課文內容相關的卡通畫,這既讓校園環(huán)境不再死板,又能讓學生在一個輕松的環(huán)境下學習。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讓學生主動學習語文首先就得讓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利用課堂游戲,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改變語文學習是枯燥乏味的觀念。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培養(yǎng)人才需要從小抓起。在未來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堅持以學生為本,在課堂中用正確的游戲方式來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將書本上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張靈敏.小議作文教學中的游戲活動設計[J].成功:教育,2009(07).
[2]馬洪波,張聆玲.教育的本質是對成長的管理[J].教學與管理,2010.
作者簡介:張能足,男,1974年1月出生,大專,就職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臺溪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