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本課堂教學生活化,就是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學生所關心的人、事、物作為切入點,靈活引導,步步深入,變空洞的說教為潛移默化和自我感悟,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和良好的行為模式,讓他們在親近生活、融入社會和認識自我的體驗中獲得道德的發(fā)展,以達到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源于生活又以生活為歸宿的目的。
關鍵詞:課堂;生活化;社會資源
一、切實有效地進行社會環(huán)境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優(yōu)化課內課外,更好地為教育服務
1.用“活”已有的社會環(huán)境資源
(1)重視教師這一重要資源。教育家陶行知一貫主張“教師應當以身作則”,教師對學生會有重大而且深遠的影響,高尚的人格堪為學生楷模,深博的學識能啟迪學生的智慧,精湛的教學藝術能讓學生“如沐春風”。教師對教材的把握、處理直接影響著課程實施的好與壞。所以我們把教師作為育人的重要資源,強調教師要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自身的教育資源,以自身的人品、智慧、靈感和創(chuàng)造性豐富課程內容。
(2)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著名教育者陶行知曾經指出:“教育是要在兒童自身的基礎上,過濾并運用環(huán)境的影響?!弊鹬厮麄儗虒W內容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并將掌握的這些情況作為重要的資源利用與開發(fā),進入我們的教學實踐中,使教學實際貼近學生,滿足學生的認知欲望和發(fā)展需求。因此,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能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3)開發(fā)利用家長資源。家長是不可缺少的資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結合得越好,受益越大。家長豐富的人生閱歷是一種很好的課程資源,所以,開發(fā)和利用家長這一資源是必不可少的。
2.挖掘新的、可利用的社會環(huán)境資源
教育是個系統(tǒng)工程,全社會都要來關心支持。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yǎng)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
3.合理整合社會環(huán)境資源,提高資源可利用價值
依據(jù)校本課程標準,社會環(huán)境資源可分為空間資源、時間資源、人類環(huán)境資源、自然環(huán)境資源。面對滿眼的“資源”,我們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不斷辨良莠、分虛實、定取舍,合理整合社會環(huán)境資源,提高資源可利用價值。
二、校本課、少先隊活動相互貫通,加強實踐體驗,提高道德素養(yǎng)
新的世紀,對于人的教育發(fā)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都知道有效的教育必須采用兒童樂于和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而少先隊活動恰恰符合這個要求,因此,我校把校本課與少先隊活動緊密結合做了一點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就“課、隊相互貫通,加強實踐體驗,提高道德素養(yǎng)”做一下匯報。
1.賦予飽滿熱情,關注學生成長
我們深知兒童是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并得到各方面的發(fā)展的。重視課程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lián)系,讓課程變得對兒童有意義,這將有助于他們構建真正屬于他們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
2.加強實踐體驗,提高道德素養(yǎng)
校本三年級中的“暑假怎樣過”這一課,目的是讓學生合理安排假期生活,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獲得提高。因此在設計方案時,我們不僅考慮到學校和社區(qū)的實際情況,還要適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活動的形式要活潑有趣,讓學生愿意積極參與;活動的內容要科學有效,使學生可以從中學到方法、獲得知識、得到體驗。
3.開展創(chuàng)新活動,提高教育效率
帶領隊員們創(chuàng)新活動,是我們的一大特色。近兩年“創(chuàng)建節(jié)約型社會”是現(xiàn)在大家關注的熱門問題,讓隊員們從現(xiàn)在開始,從自己做起,從身邊事做起,樹立節(jié)約意識。通過體驗,隊員們不僅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內化為健康的心理品質,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且讓學生帶動家庭,家庭帶動社區(qū),樹立節(jié)約意識,建設節(jié)約文化、倡導節(jié)約文明。
4.重視教育科研,加強理論指導
優(yōu)秀的活動,需要理論的指導,將活動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會使今后的工作更富有特色。在課隊結合、加強實踐的同時,我們組織教師在實踐中反思,在實踐中發(fā)展,不斷產生新經驗、新認識,從而更好地指導我們的工作,“課改”對少先隊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課、隊相互貫通,不失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在《校本課堂教學生活化研究》課題的實施階段,圍繞課題研究計劃,我們通過構建“學校、家庭、社區(qū)”校本管理、活動、交流教育網絡平臺;建立合力育人機制,進一步完善家長學校等三大方面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學生也在實踐活動中得到發(fā)展。
參考文獻:
何燦華.“校本課堂”建模的實踐與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2(10).
作者簡介:劉文文,男,1980年8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山東省肥城市邊院鎮(zhèn)濟河小學,研究方向:校本課程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