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們在開展大班“七里山塘”主題游戲的實踐過程中,協助幼兒致力于打造富有磁性魅力的幼兒游戲實境,讓幼兒親身感受、親身體驗“游戲世界”的種種生活,親身投入、親身參與“游戲世界”的各種實踐,喚醒幼兒自主感知、自主體驗的欲望,喚醒幼兒內在驅動力,在游戲中實現小步遞進的自我發(fā)展。
關鍵詞:親歷親為; 共同策劃; 互動合作; 自主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11-110-001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指出,“要珍視游戲的獨特價值,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育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p>
由此可見,幼兒親身體驗、直接感知、實際操作是《指南》所倡導的幫助和促進幼兒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據此,我們在開展大班“七里山塘”主題游戲的實踐過程中,協助幼兒致力于打造富有磁性魅力的幼兒游戲實境,讓幼兒親身感受、親身體驗“游戲世界”的種種生活,親身投入、親身參與“游戲世界”的各種實踐,喚醒幼兒自主感知、自主體驗的欲望,在游戲中實現小步遞進的自我發(fā)展。
一、共同策劃,描繪藍圖
1.以“共同經驗”激發(fā)團隊活力
幼兒現有的生活經驗是幼兒開展游戲實踐的基礎,現有生活經驗可以成為幼兒游戲實踐的參照藍本,也將會是幼兒創(chuàng)意建構的活力源頭。
生活中每一份經歷對于幼兒來說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財富。在尋訪古街“漫步山塘”的活動中,老師與孩子們一起在山塘街漫步,孩子們與老街、店鋪、小橋流水親密接觸,山塘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橋,一食一物都深深地留在孩子的腦海中,尤其是那“七只石貍”的故事,讓孩子們對山塘街更是流連忘返。他們由此對山塘古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七里山塘”主題游戲街區(qū)便應運而生了。
2.增“磁性魅力”引發(fā)游戲興趣
游戲對于幼兒來說是一個體驗快樂的天地,能生發(fā)快樂的游戲一定是受幼兒追捧的,所以在設定游戲內容的過程中,“好玩”成為我們和孩子們共同追尋的信念。在山塘街上來回穿梭的“黃包車”受幼兒熱捧,于是“黃包車”被孩子們收納到了我們的游戲街區(qū)內。
3.強“持續(xù)挑戰(zhàn)”促發(fā)探究欲望
《綱要》中明確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適合幼兒現有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大班幼兒隨著社會交往范圍的擴大,他們對生活中的事物有著更為強烈的探究欲望和探究能力。如在“海棠糕”制作投放前夕,老師孩子對海棠糕的制作流程進行了精心的策劃與構思,在經過多次的嘗試改進后確定制作流程:揉面團——捏圓餅——刷上油——蓋皺紙——刷“焦糖”——撒紅綠絲,其中比較經典的創(chuàng)意在刷油蓋紙等這后幾個流程,刷油、蓋紙是為了將餅和“焦糖”進行分離,也便于面團的再利用再制作。這樣的“海棠糕”制作流程有著相對規(guī)范的一整套的系列動作,相對大班幼兒來說是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的,但當制作方案確定下來,孩子們便對“海棠糕”充滿了無限的向往和躍躍欲試的沖動。
二、團隊合作,解決問題
1.小組合作推進情節(jié)發(fā)展
不同的游戲內容都為幼兒提供著各不相同的發(fā)展空間,隨著游戲情節(jié)不斷豐富不斷推進,幼兒會小組合作或隨意組合,根據自己原有的生活經驗對游戲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從而推動幼兒游戲能力向更高的水準發(fā)展。
2.共同商討點亮團隊智慧
商討是指教師與幼兒或幼兒與幼兒共同針對某一方面的問題進行商量和討論的一種學習方式,商討包括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提出合理化建議,傾聽同伴的想法,接納別人的意見等等。游戲是孩子們的游戲,環(huán)境也是孩子們的環(huán)境,所以,游戲、環(huán)境的主人當然是孩子,當遇到問題時,那就應該把解決問題的自主權都交還給孩子。
游覽過山塘街的孩子們對山塘街上的一景一物歷歷在目,大伙兒頭腦風暴一下子有了諸多的想法。當老師拋出問題后,孩子們各抒己見,大膽建言,每個人都絞盡腦汁,為的是要讓我們的“山塘映像”改頭換面、煥然一新、盡善盡美,盡情的思維碰撞完全把孩子們的這種團隊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調動了起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集中整改凝聚團隊能量
當孩子們形成了共同的想法后,老師便要尊重孩子們的想法,幫助孩子們把想法轉變?yōu)楝F實,將心中的藍圖變成實物。孩子們在用心思考、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會感受到無比的樂趣,他們在互助合作的過程中體驗著團隊的力量。有如在“山塘印象”中和孩子們一同確定好了六幅背景圖主題,分別為“山塘石板路”、“山塘古戲臺”、“山塘石貍”、“山塘石橋”、“山塘小船”、“山塘紅燈籠”,便開始分配任務:每個組自由認領,負責一幅“背景圖”的制作,孩子們看著一幅幅有自己辛勤勞動的成果,不由得拍手歡笑。這日離園前發(fā)現第二日的游戲牌上,“山塘印象”早已掛滿了游戲牌。果不其然,第二天,“山塘印象”人滿為患。
三、感受責任,體驗歸屬
1.自主行為增強責任意識
當孩子在一個群體中建立起一定的歸屬感,孩子對群體的接受程度也會隨之大大加強,孩子會把自己,當成是這個群體的重要一員,自覺自愿地為群體付出?!吧教劣∠蟆遍_設一段時間后,發(fā)現有孩子會跑去琳瑯鋪買飾品裝扮自己,再去找攝影師拍照,引來其他孩子的效仿,漸漸地琳瑯鋪里的飾品不能滿足孩子的裝扮需要了,大家自發(fā)地討論后決定再開設一個“化妝間”,還想著把家里爸爸媽媽的一些裝飾物帶來豐富“化妝間”。隨著“七里山塘”主題游戲的不斷推進,游戲內容不斷地促發(fā)孩子們的興趣,不斷催生新的活動,在集體中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也得到了增強。
2.體驗價值傳遞歸屬感受
在整個“七里山塘”主題游戲街區(qū)開展的過程中,孩子們還深刻地體驗了一份自身的價值感。一天中午飯后,孩子們在走廊里休息,蘭蘭和幾個小伙伴一起揮著手里的圖片對隔壁班的幾位孩子說:“看,我們在山塘印象拍的照片!”圖上是手繪的幾個小辮女孩和山塘街景的合影圖片,幾個小伙伴笑容掛在臉上,幸福蕩漾在心頭,得意地與同伴又介紹起“山塘街”上的其他好玩地方來。他們的眼神無一不流露出對這張照片的喜愛,對班集體的喜愛與無法掩飾的滿足,他們?yōu)樽约耗茉谶@樣的班集體中而感到無比的自豪,而且還希望可以通過自己將這一份自豪感傳遞出去,讓更多的人一同來加入我們的游戲行例,一同感受班集體以及游戲角的美好。
參考文獻:
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