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學中,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體驗,放手讓他們感悟,駕輕就熟地處理教材,機智靈活地運用課堂生成,收放自如,才能讓課堂綻放異樣光彩,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得到切切實實的發(fā)展。
關鍵詞:語文教學; 老課新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11-055-001
《司馬光》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文中的司馬光砸缸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故事,穩(wěn)重的小主人司馬光更成了機智與沉著的化身,是多少代孩子欣賞喜歡的角色。在一次公開課上,我就向同行們展示了這一課,結果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課后縱觀整個教程,我明白:本節(jié)課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為我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教學思路,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寓教于樂,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以及基本功的訓練。具體心得如下:
一、利用多媒體,形象直觀再現(xiàn)文本情境
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得快,分散得也快,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根據(jù)這一特點,情境導入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輔教功能,先讓學生觀看《司馬光》的動畫片,逼真的聲畫效果,真實地再現(xiàn)了文本內(nèi)容,一下子就把孩子們吸引住了。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大部分學生不僅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學習積極性也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接著進入文本的學習。在教學第一自然段“花園里有一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裝滿了水。”這句時,我利用電子課本,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畫,找一找“假山”和“水缸”在哪里,引導學生理解它們之間的位置關系,為學好后文做了一個良好的鋪墊?!缎W兒童教育心理學》指出:“教學中,教師沒有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么他的教學也將以失敗而告終……直觀演示是引導低年級兒童進入學習情境的重要保證?!北竟?jié)課的成功之一,就在于多媒體的有效運用,使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精神愉悅的狀態(tài)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了文本的學習。
二、模擬情境,想象說話
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淺顯易懂,再加上觀看了動畫片,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掌握更是輕而易舉??墒钦Z文的學習不能僅局限于文本。教師在教學時不僅僅要教文本,更重要的是挖掘教材中更深層次的東西,讓學生的語文能力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得到發(fā)展。為此,在這節(jié)課中,我假設了幾個情境:
(1)爬上假山的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大水缸里”,假如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怎么做?
(2)如果你是去找大人的那個小朋友,你會怎樣把這件事告訴大人?
(3)大人們得知司馬光機智地救出了落水小朋友時,會怎么說?特別是獲救孩子的家長會怎么說?孩子們的想象力、應對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在此環(huán)節(jié)的體現(xiàn),是讓我非常驚喜的。在情境一中,孩子們提出的方法很多,諸如用抽水機抽水,用竹竿拉,用網(wǎng)兜撈,甚至有人提出撥打110找警察叔叔。我知道這與學校開展的安全教育是分不開的。我因勢利導,夸獎孩子們表現(xiàn)的同時,又客觀地告訴他們當時的條件,并讓他們比較哪種方法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最有效地救出孩子。最終他們都贊成司馬光的方法,并稱贊他聰明機智。學習的預設目標輕松達到。在情境二中,我讓孩子們對照課文插圖,把地點表達清楚,在表述事件的時候說完整的話,簡潔準確地把意思表達清楚,并告訴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緊急情況向外界求助時,一定要用最簡潔最準確語言表述當時的場景及需求,好讓外界援助更迅速有效地實施。在情境三中,學生們更是神采飛揚,暢所欲言。整個課堂教學中互動、體驗的過程,讓我由衷地感受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是一件多么有必要又多么令人高興的事??!
三、扎實做好字、詞、句訓練
現(xiàn)在很多公開課都講究華麗的外表。其實,筆者認為,字詞句的訓練,應從每一節(jié)語文課抓起,這樣日積月累,才能讓學生形成過硬的能力。這節(jié)課,諸如字的讀音的糾正,口頭擴詞,理解詞語含義等都滲透在教學之中。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讓學生理解“和”的意思,并讓學生口頭造句。同學們紛紛舉起小手,造出各種不同類型的句子。在教學“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睍r,我讓學生用“有的---有的---”造句。才一年級的農(nóng)村孩子,接觸面有限,為了幫助他們打開思路,我用幻燈播放了課前準備的課件——風景秀麗的公園,熟悉的文具盒,課間活動的同學們,一大盆新鮮精美的水果拼盤。這時孩子們都踴躍發(fā)言了,還有幾個孩子受到啟發(fā),造出的句子完全超出了課件內(nèi)容,真是讓人欣喜。就這樣,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輕輕松松地完成了原本單調(diào)、枯燥的字詞句積累與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以提高。
四、角色扮演與聲情并茂朗讀并重
當學習第三自然段時,為了理解“使勁”二字,我創(chuàng)設了課堂表演情境。先讓學生讀熟,并提出該把哪些字重讀,學生通過反復品味,都知道是“搬起,使勁砸”,這時我讓一個學生表演司馬光這一動作,其余學生讀書。在邊讀邊表演的模式中,學生體味到司馬光急于要把伙伴救出來的那種急切心情。讀書的同學聲情并茂,表演的同學惟妙惟肖,在“咬牙切齒”的同時口中還發(fā)出“唉”的使勁聲。經(jīng)過這段體驗之后,每位同學都能根據(jù)當時的情境有聲有色的朗讀課文。
這節(jié)公開課結束后,同事們都感嘆我的學生非常配合我,讓我的課精彩紛呈。其實我倒是覺得,本節(jié)課的成功,不是學生配合我,而是我一直努力配合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