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文言文教學不僅要關注字詞句的顯性教學要點,更要關注學生文言意識培養(yǎng)方面的隱性教學要點。培養(yǎng)初中生文言意識有其必要性,本文就此談談自己教學中的感受,以期大方之家指教。
關鍵詞:初中語文; 文言文教學; 文言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11-035-001
進入初中,語文教材中多了文言文這個新鮮血液。很多教師只關注字詞句這些顯性教學要點,其實我們更要關注隱性教學要點:培養(yǎng)學生文言意識。文言意識是指對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比較敏感,有強烈的考點意識,力求一見題目就對該題“考什么”,“怎么考”有一種“一呼即起”,“聞聲響應”的意識,從而快速調出知識儲備,準確高效答題。特殊文言現(xiàn)象包括一字多義(實詞意思、虛詞用法)、詞類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等。
一、培養(yǎng)初中生文言意識的必要性
有人認為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這些文言現(xiàn)象在考卷中不可能直接出現(xiàn),命題者只是放在句子翻譯里間接考查,只要讓學生會翻譯就萬事大吉,培養(yǎng)文言意識純屬浪費精力。其實不然,培養(yǎng)初中生的文言意識有其必要性,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良好的文言意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理解記憶能力
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進入初中后,學生機械記憶能力減弱,理解記憶能力增強。學習文言文應該遵循這個規(guī)律,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強記?!恶R說》中有“安求其能千里也?”這個句子,我大膽做了嘗試:在一個班只講翻譯。在另一個班詳細講解,“千里”一般解釋為名詞“一千里路”,翻譯成“怎么要求它能一千里路呢?”明顯存在語病,“千里”改變詞性,解釋成“日行千里”,名作動。結果批改句子翻譯時,我發(fā)現(xiàn)前一個班正確率不高,而后者只有極少數(shù)同學出錯。兩班學生整體資質不存在太大差異,很可能是詳細講解的過程中使后者對名詞活用為動詞這一特殊文言現(xiàn)象留下深刻印象,加深理解記憶。
2.良好的文言意識有利于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我在教《核舟記》時和學生一起認真探討“其兩膝相比者”,它的正常詞序應該是“其相比兩膝者”,現(xiàn)在詞序顛倒,此乃古漢語中的倒裝句。倒裝句又可以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主謂倒裝。這句中詞序顛倒的是“兩膝”和“相比”,其中“兩膝”是中心語,“相比”充當句子的定語,屬于定語后置中“中心語+定語+者”這一類型,“者”用在后置的定語后面。下節(jié)課當我講解到同一篇目中“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時,不少同學大膽猜測這也是定語后置句。正是“其兩膝相比者”的詳細講解,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使其對定語后置句比較敏感,形成較強的文言意識,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奇效。
3.良好的文言意識有助于從課內掌握到課外延伸,也有利于初高中文言文教學銜接
學生在學習課內文言文時,注重文言意識的培養(yǎng),提高了文言解題能力,而這種能力一旦得到拓展遷移,將有助于課外文言知識的掌握。
二、培養(yǎng)初中生文言意識的途徑
培養(yǎng)初中生文言意識可以從下面幾點著手。
1.不著力于系統(tǒng)講解,分散于課文講解中
緊張的課時安排,學生參差不齊的接受能力決定了我們不能系統(tǒng)講解,只能結合課文重點剖析。如《活板》中實詞“火”出現(xiàn)三次:“火燒令堅”,“持就火煬之”,“用訖再火令藥熔”。教師可以從一字多義角度切入,分別解釋為“名作狀,用火”,“名詞,火”,“名作動,用火燒”,把培養(yǎng)學生文言意識分散落實在細微詞句中。
2.定期歸納整理,適時補充
如“之”“于”“而”“以”“為”“乃”六個文言虛詞在初中階段非常重要,可以要求學生做歸納整理工作,及時補充。這樣既起到了復習作用,提高答題正確率,也在無形中積累大量用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意識。
3.嘗試分層教學
針對悟性高的同學,教師可以“開小灶”,鼓勵并引導他們尋找文言現(xiàn)象中的規(guī)律。如個別學生歸納整理賓語前置句的類型時,發(fā)現(xiàn)很多賓語前置現(xiàn)象都發(fā)生在疑問句中,稍加指點后,即探究出疑問句賓語前置還可分為兩種:動詞賓語前置和介詞賓語前置?!昂温??”中充當賓語的“何”放在動詞“有”的前面,賓語緊靠動詞,這是動詞賓語前置?!拔⑺谷?,吾誰與歸?”中介詞“與”和賓語“誰”組成介賓結構,共同修飾動詞謂語“歸”,這時賓語往往放在介詞前面,形成倒置,賓語緊靠介詞,這是介詞賓語前置。這不但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意識,而且激發(fā)其文言文學習興趣,為今后文言文自我學習打下扎實基礎。
4.關注學生學習思維
很多學生習慣于由句到字的思維,當問及句中重點字詞時卻經(jīng)常一問三不知。要想把這種由句到字的錯誤思維轉換成由字到句的正確思維,可以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模式。如教《馬說》《口技》這類相對簡單文言文時,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其先自我解讀,再小組交流,掌握重點字詞后疏通文意,教師做必要的點評講解。教《送東陽馬生序》這類相對復雜文言文時,以教師講解為主,甚至可以為學生準備好講義,讓其事先預習,教師再遵循由字到句的思維,重點講解疑難詞句。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模式,轉換學生的學習方式,長期堅持后,不但可以讓學生由被動變主動學習,而且還能夠不斷地激發(fā)自己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5.教師要有心理預設
培養(yǎng)初中生文言意識不可能朝夕之間就能見效,它講究量的積累、心的堅持,講究厚積薄發(fā)、持之以恒,切忌急于求成,半途而廢。如文言虛詞“之”的用法相當復雜,大致分為三種:第一種是代詞,又分為代人、事、物和指示代詞“這”;第二種是助詞,又分為結構助詞“的”、賓語前置標志、定語后置標志、主謂之間、湊足音節(jié);第三種是動詞,往,到……去。當學生歸納整理出結論后,教師應該引導他們根據(jù)結論推敲判斷。這時學生會走錯路,只要我們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浮躁,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責怪,也許某一次的堅持后就能夢想成真。
初中生剛剛接觸文言文,帶著一份陌生,也帶著一份新鮮,帶著一絲迷惘,也帶著一絲希望。如果教師以一個博學者、引導者的身份帶領著他們走進文言文,培養(yǎng)其文言意識,無疑為其一生文言文學習營造良好氛圍,為其今后勇攀高峰搭建了絢麗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