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遷移可以分成正遷移和負遷移。以前的知識和經驗對以后的學習有著正面的作用和影響,則為正遷移;以前的知識和經驗對以后的學習有著負面的影響和作用,就叫負遷移。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作為學生的母語,漢語屬于先前的知識和經驗,對學生學習英語具有雙面作用,既有正遷移作用又有負遷移作用。
[關鍵詞]初中英語;母語;正遷移;負遷移
英語教學中,漢語的正負遷移是客觀存在的,漢語或多或少地影響著英語教學。學術界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母語對英語教學的負遷移所占比例更大,因此,英語教學中應盡量避免使用母語,有條件的盡量全用英文授課;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英語教學中應通過母語的正遷移作用來更好地輔助授課。無論是哪一種觀點,都有其可行性和片面性。
一、正遷移
1.對于英語中比較抽象的詞匯可以用母語來解釋。對于英語詞匯中的比較直觀、具體的單詞,如課桌、書、電燈、太陽等等,教師只需用手一指,學生就知道是表示什么了,長期反復記憶,學生就會記住和掌握這些單詞。然而,英語詞匯中還存在著許多抽象的詞匯,比如說愛、恨、愉快、憤怒等等詞語,就沒有可以展示的圖片或者實物。這些抽象的詞語必須要借助母語來解釋。學生經過教師母語的解釋會更加深刻、形象地記住這些單詞。
2.用漢語詞性來判斷英語詞性。詞性是漢語和英語詞匯中都會存在的一種性質。這些詞性無論是在英語中,還是在漢語中都會有所對應。而且二者的詞性一般來說都是相同的。比如說漢語中的課桌,是名詞,而英語中相對應的“desk”也是名詞,漢語中的跑、跳是動詞,相對應的英語單詞“run”“jump”也是動詞。因此,可以通過對漢語中詞性的掌握來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中的詞性。
二、負遷移
1.詞匯的不對等性。在英語中,并非所有的單詞與漢語都是意義對等、感情色彩相同的。比如說,英語中的“sister”可以指姐姐,也可以指妹妹,“uncle”可以指叔叔,也可以指伯伯、舅舅、姑父、姨夫。而在中國,姐姐就是姐姐,妹妹就是妹妹,是不可以用一個詞來代替的。即使是同一個詞,同一個含義,該詞所代表的意思和感情色彩也是不一樣的。而且很多詞在漢語中是貶義的,比如帶“狗”的詞多偏貶義,比如說“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等等。但是在英語中,“狗”卻非常受歡迎,比如說“l(fā)ucky dog”就是指幸運兒,“Love me,love my dog”是指愛屋及烏。如果學生對英語單詞掌握得不夠透徹,就容易被母語中的詞義及感情色彩所影響和阻礙。
2.詞匯搭配不當引起的負遷移。關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幾個比較常見的錯誤入手進行分析。比如“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人山人?!边@兩個例子,很多學生會翻譯為“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這是不對的,是學生母語所帶來的負遷移。
3.語音的負遷移。很多學生在剛開始進行英語學習時,對于英語單詞的發(fā)音比較陌生。最常見的一種學習方式是標漢語字音。比如“dog”,一些學生會將其標注為漢語“大個兒”,“August”標注為“傲哥死特”。雖然這樣標注諧音,學生會記住英語的讀音,但是這樣的標注畢竟不是準確讀音,會使學生在英語發(fā)音上呈現一種誤區(qū)。這也是漢語對于英語的負遷移。
4.漢語思維的負遷移。由于歷史、地理環(huán)境、人文信仰不同,英美國家人們的思維與中國人思維不同,但是中國學生一般在英語學習中都會采用自身的母語即漢語思維,所以對英語中的單詞、短語會有不理解和理解錯誤的情況。而且很多時候,學生進行聽力訓練,都是將所聽到的英語翻譯為漢語,然后再用漢語理解和思考。這不僅影響到了學生聽力的速度,也影響了學生的聽力發(fā)展。
三、如何克服負遷移
漢語對英語學習有著正遷移與負遷移兩方面作用。教師應根據母語遷移的規(guī)律揚長避短,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那么,在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避免負遷移呢?第一,教師可用比較方法對比英漢兩門語言在各個層面上的差異,明確指出兩者之異同。第二,引導學生擴充自己對英語語言文化的了解,進行文化差異的對比分析。第三,重視培養(yǎng)學習者外語思維能力,使之盡力沖破母語思維定勢的束縛。
責任編輯 許雅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