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閱讀能力是語文學科的重要能力和素養(yǎng),培養(yǎng)語文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更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當下,學習困難學生(簡稱“學困生”)語文閱讀水平和能力低下已經成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難點,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必須采取個別指導、多加輔導的方法,幫助學困生提高閱讀能力。
[關鍵詞]學困生;閱讀能力;原因;對策
語文閱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語文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有少數學生不會閱讀,缺乏必要的閱讀技巧和方法,閱讀速度慢,閱讀理解能力差,影響了語文學習。
一、學困生語文閱讀能力低下的表現與原因
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與水平有很大的差異,據調查,在小學生中有20%以上的學生在閱讀中存在困難,這種閱讀能力低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閱讀速度慢。閱讀需要理解,但也要一定的閱讀速度。少數閱讀能力差的學生,語文閱讀速度很慢,一般的同學一篇文章已經讀完,他們或許才剛讀到一半。閱讀速度慢的主要原因是語文基礎差,有些學生是在一年級時拼音沒有學好,讀起來就不流利,速度也就慢了。
2.理解能力較差。閱讀是為了理解課文,閱讀和理解是相輔相成的,閱讀得多了,就能很好地理解課文,理解了課文就可以更好地去閱讀。學困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差的主要原因還是讀得少,沒有閱讀量的積累,沒有形成良好的語感,不能根據具體的語境去理解文章內容。
3.閱讀表達能力較差。閱讀能力差的學生對閱讀內容的含義不能準確地理解,閱讀后不能正確地表達閱讀內容,在閱讀中搜集和處理閱讀內容的信息能力較差。表達能力低下與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相關,要么是理解不到位,要么就是表述不到位。
二、學困生閱讀能力低下的對策
學困生閱讀能力低下的表現很多,這些表現是相互聯系的,閱讀速度慢就會影響到閱讀的數量,就會影響到知識的積累,也會影響到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同樣,不能準確地理解閱讀內容的含義就不能更快地閱讀。要解決這個問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把集體輔導和學生的個別指導結合起來,選擇有效的閱讀方法,有目的地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困生逐步掌握一定的閱讀技能。
1.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的基本保證。語文閱讀主要是學生的自覺行為,要提高閱讀效果,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自覺地完成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主動地去閱讀。督促閱讀習慣不佳的學生慢慢克服學習惰性,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2. 做好個性化輔導。在教學中,教師對學困生要更多地加以關心和幫助。在做好集體輔導時,教師要對學困生做好個別的輔導,對他們實行個性化的閱讀指導。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很大的差異,在閱讀的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差別,這就導致了學生閱讀效果的差異。個性化的自我需求與閱讀問題產生原因的相異性,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施教,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找出他們各自閱讀困難的原因,進行個別輔導。
3.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學困生的語文閱讀水平不高,且難以提升,其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閱讀興趣,沒有語文閱讀學習的動力。要幫助學困生提高閱讀水平,首先就要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激發(fā)他們想讀書、讀好書、讀出效果的信心和勇氣。
4.創(chuàng)設合作競爭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小組都由好、中、差學生組成,小組之間能力盡量均等。通過學生上課、作業(yè)、測試等表現給小組積分,對表現好的小組要適當獎勵,從而激發(fā)學困生的競爭意識,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
5.實行個性化的閱讀評價。閱讀評價要實行個性化的多樣化評價標準。根據“特困生”的特點。適當放低教學要求,使學生能看到成績的進步,讓他們感覺學有所獲,了解自己掌握知識的多少,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
責任編輯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