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萬姬
摘 要:只有想學、有興趣學才能把知識學得更好。同樣,在作文教學中,尤其是在農(nóng)村,也應首先想盡一切辦法,激發(fā)、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逐步引導他們熱愛寫作、善于寫作,甚至以寫為樂,使學生下筆有神、樂寫。寫作文不再成為學生懼怕的事、頭疼的事。
關鍵詞:農(nóng)村;寫作;興趣
長期在農(nóng)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我覺得最難教的是作文,對學生來說,最難學的也是作文,尤其是地處農(nóng)村的學生,由于所處環(huán)境有限,經(jīng)歷貧乏,閱歷淺薄,視野狹窄,作文成了他們學習中最大的難題。加之對寫作缺乏興趣,寫出的習作內(nèi)容常常空洞平淡,或無話可寫,或瞎編亂造,而學生對毫無興趣而言的寫作感覺是痛苦和艱難的。當然,教師的苦心教導也是無用功。因此,要讓學生寫好作文,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興趣是非常重要的。
一、仔細觀察,激發(fā)想象
作文應當是真情的流露、實感的抒發(fā),不少學生在寫作時脫離實際,生編硬套,像擠牙膏、搭積木似的,想一句寫一句,東拼一句西湊一句的,缺少真實的描述和感受。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想方設法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平常事和親身感受的真情感。
二、注重積累,勤于動手
要想有話可說、有物可寫,還必須要注重平時的積累。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敝挥性谄綍r的學習中,善于積累知識,才能妙筆生花。而對于農(nóng)村學生來說,課外閱讀的時間和環(huán)境有限,更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一定的時間,為他們抄寫好詞好句,在邊讀邊解釋詞意的基礎上,采用練習造句、小練筆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積累興趣。
三、“說”“寫”結合,相互促進
在教授四年級語文習作《勝似親人》時,我發(fā)現(xiàn)說和寫緊密結合,更能互相促進,所以我先引導學生結合圖中人物的神態(tài)、衣著以及周圍環(huán)境,仔細觀察文中圖畫,然后請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編寫故事,學生積極踴躍,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以豐富的想象,通過小組交流,互相取長補短,通過簡單的思考,把一幅圖畫編成了故事。
四、貼近學生,進行近距離指導
在修改學生習作草稿時,我經(jīng)常采取面對面的單獨指導,逐字逐句,用提問的方式使學生意識到不足,在問答中,學生對自己的習作重新加以思考,找到缺漏,并通過自己的修改完善自己的習作。這樣的近距離問答講解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性的,層次遞進地找到缺漏,使學生豐滿自己的習作。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的習作采取少挑剔、多表揚,這樣會使他們自己學會思考、學會完善、學會修改。
(作者單位 青海省大通縣城關鎮(zhèn)中心學校)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