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新奎 孟軍 邵偉
【摘要】在畜牧業(yè)中,《畜牧生產學》作為專門傳授先進的動物生產理念和知識以及生產技術的實踐性科學,是動科類專業(yè)的主干課程,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課程之一。從當前情況看動科類專業(yè)《畜牧生產學》課程的教學還存在一定問題,本文主要從其內容體系和教學問題出發(fā),對動科類專業(yè)《畜牧生產學》課程的教學改革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動科類專業(yè) 《畜牧生產學》 課程 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優(yōu)質運動馬培育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2011BAD28 B06);國家農業(yè)部公益性行業(yè)專項“馬驢產業(yè)技術研究與試驗示范項目”( 201003075);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科技支撐項目“優(yōu)質運動馬培育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201031102)。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251-01
動科類專業(yè)《畜牧生產學》是一門實踐性科學,主要傳授先進的動物生產理念、專業(yè)知識及生產技術等。在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和變革以及畜牧企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的大背景下,使得《畜牧生產學》課程不得不緊跟時代變化做出相應改革。因此,為了促進動科類專業(yè)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使教學效果與當前畜牧業(yè)生產情況相符,必須注意動科類專業(yè)《畜牧生產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而在此之前,我們首先應該對《畜牧生產學》的內容體系及當前存在的教學問題有相對的了解。
(一)《畜牧生產學》的內容體系及當前存在的教學問題
《畜牧生產學》課程在內容上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除了包括畜禽生產系統(tǒng)、生產原理外,還涉及生產技術和生產效果等。畜禽生產系統(tǒng)主要立足生態(tài)學角度,對影響畜禽生產的各種生態(tài)經(jīng)濟因子及其之間的關系進行闡述。畜禽生產原理分散在《畜牧生產學》的許多章節(jié)中,較為分散,缺乏一定系統(tǒng)性。畜禽生產技術主要介紹不同生理階段中畜禽飼養(yǎng)管理技術,對操作性和實用性比較強調,重點為操作規(guī)程和過程。畜禽生產評價主要是對畜禽生產效果的評價,畜禽生產力是畜禽生產效果的表現(xiàn)形式,從這點來說評價生產效果就是評價畜禽生產力。該部分內容以畜禽生產效果優(yōu)劣的確定為重點,同時比較強調生產組織和技術應用檢驗的合理性等。
《畜牧生產學》屬于動科類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程,也是動科類學生的必修課,該課程設計的相關理論很多,尤其一些理論不僅復雜而且十分抽象。其次,《畜牧生產學》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實踐性,課程的大部分內容涉及到實地生產技術。因此,要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并不容易。當前《畜牧生產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在于教學方式比較傳統(tǒng),缺乏實踐內容和創(chuàng)新,師資不足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到學生主動性,同時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和不利。
(二)動科類專業(yè)《畜牧生產學》課程的教學改革策略
1.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改進
為了幫助學生對畜禽生產基本理論、基本知識點以及關鍵技術更好地掌握,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進一步增強,《畜牧生產學》課程教學應該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將課內學習與生產實際有效結合起來。在理論教學方面,教師在課堂講授中將板書與多媒體、圖片等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也可以在《畜牧生產學》課程教學采取雙向式和啟發(fā)式教學法,通過課堂預習提問和學生演排討論增強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由學生自主講解或演示討論結果,之后由教師進行總結,變枯燥的課堂學習為主動、生動的學習。也可以采用演示法和現(xiàn)場講解法及課后輔導答疑法進行《畜牧生產學》課程理論教學,盡量使課堂更為生動,避免整堂課都在黑板上搞養(yǎng)殖。在《畜牧生產學》的實驗教學上,可以將實驗內容分為三類,即基礎實驗、提高性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根據(jù)學生掌握程度進行分類教學。也可以提前提出實驗目標,讓學生自行整理制作實驗方案,獨立操作完成實驗。在生產教學實習上學校應該對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的作用充分發(fā)揮,讓學生接觸畜禽生產真實的全過程,從而對畜禽生產過程有直觀的了解,并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2.注重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在課程教學中強化先進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鼓勵學生對教師的有關科研活動積極參與,將科研項目與自己的畢業(yè)課題結合起來。教師應該通過言傳身教的形式,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觀察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鍛煉,對學生勤奮努力、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進行培養(yǎng)。其次,教師應該在《畜牧生產學》課程教學中強化先進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實現(xiàn)課堂的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制作課件,增加課件的生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對《畜牧生產學》課程網(wǎng)站進行建立,將課堂的大綱、教學錄像以及實驗教學內容、試題等全部上傳到課程網(wǎng)站,以方便學生自主學習。在課程網(wǎng)站上可以對在線自測題庫加以建立,學生通過自我測試,可以了解自己《畜牧生產學》學習的程度。還可以在《畜牧生產學》課程網(wǎng)站上建立留言板,使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之外也能實現(xiàn)交流和互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網(wǎng)絡教學環(huán)境。教師可以征集學生課堂意見,通過網(wǎng)上留言對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及時改進,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可以對自己的課堂課件進行上傳,實現(xiàn)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資源共享。
3.增加生產實習課程比重,對畜牧生產科學知識及時更新
在《畜牧生產學》中,目前理論教學的比例仍高于實踐教育,但《畜牧生產學》課程實踐性較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適當增加學生生產實習課程比例。在增加學生實踐課程上,學??梢圆捎迷谏a基地直接教學的方法,訓練學生的現(xiàn)場操作能力, 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各種畜牧生產和養(yǎng)殖技術,與此同時應培養(yǎng)學生掌握繁殖、培育、飼養(yǎng)管理、產品生產等技術。這種方式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一方面促進了學生積極性的極大提高,另一方面完美地將理論與生產實踐融為一體。隨著畜牧生產企業(yè)規(guī)?;a的飛速發(fā)展,現(xiàn)代畜牧生產學也在不斷地變化著。因此,在《畜牧生產學》教學中除了要增加生產實習課程比例外,教師還應不斷更新畜牧生產科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對畜牧生產學及其相關的最新知識和學術動態(tài)以及發(fā)展前景進行搜集,并隨時介紹給學生,以不斷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該課程知識的新穎性和實用性,使課堂教學始終保持與時俱進。
4.對教師資源進行整合,對師資隊伍加強培養(yǎng)
在教學活動中,最為關鍵的內容之一是教師素質。在《畜牧生產學》課程教學改革中,我們可以對動科專業(yè)教師資源進行整合,在引進和培養(yǎng)提高等措施下,對《畜牧生產學》課程的教學隊伍逐步加以充實。也可以將國內外專家和技術人員聘請到校內做專門的指導,保證教師教學水平與學科發(fā)展始終同步,促進《畜牧生產學》教學梯隊的有序形成。其次,《畜牧生產學》課程組可以建立專門的兼容教學、科研、技術教學團隊,實行高職稱、高責任感、高技術教師“傳、幫、帶”新教師的方式,使年輕教師得到更好地成長。在我國農業(yè)中,畜牧業(yè)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因此畜牧養(yǎng)殖單位較多。學??梢越⑴c相關畜禽養(yǎng)殖企事業(yè)單位的合作關系,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對“雙師型”的教師隊伍著力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岳春旺,孫茂紅,吳淑琴,王國華.畜牧生產教研室專業(yè)課程改革的思路和方向[J].學周刊,2011,3(03):51-52.
[2]李永洙.動物生產學創(chuàng)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臨沂大學學報,2012,6(12):17-18.
[3]瞿志印.高等農業(yè)院校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幾點思考[J].高等農業(yè)教育,2011,8(08):133-134.
[4]黃志秋,郝桂英.適應新農村建設需要,推動高校農林學科基礎生物學教學改革[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06):62-63.
[5]高慶華,韓春梅.構建完整實踐教學體系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談動物科技學院實踐教學改革效果[J].塔里木大學學報,2012,2(04):44-45.
[6]劉建奎, 魏春華,楊小燕.地方本科院校動物生理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初探[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3,12(24):77.
作者簡介:
姚新奎(1961-),男,新疆奎屯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