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濤
2009年開始,通化市市直初中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全面鋪開,重點之一是構(gòu)建“雙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為促進雙案導學在本校取得新進展,2010年我校開始讓學生參與學案設計。
一、“讓學生參與學案設計”的初衷
1. 終身學習的呼喚。據(jù)有關(guān)資料顯示,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時代,只要7~14歲接受教育,就足以應付往后的40年工作生活之所需。工業(yè)經(jīng)濟時代,求學時間延伸為5~22歲。進入21世紀,人類已步入知識經(jīng)濟時代,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一個人在學校十幾年所學的知識,已經(jīng)遠遠跟不上知識更新?lián)Q代的速度。這就要求人們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以便可以隨時更新自己所需的新知識、新技能。我們必須把十二年制的學校教育延長為“八十年制”的終身學習,才能讓學生在這迅速變革的時代中生存、發(fā)展、成功。
為了促進我校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使學生逐步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結(jié)合通化市正在進行的課堂教學改革,我們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學生參與學案設計的研究”。我們期望學生通過參與學案設計,學會預習學習,學會自主學習,為日后的高中學習乃至走上社會之后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 雙案導學的需求。以往的教案是教師領(lǐng)著學生走,而現(xiàn)在實行的由教師為學生設計的學案等同于教師告訴學生怎么走;既然是學案,學生就應該有話語權(quán),告訴教師:我這樣走行不行?因此,我校將“學生參與學案設計的研究”作為我校的校本課題進行研究,使學案和導學案更加貼近學生的需求。
二、“讓學生參與學案設計”的作用
1. 督促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學習,進而使學生學會看書,學會自主學習,學會終身學習。我們通過學生參與學案設計這一形式,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積極進行預習學習及自主學習。預習最大的好處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因為預習是自己獨立的接受新知識,需要自己獨立地閱讀和思考。在閱讀教科書時,只有經(jīng)過獨立思考,才能搞清思路,抓住要點,解決難點。預習時有些地方?jīng)]弄懂,聽課時就會受好奇心的驅(qū)使格外留心,一旦理解了,思想上豁然開朗,印象就特別深,可以久記不忘。讓學生編寫學案,他們就必須認真預習,否則就編寫不出來;學生在預習時需要快速找出這節(jié)課的基礎知識、重難點等,經(jīng)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終身學習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打下基礎、生根發(fā)芽。
2. 幫助教師掌握學情。教師通過瀏覽學生的學案,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對一節(jié)課預習掌握的程度,哪些基礎知識學生基本掌握了,哪些沒有注意到,哪些重點問題學生沒有弄明白,還有哪些與本節(jié)課相關(guān)的知識學生想了解等等,可以使教師進一步了解掌握學情。教師將這些問題總結(jié)歸納后融入到自己的學案和導學案中,授課時會更具針對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tǒng)教育過程中,教師更多地采取說教的方式,說教往往是作為知識或經(jīng)驗教給學習者的,但由于學生沒有深刻的理解或體會,往往只是聽了就過去了,很難深入人心。很多說教者很辛苦,絮絮叨叨沒完沒了地說,說得自己嗓子冒煙、口干舌燥,自認為已經(jīng)講得很明白、很透徹了,其實學生仍然是無動于衷、呆若木雞。讓學生參與學案設計,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對學生編寫學案時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課堂上有學生的問題,學生們就會覺得這是他們自己的課堂,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得到極大地激發(fā)。當學生有了興趣后,無需教師要求,學生也會自覺寫預習學案,這樣就達到了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了。
三、“讓學生參與學案設計”的主要做法
1. 選定實驗年級與學科。選取2010年新入學的七年級作為實驗年級,實驗學科包括所有統(tǒng)考科目(語、數(shù)、英、政、史、地、生,八年級增加物理,九年級增加化學)。
2. 實驗教師對實驗班學生進行培訓。讓學生在思想上讓學生明確課前預習的重要性,明確學生參與學案編寫的意義,同時進行學案編寫的指導,使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學習的好習慣。
3. 以小組為單位編寫學案。由于學生的學業(yè)水平參差不齊,我們讓學生編寫學案,是依小組編寫到個人編寫這樣的順序進行。小組編寫學案,在各科學習小組組建后,培養(yǎng)學生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實驗教師確立學生編寫“學案”的基本格式,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編寫學案,各小組以組長為核心,帶領(lǐng)小組成員共同完成學案的編寫。
4. 學生每個人編寫學案。從第二學期開始,在組長的帶動下,各組同學人人均開始編寫學案。
5. 教師對學生編寫學案的處理。經(jīng)過一年多的實踐,我們確定學生編寫的學案包括三部分內(nèi)容:應學會記住的、有哪些沒明白的、還有哪些想學的?!皯獙W會記住的”部分要求學生寫出預習的這節(jié)課的基礎知識;“有哪些沒明白的”部分可以視為學生預習時沒有解決的重難點;“還有哪些想學的”是針對這節(jié)課知識的延伸、拓展。教師在授課1~2天前布置學生預習,編寫出學案。在二次備課時,將學生編寫的學案仔細瀏覽一遍,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總結(jié)、歸納為“來自學生的問題”,記錄在導學案上;授課時要在課堂上拿出2~5分鐘解答“來自學生的問題”,對于有價值的問題教師要點出問題的提出者是誰。
四、取得的效果
經(jīng)過兩年多的實驗,九年級的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學案編寫,還有一部分同學所設計的學案,已具有相當?shù)乃疁?。這不但促進了學生的預習學習,也為教師了解學情、設計學案和導學案提供了依據(jù)。
讓學生參與學案設計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重點是教師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編寫學案的處理、關(guān)注、解答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期望通過讓學生參與學案設計實驗的完善,推動雙案導學在我校取得新進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為他們從“一次性學習”走向“終身學習”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