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月紅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閱讀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如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獲得有效輸入的機會,已經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關注。大量的語篇閱讀可以促成大量的語言輸入,而大量的語言輸入又能有效地促進英語語感的形成。如今的小學生不愛閱讀、不能閱讀、不會閱讀,那么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情境激趣,讓學生樂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對英語學習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有了興趣就有了一個自主學習英語的動機,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一旦被激發(fā),就會用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對英語進行學習和探索,興趣也就越濃。在遇到困難的情況下,會更有意志力。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我們應讓學生體會到英語的語言美,讓學生愛上英語、愛讀英語。課堂上,我們可以采取表演讀,這也是小學生最喜歡的一種閱讀方式。如在教學4B unit7“At a snack bar”時,我設計了在KFC的情境,讓學生運用本課所學的What wold you like? How about you?Anything else?How much are they?等句子,自主創(chuàng)編對話,大膽表演,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感受朗讀的快樂,感受英語朗讀的美感。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有效激活學生朗讀的欲望,讓他們想讀、樂讀,連平時不愛朗讀的學生也躍躍欲試,有滋有味地加入到了課堂中來。這樣不僅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同時對文中的重點句型的掌握也很有幫助,并且對其他能力的發(fā)展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教授閱讀方法,讓學生善讀
作為教師,我們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素材,學生拿到一則閱讀材料,該從何處入手呢?這時,我們可以提供給學生相應的閱讀策略,幫助學生進行自主閱讀。
(1)快速閱讀,感知文意。小學生由于英語基礎比較一般,在閱讀文本的時候往往習慣于讀出聲音,殊不知這種方式會大大影響閱讀速度。因此,在進行課外閱讀時,我們應幫助學生慢慢糾正,讓他們盡量使用默讀的方式,指導學生此時不必逐詞逐句地讀,不必糾結于某個生詞,而是跳過不認識的單詞和句型,粗讀文本,目的在于了解文章大意。在這個過程中,可同時用醒目的記號筆畫出文中的生詞及一些疑難句型。
(2)查找生詞,學會積累。我們都知道,單詞是英語學習的基礎,詞匯量的充實對英語學習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而單純地讓小學生去識記大量的生詞,難免顯得枯燥乏味。因此,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猜測詞義,碰到無法猜測又將造成閱讀障礙的再通過工具查詢確認詞義,有助于學生在具體語境中記憶單詞,也符合英語教學中“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教學原則。這樣,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日積月累,詞匯量必然有驚人的突破。
(3)適當練習,內化輸出。當學生閱讀完一個語篇之后,我們可以趁熱打鐵,幫助學生進行復述,或者根據文本設計一些相應的練習,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等形式進一步將文本進行提煉和輸出,便于學生吸收新的知識并能進行一定的運用。
三、課外拓展,讓學生泛讀
教師要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泛讀的訓練。泛讀就是廣泛地、大量地快速閱讀。只有具有泛讀能力,一個人才可以說具有了閱讀能力。當然,在農村小學,由于家長的素質和環(huán)境的限制,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教者,我們要精心為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條件,幫他們挑選一些與他們的英語水平相當的閱讀材料,供學生閱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讓學生欣賞一些簡單的英文小故事視頻,讓學生在愉快的體驗中潛移默化地接觸到新的英語單詞和句型,那樣效果會更佳。我校留守兒童較多,中午絕大多數學生都在校吃飯,那么飯后的這段空余時間,我便安排學生在班上進行英語閱讀,隔斷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英語故事演講比賽、英語課本劇表演等,他們的參與積極性很高,效果不錯。這樣做既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擴大了學生閱讀的面和量,又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培養(yǎng)了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
當然,提高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見到成效,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我們要持之以恒,同時要注重自身英語水平的提高。多思考,采取多種方式幫助學生開展閱讀活動,讓學生慢慢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習慣,愛上課外閱讀,這樣小學英語的閱讀教學才能真正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郭村鎮(zhèn)塘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