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恩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边@就很清楚地為我們進行閱讀教學指明了目標和方向。
關鍵詞:語文教學;閱讀興趣;閱讀能力;培養(yǎng)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觀
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習慣,首先必須讓學生明白閱讀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師可以引用名人名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機(比如:“知識就是力量”,“腹有詩書氣自華”等)。另一方面,可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榜樣人物的示范作用,讓學生明白閱讀對于個人增長知識、鍛煉思維、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意義。同時,作為教師還應該讓學生知道閱讀是為了增長知識、涵養(yǎng)精神、陶冶情操。因此讀書不是讀所有的書,而是在浩如煙海的書叢中尋找能為我們找開智慧之門的鑰匙,能讓我們靈臺空明的那一樹菩提。
二、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首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敏感性,增強語感。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讀出聲音,這樣才能在不同的語境中學會如何運用語言。對于語感而言,其實就是一種習慣,讀得多了自然而然就有積累,有了脫口而出的能力。其次,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學習的能力。通過語文課上的閱讀鍛煉,可以提升自主學習意識與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們會在閱讀課上開動腦筋思考書籍里的問題,掌握自主學習方法。學生在閱讀時對問題與文章作者的寫作思路、思想情感等進行深入思考,加深對文中內容的認知與理解,逐漸提升自主閱讀能力。第三,有利于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學生寫作能力與閱讀能力是分不開的,只有擁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與閱讀積累量,才能使學生的閱讀水平與寫作能力得到相應提升。同時,學生也可從課外閱讀過程中獲得一定量的課外知識,在完成自己詞匯積累的同時,也會逐漸培養(yǎng)起語感,從而促使寫作能力的提升。第四,有助于學生情感的健康養(yǎng)成。閱讀能力與閱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學生的認知能力與辨別能力的提升。在枯燥的學習中強化閱讀,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打破這種不與外界接觸的現(xiàn)狀,從而更多地接觸新鮮的事物與知識,并促使自己以清晰的思路進行分析與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感情觀與世界觀。
三、語文閱讀興趣和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創(chuàng)設情景,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養(yǎng)成習慣的前提是激發(fā)興趣。只有讓學生產生閱讀的內在動力,才能開發(fā)心智,主動去了解、研究,在了解研究的過程中漸漸培養(yǎng)學習的持久性,提高自學的能力。因此,營造良好的語文閱讀氛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我把課文講讀化為文學作品欣賞,優(yōu)化課內閱讀。課內閱讀是指導學生讀書的一塊主要陣地,提高課內閱讀的效益直接影響著讀書活動的質量和效能。依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教師立足教材文本,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指導作用,科學有序地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主動探究,讓學生在閱讀實踐、體驗、交流活動中習得讀書方法,提高讀書能力,養(yǎng)成讀書習慣,為課外閱讀引發(fā)興趣,提供有用的方法。
(二)注重閱讀方法的傳授,加強閱讀指導
閱讀的方法與技巧很多,教師應在學生閱讀之前及時加以傳授。首先應讓 學生掌握“速讀”與“精讀”這兩種方法,并做到二者的有機結合。一篇課文開始應通讀瀏覽,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基本思想感情,然后開始“精讀”,精讀的時候要隨時圈點、勾畫、批注、摘抄,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關鍵的詞句,精美的詞語,生字新詞應圈點、勾畫,疑難之處,心有所感的地方,應批注。這種閱讀方法要在教師具體反復指導下,學生才能逐步掌握。對于課外閱讀,學生拿到一本書應先看序言、目錄、后記,然后通篇瀏覽,確定“精讀”或“速讀”,讀完之后,要把一篇或一本書的內容串起來融會貫通?!八僮x”和“精讀”是當今社會不可缺少的兩種閱讀方法,前者可以增加閱讀的廣度,適應當前信息時代的要求,后者則增加閱讀的深度,理解前人的思想精髓。
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應以“導讀”為主。有些文章,學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奧一些的地方,隱含在字底的含義,他們就未必能領會。教師必須在這時給學生以指點,三言兩語,要言不繁,能使他們領悟就行。教師的“導”要把握方向,扣緊重難點;要啟迪思維,誘發(fā)聯(lián)想,疏通思路;要給予方法,傳授技巧。要鼓勵學生多提問,多討論,多交流,多爭論,切忌目標不明,字詞句篇,一股腦兒往學生腦里灌,只重知識不問方法,其結果只能是教師越教越累,學生越學越厭。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幫助學生賞析重點難點
閱讀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和基礎,要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就要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做好讀書筆記。通過相互交流,質疑啟發(fā),達到深化理解的目的。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多向性,培養(yǎng)學生多元的思維品質和思維習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課堂主導作用,在學生閱讀時積極參與進來,一方面可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有疑難問題時得到適時指導。對于教師而言,應當幫助學生理解與賞析閱讀材料中的重點與難點,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想法,并對學生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想法予以鼓勵,以逐漸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閱讀水平。
(四)克服閱讀中的不良習慣,及時糾錯糾偏
首先,要克服急功近利的閱讀。例如,有的學生作文不理想,就買了一大堆作文選刊、作文大全、作文指導之類的讀物,囫圇吞棗,死記硬背,亂讀一氣,學生的閱讀興趣一下子讀沒了。其次,是懶漢式的閱讀。有些學生總是帶著休閑的心態(tài)去讀書,一目十行,走馬觀花,既不動筆,也不動腦,過眼煙云,這種閱讀,既浪費了時間,又消磨了意志。再次,是偏離航向的閱讀。他們閱讀文學作品不去探究作品是怎樣刻畫人物,表達思想,不去欣賞作品的今年精美語言和新奇構思,而是一頭鉆進了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被迷得欲罷不能,非一口氣讀完不可,這類學生閱讀的作品以武俠、偵破、戰(zhàn)爭、科幻、愛情等題材的作品居多,對于這類學生,教師必須及時加以糾正,否則會給學生的成長帶來嚴重的影響。
讓學生明白只有選擇恰當?shù)臅?,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自己終生受益無窮。
【參考文獻】
[1]鮑良克.教學論[M].葉南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程方平.當代教育智慧[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