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超
[摘 要]課程改革如火如荼,但很多農(nóng)村地區(qū)學校舉步維艱,教師無所適從。山東杜郎口中學的成功經(jīng)驗帶來了深刻的啟示: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實現(xiàn)教師角色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是課程改革的必然之路。農(nóng)村教師只有真正融入教育改革浪潮,才能讓課程改革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實現(xiàn)教育公平。
[關鍵詞]新課改;理念;角色;形式;轉變
一、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是實施課程改革的前提
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理念和價值追求就是解放學生的手腳,激活學生的心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實現(xiàn)自身效能的最大化。這就要求教師一切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把學生裝在心中,時刻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情感體驗,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珍視學生的獨特性,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教學活動中要建立師生互動,交流情感,共同發(fā)展,共同進步,實現(xiàn)教學相長。目前農(nóng)村學校在實施課程改革過程中瞻前顧后,放不開手腳,但是杜郎口中學的學生都把自己的學習過程、交流過程、思考過程、改進過程,一覽無余地展示在眾人的面前,學習成了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一定要做好。作為教師,就是為課堂服務,為學生服務,其首要任務就是找到喚醒學生責任意識的有效方式。責任意識缺失,所有工作都將是被動的。學生沒有把學習看做自己的責任,學習就是被動的,沒能激發(fā)出他們的潛能,學習只能事倍功半。
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實施課程改革的要求
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是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它既是教學改革的前提條件,又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nèi)容和主要任務。教師不再是課堂上的權威,不再是課堂上高高在上的知識傳授者,他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每一個學生都應享有平等的課堂話語權。教育民主化思想,是現(xiàn)代師生倫理關系的核心要求,教師只有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和尊嚴,不擺架子,少批評多鼓勵,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用情感拉近師生的距離,才能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體驗到做人的尊嚴感和幸福感。只有在和諧、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中,師生關系才會煥發(fā)出迷人的光彩?!坝H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定能推動課程改革的發(fā)展。
三、實現(xiàn)教師角色的轉變是課程改革實施的條件
教師要放下架子,轉變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幫助者。在課堂上要少講精講,放手讓學生多讀、多說、多想、多寫、多練、多做,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提問、讀書、思考、練習的時間和空間,在愉悅、和諧的氛圍中推動課堂教學。但長期以來,教師一直是課堂上絕對的“權威”,凡事教師說了算,很多教師老是擔心學生不懂,不能掌握,擔心學生說多了跑偏,擔心放手給學生自己來會影響教學進度,千方百計按自己的模式去設計學生的未來,其結果是嚴重地束縛了學生的發(fā)展。杜郎口中學徹底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封閉式管理,“10+35”“0+45”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說得很少,只有寥寥幾句,甚至不說,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四、實現(xiàn)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關鍵
沒有學生的真正參與,就無所謂成功的課改,沒有讓學生享受到課改的益處,就不能算是成功的課改。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平等的心態(tài)對待每一位學生,以親切的微笑迎接每一個提問,以寬厚的胸懷容納每一個問題。用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疑的環(huán)境”,為每一個敢問不會問、會問不敢問的同學解除后顧之憂,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爭辯。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問題也應該是有彈性的、多元化的,盡可能讓所有的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并且對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使他們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責任編輯 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