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哲艷
摘 要:在中職物理教學中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結(jié)合教學實踐,介紹了多媒體在課堂導入、突破難點、課堂練習、演示實驗和課堂延伸等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運用,很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中職物理;多媒體;教學方法
中職物理新教材較好地體現(xiàn)了物理的學科性和職業(yè)教育的特點,重點突出,難度適中,教材編排邏輯性和科學性得到加強,真正做到了“三個適應”,突出了“三個特色”。新教材的使用,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在教學中,教師除了充分備課,吃透教材,還要根據(jù)學情和教學內(nèi)容,靈活選擇教學方法。這一點對中職學生來說尤其重要。由于中職學生缺乏物理學習興趣,底子都比較差。中職物理被普遍認為是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學科。教師必須注重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通過復習舊知識,溫故而知新,找到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再由淺入深幫助學生分析理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下面我簡要介紹多媒體在中職物理教學中的運用,以期達到拋磚引玉之效。
一、課堂導入
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導入課堂。如在“機械功”的教學時,一上課可以通過投影,梳理復習初中有關知識,重溫功和能的初步概念、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以及力的方向跟物體運動方向相同時,功的計算式W=F·S。然后引出更普遍情況下功的計算公式,進而討論正功和負功。
同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借助Flash動畫演示吊車提升水泥,分別從原地不動、緩慢吊動以及吊在半空中不動等情況,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做功及消耗能量的問題。
二、突破難點
借助多媒體,可以使抽象深奧的理論知識變得具體生動化,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比如在“機械功”教學中如何突破“負功”這一難點。從公式上看a>90°時,cosa<0,W<0,即力和物體位移間夾角大于90°時,力對物體做負功。從動力學觀點看,力F是阻力,對物體運動起阻礙作用。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很困難。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演示在豎直上拋一個物體時上升、下落過程中的重力做功情況,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勢,明確功只是標量,而不具有方向性,強化對“負功”的理解。
三、課堂練習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要進行課堂練習,必須親自把練習題抄寫到黑板上,效率低,課堂容量小,師生也容易發(fā)生抄寫錯誤。而通過多媒體演示練習,就可以擴大課堂容量,提高學習效率。
但是,一定要擺正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位置,不能華而不實,只重形式不重內(nèi)容。在學生做完習題后,教師講解時不能直接將解題過程及結(jié)果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看,而要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時間,逐步展示解題思路或解題過程,這樣便于學生通過分析、比較找到自己的錯誤原因,學會正確的思路與解法,進一步強化理解。
四、演示實驗
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過程,認識和發(fā)現(xiàn)物理現(xiàn)象。由于學生缺乏實驗操作知識以及課堂實驗視覺觀察的局限性,會導致操作不當,使教學效果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演示實驗,可以更好地完成操作過程,促進對物理規(guī)律的理解。
利用多媒體的虛擬演示實驗,可以直觀地展現(xiàn)物體的宏觀和微觀世界。例如在講萬有引力定律時,通過電腦課件動畫模擬一幅天體運動圖像,使學生對天體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及萬有引力定律內(nèi)容牢牢地銘記在腦海里。在微觀領域,可以用計算機來模擬顯示帶電粒子在電場、磁場中的運動、布朗運動、α粒子散射、U核裂變反應、光電效應、電子能級的躍遷等現(xiàn)象,然后再逐層分析,深入討論、講解,學生更容易理解。
五、課堂延伸
在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中,物理無處不在,并被人們廣泛應用。利用多媒體,可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使學生盡可能多地了解物理知識的具體應用,拓展學生視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課外知識。如在講“重力”時,首先播放影片《旅行到宇宙邊緣》片段,讓學生知道太陽系是被太陽強大的引力所控制的,表明萬有引力的存在;接著介紹萬有引力的定義和特點;然后進行知識拓展,通過圖片展示講解宇宙、太陽系、地球與月亮、土星光環(huán)等神秘奇觀,進一步展示萬有引力的風采。通過播放影片和圖片講解,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的強烈好奇心和主動性。接著引導學生對蘋果下落、運動員跳傘、水往低處流等物理現(xiàn)象進行分析,得出地球引力存在的結(jié)論,整個教學過程順理成章,便于學生接受。
總之,中職物理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用好用活多媒體手段,并不斷探索,充分挖掘其優(yōu)越性,提高教學效果,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謝智娟.多媒體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Z1).
[2]鄭偉平.物理實驗與多媒體教學的結(jié)合與思考[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07(1).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