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鐘宜 陳璐依 李可 王紅艷
摘要:福船作為華夏文明特別是福建海洋文明的傳播者,是木質時代遠航船只中的佼佼者,是世界航海史的驕傲。《中國福船》這部作品通過多種交互手段增加展示的生動性、趣味性參與性,詳細地向受眾介紹中國福船的造船技術和當時這項技術的先進性。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應用 交互 古代科技 中國福船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人們對信息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信息的表現(xiàn)形式也趨于多樣化。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非常形象直觀的講述清楚過去很難描述的知識內容,而且受眾可以更形象的去理解和掌握所學到的知識,多媒體技術迅速興起、蓬勃發(fā)展,其應用已遍及國民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在傳達知識上,相較于傳統(tǒng)的書本,多媒體產品能很好的表現(xiàn)主題,使人產生極深的印象,有著直觀、經濟、便捷的特點。《中國福船》這部作品,運用多種現(xiàn)代技術手段展示中國古代造船技術,以簡明有趣的互動操作帶給受眾不一樣的文化盛宴。
一、前期調研和創(chuàng)作意義
在前期調研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在介紹中國古代科技方面上,現(xiàn)有的多媒體作品較少,且有一些作品在內容方面只是對所介紹的古代科技進行一個較為簡單片面的解說,因為資料較少
的資料制作模型,不再以單純的圖片展示,而是通過360度旋轉,全方位立體的展現(xiàn)各個細節(jié)。并且我們盡可能的想出更多的交互形式以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和更加簡單明了的進行說明。中問道中國古代知識,在人們的腦海里相對比較匱乏,知識內容上比較枯燥,決定介紹中國福船,是因為有些人認為中國古代科技雖然曾
經領先于世界,但在造船技術和航海方面始終遠遠不如西方,事實上中國造船業(yè)歷史悠久,如水密隔艙技術有著很高的優(yōu)越性。所以我們希望通過介紹中國福船來讓大家了解中國古代的造船技術。是想通過發(fā)揮app的優(yōu)勢,巧妙的利用交互形式是可以甚至有些地方含混帶過,并沒有展現(xiàn)一個系統(tǒng)的分析,對一些復雜的東西也沒有具體的原
我們將主題鎖定在中國古代知識,首先,在調查的過程理的講解,在講解方式上也比較單一,以文字說明和圖片展示為主。為了避免我們也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盡量的讓資料系統(tǒng)詳細。并且我們決定根據所收集避免這些問題的,在精巧的結構安排下,枯燥的知識也可以變得生動有趣印象深刻。其次,中國古代知識的地位之重無可比擬,它對后世的影響一直持續(xù)至今,掌握此類知識對我們的發(fā)展有著指導性作用。對多媒體作品的界面設計、交互設計以及作品背后的社會包容性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入探討,探索如何更好地傳達作品的信息和思想。
二、中國福船的歷史文化
中國的木帆船制造業(yè)歷史悠久,由于各地條件差異形成了不同類型的船舶,福船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福船是對福建沿海所造木帆船的統(tǒng)稱,福建省境內多為高山阻擋,路上交通發(fā)展緩慢,各河系除江外,均于省內獨流入海。所以福建與外界的聯(lián)系多仰賴水運,尤其是海上航運。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福建歷史上發(fā)達的造船業(yè),繁榮的海外貿易,也促進了福船船型的不斷發(fā)展。中國“四大古船”之一,為中國古代著名海船船型,其在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海洋文明史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留下了深遠的影響。鄭和七下西洋時,其航海船隊規(guī)模之大,出航人員之多,足跡之廣堪稱人類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福船作為遠航的主力船型,是這—壯舉得以順利返航的物質前提。由此對比可見當時中國造船技術之發(fā)達。所以本作品以鄭和下西洋所用福船為重點介紹中國福船。
三、作品的界面設計和互動設計
通過我們小組討論分析整理,最終決定《中國福船》分船塢、夢想、遠航三個部分。設計風格的定位上確定了古典、雅致、大氣、簡潔的風格。運用古中國最有代表性的水墨畫風格來制造古典氣氛。同時又添加錨、帆船的木板、海鷗、海良、清風等元素來體現(xiàn)航海,制造身臨其境的真實感。
《中國福船》這部作品運用了多種多樣的交互形式風格以求帶動使用者的興趣并且更加形象清楚的向使用者展示說明其內容。片頭我們是通過滑動錨的滑塊來解鎖進入主界面,運用錨的元素給人船即將一種升錨起航向大海之感,畫面中藝術字體中國福船與英文結合,背景隱約可見的劃船畫面,天空中海鳥由遠及近的飛動,動靜結合進而更加自然引導受眾興趣觀看作品內容,并進入初始界面。如圖1、2
初始界面水墨風格,屏幕下方有左右移動滑塊,用戶在滑動到左右兩邊的時候各有兩個熱區(qū),都可以點擊選擇查看,這一交互行為,流動的海水栩栩如生不僅使畫面風格統(tǒng)一美觀,而且增加用戶使用和操作的靈活性和方便性。如圖3、4
作品之初福船船塢部分,分為整體和細部兩大塊,屏幕下方添加了返回鍵和退出鍵方面快捷的并配有音樂這樣的交互輕松易懂,畫面通過采用360度旋轉展示、如圖5,榫卯炸開的方式,如圖6,使受眾更加清楚船的每件零件的樣子直觀清晰的了解到各部分的功能作用在整條福船中所起到的意義所在,并且受眾可以根據提示按順序圖7、8小手劃過的時候就會在每個部件旁邊顯示可打開提示,拖動各部件組裝成整條船來了解福船是如何建造起來的,進而對于福船能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在作品制作中,遇到了很多問題,3D效果是個難點,本身3D學的都不是很透徹,渲染容易出問題,更何況我們只是從資料上了解到一些船的外觀,內部結構讓我們無從下手,只好請教老師指導,在老師的建議下,我們小組去了上海博物館參觀福船的模型,從一些文字圖片中得到了些解決,回來后分頭勾勒看到的圖形結構,一步步按部就班的然后用3D做出效果,最終組裝在一起,做出隼卯炸開的一步畫面,在此過程中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的力量,同學也學會了檢討自己,提升做事的專注力,相信這對我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都會有幫助。
在第二個熱區(qū)點擊夢想部分從整體方面介紹,通過提示可以進一步了解福船從古至今的輝煌歷史并側重介紹鄭和下西洋時所探索過的海域9、路線10和鄭和11其人對中國航海事業(yè)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遠航動力部分,從方位、動力兩方面來說明當時航海所用的技術如圖1 2受眾可通過拖拽小圓點觀察古代航線與夏季季風的關系,來了解當時是運用自然條件提供動力進行遠航。在方位部分則通過互動點擊牽星板13,明確的視覺感受14、15在航海中古人是怎樣辨別方向定位航行的,通過1、2、3、4、四個視角對比牽牛星圖,獲得當前位置,展現(xiàn)出牽星板的奧秘與特色。牽星術部分有實例可以體驗,用戶可通過點擊轉動牽星板來定位測量航海所在位置。動力部分則側重介紹當時鄭和是怎樣通過觀察季風洋流并調整航行方向和路線來順利航行,運用了交互對比的手段讓用戶更直接的感受體驗。
整個界面以白灰棕三色為主。突顯傳統(tǒng)風格時,又簡潔干凈具有一定現(xiàn)代感。并且作品中很多活動的元素如海鳥、海浪,使作品增加了生動的氣息,并不嚴肅呆板。而在配樂方面上也選用了具有中國古典特色的歌曲,增加傳統(tǒng)風格的氣氛。
四、結語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傳統(tǒng)的科技在古代可謂相當先進并且對后來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福船》這部作品就是為了宣傳中國古代科技之造船技術,它用多種方式將原本有些枯燥不易理解的古代造船技術更為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展示給受眾,并系統(tǒng)的整理了原本相對瑣碎的知識。讓受眾更好的了解到古代中國航造船技術的先進性和古代航海事業(yè)輝煌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