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清
【摘要】美育在素質(zhì)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并沒有被很好的貫徹。文章從創(chuàng)設愉悅的審美情境、將審美教育貫穿課堂教學、重視欣賞優(yōu)秀音樂作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評價能力、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等五個方面入手,對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美育教育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審美教育
當前,音樂新課標提倡以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意在加強審美教育。然而,目前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這一教育理念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這主要表現(xiàn)在沒有把音樂這門課程,真正地作為一門培養(yǎng)學生情感和審美能力的課程。許多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無論是唱歌教學、欣賞教學還是音樂知識教學,習慣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法,片面地認為教會學生唱歌和掌握相關音樂知識,就完成了教學目標。諸如此類的弊端,導致音樂教學不能讓學生有良好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愉悅,最終與“審美核心”背道而馳。在本文中,我結(jié)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和經(jīng)驗,對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美育教育,進行了簡單探討:
一、創(chuàng)設愉悅的審美情境
音樂是一門藝術,一方面它很抽象,同時它又能準確細膩地反映人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美育功能的發(fā)揮,關鍵在于情感。而情感的體驗是一種生理和心理的體驗過程,因此學生的情感狀態(tài)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音樂課堂上,我喜歡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愉悅的能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審美情境。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講故事,觀看繪畫材料,利用音像資料,即興表演等等。
例如,在教授《十二生肖歌》時,考慮到學生的年齡較小,我就想為他們設計一種聽覺美感和視覺美感的情境。我先問同學們,你知道你自己屬什么嗎?為什么有屬老鼠的沒有屬于貓的呢?這里有個故事,于是我先讓學生們聽了《生肖故事》。然后,我選擇了以繪畫的形式再次導入課題,歌中的十二生肖都是以卡通的形象出現(xiàn)的,色彩鮮艷,形象生動活潑,圖像一出現(xiàn),馬上就激起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愉快的審美情境中自然進入新知識的學習。多種創(chuàng)設情境方式的并用,能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動手、動腦、動口,使歌聲、笑聲融為一體,學生興趣濃濃,心情愉悅。在這種心境之下,對歌曲的審美情趣有了更深的理解,從而培養(yǎng)審美能力。
二、將審美教育貫穿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應當充分體現(xiàn)音樂課程的特點,將審美教育貫穿其中。音樂與其他課程相比,有其自身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體現(xiàn)出音樂課的獨特性。因此,教師首先應該充分挖掘音樂本身的情感內(nèi)涵,和學生在一起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美并且享受美;其次,教師應該融入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理解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鳴,以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精心設計課件,讓學生體驗每一個音樂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內(nèi)涵。比如,在進行《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教學時,我先念了幾句詩: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然后課件出示浩瀚無邊的大草原,草原上走來了一對小姐妹。隨著播放《草原小姐妹》插曲,我簡要介紹了龍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風暴雪中奮勇保護羊群的故事。那么,這對小姐妹為什么能奮不顧身戰(zhàn)勝暴風雪保護羊群?她們的力量從哪里來?我告訴學生:這來自對家鄉(xiāng)、對草原的愛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時順勢教授大家新歌《草原贊歌》,歌聲里充滿了歡樂和自豪的情緒,充滿了對草原的向往。同學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首歌,當然連同英雄小姐妹和茫茫的草原都在他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重視欣賞優(yōu)秀音樂作品
課堂上的審美教學活動,肯定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育教學手段,給學生直觀的、全新的音樂感覺。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是漫長的,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不僅僅在課內(nèi),課外的很多形式同樣不能忽視。電視、電影、晚會等與音樂有關的藝術形式,對小學生有著很大的吸引力。這種視聽融合的藝術,也更能加深對音樂的理解,讓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增長。
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匕岩恍﹥?yōu)秀的電影音樂作品帶到課堂上播放,這樣不僅能讓學生獲得視覺和聽覺的審美愉悅,還能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習慣。比如《音樂之聲》《獅子王》等作品,就比較對小學生的口味。而一些不錯的流行音樂,比如克萊德曼的鋼琴曲、薩克斯作品、“神秘園”的音樂等,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播放,讓學生在欣賞中提高對音樂的認識,從而讓他們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審美情趣。
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評價能力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評價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審美化的教學評價以學生的發(fā)展而不是以教學任務的完成為標準,因此音樂教學的評價應該有別于其他學科,更應該注重情感性、激勵性和發(fā)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評價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從中感知音樂所表現(xiàn)的情緒,并產(chǎn)生心靈共鳴。這樣做既優(yōu)化了課堂,又啟迪了學生的智慧,拓展了思維空間,以情動人、以情育人,在不知不覺中滲入學生的心靈。
五、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
美育教育除了在音樂課堂上之外,還應該包括校園內(nèi)外的所有音樂實踐活動。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鑒賞音樂的能力。因此,我們應當充分調(diào)動各種力量,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條件,創(chuàng)造各種各樣的機會,積極開展音樂課外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進而培養(yǎng)孩子們的審美情趣。例如,我們可以利用元旦、六一等節(jié)日或?qū)W校的藝術節(jié)舉行文藝匯演,或者是不定期地舉行專題性文藝演出,讓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學生在活動中也得到了更多藝術熏陶,可謂一舉兩得。
總之,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的審美教育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熱愛,更能讓他們的情感隨著音樂的情感而起伏變化,從而凈化心靈,提高自己的審美感知。作為音樂教師,應當充分認識音樂課程的審美體驗價值,擺正審美教育在音樂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也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學生走進音樂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現(xiàn)美與創(chuàng)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