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于修
摘 要:初中數學是中學數學的基礎,對今后的數學學習起著鋪墊作用。同時,初中數學需要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并存,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數量感的一個重要教學過程。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導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要還給學生一個重視個人感受的體驗式課堂,真正讓學生感受初中數學是可以服務于生活的。縮小數學與實際生活距離的關鍵在于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糾正誤區(qū);數學生活化
教師可以利用初中數學教材的特點,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具體課堂教學中的互動,來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方式。由于初中生的心理不夠成熟,容易在學習上產生煩躁感,對知識了解程度產生假象,這就需要教師開展有效的驗收式課堂教學。
一、驗收式課堂,糾正思維誤區(qū)
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不同,導致思維方式不同。驗收式課堂教學不僅能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還能讓老師和同學及時發(fā)現并糾正思維誤區(qū)、盲目性,從而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授課時,教師只負責講解知識構成。然后教師布置習題,學生分組完成習題后,由每組學生代表輪流像教師一樣站在講臺上給其他學生講解、展示解題的思路與過程。
此環(huán)節(jié)能充分展現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讓教師發(fā)現學生思維的差異。同時,學生之間用更通俗的語言講解習題的過程也起到了鞏固數學知識點的作用,更有利于數學基礎較差的同學加深理解數學。
二、利用已有知識將數學生活化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根本還是依附于教材課本,而目前使用的數學教材中對學生而言只有公式、定理,課程內容枯燥、難理解。這需要教師能將新知識點的講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依托;將抽象的數學符號形象化,聯系生活實際,方便學生理解,提高趣味性,減輕對新知識學習的抗拒感。
如:以“整式加減·合并同類項”為例。課程導入可由生活事例入手:2個本+3個本=5個本;4支筆+1支筆=5支筆;5個本+4支筆=5個本+4支筆,由此猜想:2ab+5ab=?2y-3y+1-6y=?從而引導出合并同類項的概念。在學習合并同類項的運算中,教師要強化學生已有知識點,如:4y+2b-5a+3b-2y-a+3y一題中依次包含已學知識點: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最后才是新知識點合并同類項。讓學生明白新知識是舊知識的積累與運用。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在于教師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目標。關注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培養(yǎng)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綜合運用,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驗收,這都是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必不可少的嘗試。
參考文獻:
馮杰.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實踐與探索[J].才智,2013(26).
(作者單位 廣東省廣寧縣上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