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寅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要求改變單一的接受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自主學習”成為體育教學方法改革中的一大熱點。那么,如何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能動性,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成為體育教師必須掌握的教學方法。
一、“自主學習”的定義
目前我國對“自主學習”的研究不少,但對“自主學習”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一般來講,研究者從狹義和廣義的角度對自主學習給予了界定,認為狹義的“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xiàn)自主性發(fā)展。教師的科學指導是前提條件和主導,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習的主體;學生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徑;實現(xiàn)自主性發(fā)展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本質(zhì)要求。而廣義的“自主學習”是指人們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進行有目的、有選擇的學習活動,從而實現(xiàn)自主性發(fā)展。
二、我對“自主學習”的理解
在新課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首先強調(diào)的是自主,是學生的自主,就是教師要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在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大膽實踐和探索,自主探究,快樂學習,不斷成熟。學生的“自主學習”表現(xiàn)為主動掌握整個學習過程,自發(fā)自覺地投身學習,自己對自己負責,學習的主動性大大增強,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自主學習”,學生會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斷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受益無窮。
三、我校自主學習新模式---“自講互補”教學法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校結合自身實際,提出自主學習新模式---“自講互補”教學法。“自講互補”教學法包括自講和互補兩部分。
自講就是在教師的指導或指引下,學生自己備課自己講,這是教師與學生的角色置換,把學生推向課堂的前沿,最大限度地提高組織、展示、合作和管理等各種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
學生自講,這是教育史上最大膽的一種舉措,學生自講有這種能力嗎?常人難以想象,但是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在現(xiàn)代知識渠道來源極大豐富的今天,在中國人受教育質(zhì)量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再加上年輕人有朝氣、有魄力、有理想、有可塑性的今天,在教師的指導下,只要老師能做到的事情,經(jīng)過他們的努力,也一定能做到,只不過是時間快慢的問題。自講的過程就是學生通過實踐內(nèi)化成自己的東西,并通過實踐加以應用和創(chuàng)新,這樣把知識放到一個動態(tài)的實踐中檢驗它。要讓別人會,第一是自己先要弄懂;第二是要讓別人聽懂,能把別人教會的才算自己真會。自講的前提首先要搞清備課的流程、講課的程序、互動流程等,然后花大時間鉆研體育知識,強化體育技能,并融會貫通。盡管開始時很慢、很費勁,但能講成功一節(jié)課,對自己的能力和信心是一種莫大的鼓舞,再加上同學們補充,教師的賞識和點評,而后針對自己的不足進行修正,不斷完善,不斷反思,不斷進步。同學們一旦培養(yǎng)起學習興趣,潛能是巨大的,在互相表觀中,合作競爭,從而加速了發(fā)展的進程。
互補就是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生生、師生平等和諧的參與,利用每個人的經(jīng)歷和體驗,對知識的感性和理性認識、形成過程和理解以及知識的生長點、發(fā)展點、應用點,充分發(fā)揮個性所長和集體智慧,在巨大的合力下,指向或研究某一個問題或過程,完成它們的最佳自然選擇。
自講和互補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白灾v”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學習,盡可能發(fā)揮主體的主觀能動性,是每個人發(fā)展的內(nèi)因;“互補”體現(xiàn)師生在學習中的“合作”與“競爭”,是集體團隊發(fā)展的外部力量。通過“自講互補”教學法實現(xiàn)學生學習中運用已有的知識積累、生活體驗和個性特長去獲得在實踐過程中成功學習的體驗和快樂,在提高自信心的基礎上發(fā)揮個人潛力,充分汲取別人之長、補己之短,互相協(xié)作、互利互贏、互競互進,使個人﹑小組和集體更快、更好的全面和諧發(fā)展。
在初中障礙跑教學的基礎上,課程安排高一男生 “跨欄跑”教學,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重點掌握從起跑到跨過第一個欄的技術,進而在30—40米的中速跑中跨過2—3個低欄。208班李明同學用一星期的時間進行備課,他查閱了大量的有關跨欄跑的文字和視頻資料,并利用課外時間進行主動學習,在練習中為了更好地掌握技術,他主動與我聯(lián)系學習、探討、解決實際困難。李明同學在組織學生進行第一次跨欄跑教學時,他利用視頻和示范進行交替授課,然后同學們進行欄側跨欄跑練習,做的都很好。而在真正跨欄練習時問題出現(xiàn)了,大部分同學在欄前就停了,只有部分大膽的同學也是跳欄,動作完全變型。究其原因,一是有懼怕心理,不敢過欄,二是自信不足,導致動作變型。那么,如何使學生樹立自信,消除心理障礙呢?教學中他在老師的幫助和同學的合作下進行了探索。
首先用視頻播放了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劉翔的比賽錄像,優(yōu)美的動作使同學們拍手叫好,在叫好的同時,就動作進行詳細的講解分析,這時“跳”欄的同學會問“我怎么就成跳了呢?”引出問題“為何有懼怕心理?”然后讓同學們討論。這時李明又問“體育運動中誰都有懼怕,關鍵是如何克服?”“哪位同學談談自己的經(jīng)歷和克服方法?”有位同學說:“跳高時不敢過桿”他問:“你是如何克服的?”這位同學說:“降低桿高和用皮筋替代練習后就解決了”他說:“好,同學們討論降低難度的方法和手段”最后同學們一致同意用皮筋代替的方法來提高自信。這時他為了消除同學的怕摔心理,進行了摔欄示范,在同學的驚呼聲中,得出的結論是摔欄也不會受傷。
其次他采取用橡皮筋降低高度的方法和體育骨干帶頭示范的方法,同學們的自信心有了,也就克服了懼怕心理。這時,在2個跨皮筋的后面加低欄,同學也能輕松通過。學生在練習中不斷提高高度,越跨越勇,在運動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最后,通過教師的賞識和點評、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形式,學生能夠全面地評價身體鍛煉效果和掌握體育運動文化知識。
這是我在教學中的一節(jié)普通的“自講互補”學習課,但卻能給同學們帶來成功的體驗和學習的熱情,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體育運動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一種娛樂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