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婷
摘要:音樂能夠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和審美意識,在現代化的今天,作為職業(yè)院校,我們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同時也應該尋求能夠讓學生接受的音樂教育機制,以促進職業(yè)院校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職業(yè)院校 音樂教學 機制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fā)展與改進,音樂教育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音樂通過聽覺來傳遞情感、思想,反應社會現象,能夠提高人們人文素養(yǎng)以及道德修養(yǎng)。我國音樂教學起步相對較晚,教學理念和教學制度還不夠完善。當前,雖然素質教育的推廣使音樂教學漸漸浮現在人們的面前,但是大多數的職業(yè)院校還未引起對音樂教學足夠的重視度,未制定相應的音樂教學機制,導致音樂教學工作出現了諸多的弊端。
一、我國職業(yè)院校音樂教學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音樂教學制度的不完善
我國音樂教學隨著西方文化的擴張開始了其發(fā)展,但是大多數職業(yè)院校中,音樂教育才剛剛起步,制度還不健全。很多職業(yè)院校的音樂教育制度一味地模擬國外音樂教學模式,并未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音樂教育制度的無根化成為職業(yè)院校音樂教學發(fā)展的一大瓶頸。
1.缺乏資金保障制度
目前,大多數職業(yè)院校音樂教學中缺乏相應的運行保障機制,由于學校對音樂教學重視度的缺乏導致相關的機制并不完善。就目前情況而言,許多職業(yè)院校并沒有為音樂教學設置相應的資金管理,資金的投入力度不夠使得音樂教學難以得以展開,其正常運行也得不到保障,嚴重影響日常教學。
2.科學的評估制度
科學合理的評估制度以及考核制度能夠有效地對音樂教學學科的建設進行評估,同時還能對學生的掌握情況以及教師的授課情況進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斷。很多職業(yè)院校并未制定相應的評估制度,導致教學效果不如人意。
(二)教育觀念落后
文化教育在我國的高等教育中一直都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而音樂教育受到大多數人的忽視。歸根結底是由于應試教育模式對人們觀念造成的影響。許多職業(yè)院校的管理人員對此抱有同樣的看法,著重于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而輕視其素養(yǎng)品德的形成,導致音樂教學形如虛設,甚至有些院校直接沒有開設音樂課程。這樣的傳統觀念會使得學生和教師產生一定的心理誤區(qū),忽視音樂的學習,對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和精神文明是十分不利的。
(三)教學模塊不協調
通過對包頭服務管理職業(yè)學校的研究,我們不難發(fā)現相當多職業(yè)院校的音樂教學模塊在實施的過程中不能有效地進行協調。如課程設置的不合理化,課時過少導致教學任務不能如期的完成,教學內容過于陳舊、教學結構不協調等都會嚴重影響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同時,職業(yè)院校中還普遍存在缺乏實踐環(huán)節(jié)。
(四)教學形式過于單一
從當前各大職業(yè)院校的音樂教學來看,教學形式過于死板和單一。音樂受到年輕學生的熱烈喜愛,但是大多數職業(yè)院校的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教學形式的單一和陳舊。當前,職業(yè)院校中教師在進行授課時主要以口頭講授的方式進行,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教學目的模糊
很多職業(yè)院校由于未形成明確的教學目標,使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缺乏針對性和具體性,對教學課時難以進行合理規(guī)劃。長而久之,教學目標的不明確和教學框架的模糊導致以培養(yǎng)學生素質為主的有關音樂課程并未投入到日常的教學中,達不到最初的教學目的。同時,盲目的教學方式也會漸漸地使得學生不知所然,而教師失去了教學目標喪失動力,這樣的音樂教學將沒有任何效果。
二、改革職業(yè)院校的音樂教學機制
(一)完善音樂教學制度
良好的教學體系是學科進行整體規(guī)劃的基礎,缺乏整體規(guī)劃會嚴重阻礙了職業(yè)院校教育工作的開展。
1.變革資金保障制度
職業(yè)院校管理人員和教職工首先應明確學生素養(yǎng)教學的對其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性,音樂教學在其中扮演著核心的角色。其次,支持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經濟支撐,完善配套設施。學校應為學生開設專門的音樂教室及添設音樂教學器材等。
2.建立評估和激勵懲罰制度
評估機制和激勵懲罰制度在教學上是不可或缺的。評估機制能夠為學校管理人呈現出學科的發(fā)展動向,使其能及時地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此外,相應的激勵懲罰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對教師和學生進行鞭策,并引起他們的關注度和重視度。
(二)教學模式的多元化
教學模式是保證教學效果的基礎,音樂教學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教學模式的多元化。
1.實踐課程的多樣化
音樂教育集理論知識和實踐于一身,缺一不可。學校應根據其特點合理地對實踐課程的課時進行規(guī)劃,切不可一味地著重理論教學。再強的理論知識都是建立在實踐之上,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學校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一些音樂實踐活動,如舉辦的小型音樂比賽,樂器表演等,使學生學會將相關的音樂理論知識融入實踐之中,并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和表演能力。同時這樣的表演機會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自信。
2.教學內容的多樣化
學生長期接觸單一化的教學內容,會漸漸的喪失對音樂教學的樂趣。單一化的教學內容不能豐富學生音樂知識。音樂是不同民族不同國家意識形態(tài)、文化精神的代表,與歷史、美學、文學、哲學都有著緊密的聯系,是一門覆蓋面廣、綜合性強的學科。學習不同風格的音樂可以讓學生了解到相關的文化歷史知識,提高文化內涵和底蘊,擺脫傳統的觀點和看法,開闊眼界,形成開放式的思維方式,樹立多元化的價值觀。
(三)豐富教學形式
音樂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它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感性認識,需要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單純的音樂理論知識過于空泛,學生掌握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與學生開展互動,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發(fā)散思維。同時,學校應該鼓勵數字化的教學模式,如PPT、觀看影像和圖片等。當然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中適當融入樂器的演奏,營造一定的藝術氛圍,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藝術追求。
三、結語
在職業(yè)院校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學校應正確的認識音樂對學生身心健康,審美能力以及個人素養(yǎng)的促進作用,完善相關的教學制度,提供經濟支撐,改革教學機制,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提供良好的平臺,促進其全面化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耿曉靜.關于中職音樂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01).
[2]蔡吉平.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中職生的審美能力[J].文史藝術,2013,(11).
[3]陳曉鳴.中職院校音樂教學評價體系的探析[J].科教導刊,2010,(03).
[4]覃曉寧.中職院校音樂教學發(fā)展探究[J].藝術科技·文藝教研,2012,(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