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蘭青
摘 要:主要談論了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家庭”合作作小組的構建,合作管理的量化評價、實踐。
關鍵詞:“家庭”合作學習;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量化評價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形式?!毙〗M合作學習是實現(xiàn)有效數(shù)學學習行之有效的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學習形式。合作學習在小學中高年級課堂上廣泛
使用。
如何科學、合理、有效地組織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數(shù)學合作學習,及早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做了許多嘗試與實踐,收獲頗多。
一、構建以“家庭”為單位的合作小組,感受家的溫暖與關懷
現(xiàn)在的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的寵愛致使許多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缺乏與人相處與交往的基本技能,更缺乏合作意識。但他們喜歡在具體的情景中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以“家庭”為單位的合作小組中,他們可以在溫暖的“家庭”中自主愉快地學習數(shù)學。
傳統(tǒng)的分組方式是老師根據(jù)學生的成績或表現(xiàn)進行中和調配,學生是被動的、有壓力的、不自愿的。而家是給人溫暖的地方,是沒有壓力的地方,學生有自由選擇伙伴的權利。為此我在小學一年級開學一個月后,宣布進行自由組合“家庭”,全班37人自由組成9個“家庭”,每個“家庭”設立兩個家長,其余是成員,每個“家庭”都有家庭名稱、標志、口號、目標。每個“家庭”在教室都設立一個版塊,把所有的信息都展示在板塊上。自由組成“家庭”的過程就是一個創(chuàng)新,在這個創(chuàng)新之舉下,“小小之家”家庭誕生了,這個家庭成員的5個學生都是較調皮的,如果按傳統(tǒng)的分組方式,他們是會被分開的,會被作為特殊學生貼上標簽。事實證明在兩年的實踐中,他們是獨特的,每個人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有兩人次獲得校奧數(shù)比賽一等獎,一人次獲口算比賽二等獎、一人次獲口算三等獎。
二、建立以“家庭”為單位的班級合作管理的量化評價
如何建立激勵每位學生發(fā)展的評價機制,是合作學習管理中比較棘手的問題。評價應抓大放小,既要相對全面,又要易于操作,不能太繁瑣,同時要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每個學生層次不同,發(fā)展有先有后,評價要讓優(yōu)、良、中、差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獲得表現(xiàn)自我的滿足。激勵每位學生積極參與,從而得到成長與提高。對每個“家庭”實行量化考核的辦法,考核細則包括每天在數(shù)學課堂中的表現(xiàn)和課外學習作業(yè)的情況。實行加分和扣分的方式,例如,今天數(shù)學課堂上有積極思考表現(xiàn)或有創(chuàng)造性方法的,可以加2分;今天考試了,可根據(jù)得分情況加5分、3分、2分。而且加分項目不固定,只要是合理的,且經過老師許可的,就可適當加分。又如扣分,今天作業(yè)忘記帶了、課堂開小差了等,無需同學刻意去抓誰違反了規(guī)則,只要發(fā)現(xiàn)就可。學生得分情況每天在黑板上顯現(xiàn),一周由“家長”統(tǒng)計入“家庭”的版塊,進行“家庭”之間的排名,每次評選出前六名進行獎勵。
在這樣的評價體制中,合作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而是延伸到課外。例如,在口算達標測試前,有的同學達不到要求,課間、課后同一家庭的成員就會自覺督促他去練習,因為如果不過關,就會影響到他們“家庭”的排名。
三、以“家庭”為單位的班級合作管理的實踐
1.選擇合適的課堂合作學習內容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課堂學習是合作學習的主戰(zhàn)場,
而合適的合作學習內容是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關鍵。低年級合作學習的內容不宜過于復雜,結構簡單良好,任務不宜過多。低年級的合作學習側重于合作習慣、合作能力、合作品質的培養(yǎng)。一年級應從單一的計算開始,再慢慢地過渡到趣味性、開放性的內容。例如,在一年級口算練習中,如果讓學生機械地逐題進行練習,學生會厭煩,會失去興趣。在教學中,采用“家庭”合作學習的形式,家庭內部首先進行規(guī)定題的練習,接著各家庭由“家長”出題,家庭成員進行練習,然后再由各成員出題練習。各家庭在合作學習中,大大提高了學習興趣,逐步培養(yǎng)起了合作學習的習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2.選擇合適的課外合作學習內容和形式
低年級教材中許多實踐課內容操作性比較強,比如,一年級數(shù)學中的“比一比”“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圖形的拼組”“統(tǒng)計”
“愉快的周末”等內容都要求學生動手操作。在教學這部分內容
時,讓各家庭課外先合作準備好課堂所需材料,鍛煉他們互相合作協(xié)調能力,而不是老師事先準備好所有東西,課堂上他們只是簡單按老師的要求操作一下。例如,教學“圖形的拼組”時,首先讓家庭各成員事先準備好需要拼組的材料,自己利用課外時間先拼一拼,課堂上成員之間再進行交流,最后各家庭之間再進行交流評比,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挖掘了學生的潛能。
3.創(chuàng)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
學生是具有豐富個性的學習者,并非在任何教學環(huán)境下,合
作學習都是最佳的教學組織形式。但是流暢、和諧、默契、尊重、信任的學習環(huán)境,是新課程理念下課堂的“共性”。在教學中要營造這樣的氛圍,使學生意識到與人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要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寬松、自由、合作的課堂環(huán)境,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采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參與合作學習活動。通過兩兩討論、四人討論、家庭與家庭之間的交流和爭辯等學習形式,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與交流意識,在愉快的氣氛中自主學習、提高能力。例如,在教學“圖形的拼組”時,家庭成員之間合理分工,大家各盡其才,拼成的圖案各不相同,有的是規(guī)則的圖案,有的是動物的圖案,有的是生活用品的圖案,各有特色。在小組交流時看到自己的成果與眾不同,都忍不住歡呼。通過輕松愉快的合作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的觀念。在合作學習中,由于有了大家的積極參與,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積極的自我肯定,使教學過程遠不只是一個認知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往與審美的過程。在合作學習中獲得的主動積極的正能量,對學生的發(fā)展是非常有益的。
其次,要提供充足的合作時間,沒有一定的時間,合作學習將流于形式、效果不佳。自由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辯論、更正的機會,每個學生都有進步和發(fā)展。例如,在教學“圖形的拼組”時,讓學生在課前準備,讓學生體會到大家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感到與人合作是十分必要的,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成效。
4.以團體成績?yōu)楠剟钜罁?jù),體驗“家庭”合作的成功
發(fā)展性教學不僅強調學生的積極主動,而且強調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這是一種樂觀向上、體現(xiàn)強烈意識的積極心態(tài)。教學中學生表現(xiàn)出的積極體驗集中表現(xiàn)為成功的體驗。
在教學時對學生的客觀準確、真情實感的評價,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在教學中,除了對學生進行個別評價外,更注重以團體成績?yōu)橐罁?jù)進行評價;除了各家庭之間的評價,對單個家庭,主要對它的團體成績進行縱向比較,只要它在合作過程中是積極向上的發(fā)展趨勢都給以肯定,讓學生體驗成功或進步的快樂。
例如,“小小之家”家庭,在開始的家庭小組之間的評比中總是處于劣勢,因為他們5人中有3人好動,特別是在計算時不能按時完成任務,但因為他們整體成績呈上升趨勢,而且經常在課堂上有奇思妙想,所以總能得到表揚,他們也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他們更好地認清自己當前的學習狀況,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產生爭取進步的信心,從而更好地激發(fā)了對所學內容的濃厚興趣。所以,教師要熱情鼓勵學生,無論是對小組集體評價還是對小組個人評價,都要從團結合作、文明守紀、積極發(fā)言、勇于創(chuàng)新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評價,注重張揚學生個性,給每個“不同”以贊賞,讓他們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在和諧的“家庭”里,學生通過合作學會了傾聽與表達,學會了分工與討論,學會了質疑與提問,學會了自主學習,學會了分享與欣賞……
(作者單位 江蘇大學附屬小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