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晉平 衛(wèi)曉萍
摘 要:以培養(yǎng)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隨著課改的深入,應該對新課改有一些新的思考。
關鍵詞:教學反思;導學;交流
一、導之有“的”,學之有“法”
這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閱讀提示—合作自學—展示交流”的流程展開,整堂課教師講的話極少,我感覺到我在課堂上“灑脫”與“輕松”。我在講臺與學生座位間自然地走動,偶爾俯身與個別學生交流,對學生的發(fā)言作出評價、糾正、追問、總結……忙忙碌碌的總是學生,有時甚至有點“隔岸觀火”的味道。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的展示出乎我的想象,他們展示四次實驗過程不僅語言組織有序,而且板書別致、新穎,頗有創(chuàng)意。課堂中我不禁為他們的講解而高興。其實我知道,學生自信的表面下是否有“暗流涌動”,教師的引導顯然是關鍵。在組織學生交流2~6自然段時,我提出三個“任務”并進行了分步引導:第一步,理清內(nèi)容,完成“蝙蝠實驗”簡要板書;第二步,品詞析句,感悟科學精神;第三步,讀寫結合,領悟詳略有致的寫法。這樣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在分組板演“蝙蝠實驗”的時候,要求用“簡潔的詞語”,可我沒想到學生的板書還填入了表情符號,有的設計出了半圓形、波浪形。
二、走出文本尋真諦
這課中領悟詳略寫法是一個難點,學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課堂上我問學生:“為什么把第一次實驗寫得詳細,其他幾次寫得簡略?”學生就都被難住了。不過有一個學生進行了回答,其他的多感覺是一頭霧水。面對這“一花獨放便是春”的局面我只是蜻蜓點水般的輕輕點撥:“孩子們,請大家試想一下,如果把每一次實驗都寫詳細了會怎樣?首先從篇幅上講,再從你作為一個讀者的角度去講。”一頭迷霧的孩子們在我話音剛落時,就有人舉手發(fā)言了。“內(nèi)容有可能重復”“冗長”……在孩子們發(fā)言完畢,我告訴他們這就叫詳略得當。
魯迅先生說:“靜觀默察,爛熟于心;凝神結想,一揮而就?!背林蹅?cè)畔千帆過,在課改的大背景之下,我們更應該好好地掩卷沉思,對于教學的每個細節(jié)的處理、學法的指導等積極進行實踐、反思,相信課堂的春天總有一天會降臨。
(作者單位 山西省陽城縣實驗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