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類社會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科技進步速度異常迅猛,特別是網(wǎng)絡等信息化科技技術的出現(xiàn),令整個世界進入到了多元化的信息時代。而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信息化技術已經完全融入到了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而音樂教學作為小學藝術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其有效的使用信息化多媒體技術來進行教學,使小學音樂教學的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提升。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小學音樂 教學分析
在我國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下,有效的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輔助,對于小學音樂教學的效果提升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因此,多媒體教學方法作為一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其必將成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其進行實際教學應用時,仍然存在著很多概念上的偏差,所以本文就針對應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教學的小學音樂教學,展開簡單的教學分析和討論。
一、小學音樂進行多媒體教學的特點
(一)多樣性的教學素材
多媒體教學的應用,主要是打破了傳統(tǒng)的單純講授模式,利用現(xiàn)代化的信息網(wǎng)絡,可以為學生在課堂上提供更多的影像、視頻等內容,并以此來加強對學生的視覺及聽覺的沖擊,從而利用最為直觀的方式來展現(xiàn)教師所要講授的教學內容,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在有效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同時,使教材內容更加豐富。
(二)生動形象的教學過程
針對于音樂這種藝術類的學科,采用傳統(tǒng)的說教式教學方法,很難起到明顯的效果。因為匱乏的語言,很難令學生對抽象的音符和樂感形成明顯的感知,從而使學生出現(xiàn)厭學的消極情緒。而多媒體教學大量的應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通過視頻、音頻播放等方式,可以最為直觀的向學生們展現(xiàn)出生動形象的音樂來,大大的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三)師生間的教學互動
想要有效的開展課堂教學,互動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傳統(tǒng)的模式卻將教師和學生牢牢的鎖定在了自己的位置上,從而使得互動成為了機械化、模式化的問答。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卻利可以用信息化技術來構建一個有效的交流平臺,以對唱、試唱等眾多方式來進行有效的師生交流,最終實現(xiàn)最為優(yōu)質的課堂教學。
二、小學音樂進行多媒體教學的影響
(一)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fā)
小學生在進行學習時,其根本的學習動力還是來自于本能的好奇。而傳統(tǒng)教學方式卻大大的束縛了孩子們的天性,從而使小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大大降低。對此,多媒體教學的圖像、音頻、視頻等相關技術的有效應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從而引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二)教學手段的有效豐富
伴隨著多媒體教學的開展,以前單一的教學手段完全被取代。原來枯燥無味的樂理知識,完全可以通過Flash來制作一些形象的小動畫,從而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并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多媒體技術中還有試唱、伴唱、獨唱等功能,可以極大程度的鍛煉學生們的音樂實際演唱能力,為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
(三)教學要求的有效實現(xiàn)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教育事業(yè)也做出了相應的改革,由此而引發(fā)了新課程改革活動的運行。而在新課程改革中,主要強調的就是素質教育的有效開展,即對學生審美意識及學習能力的強化培養(yǎng)。而多媒體教學通過形象的抽象化難點具體化,有效的實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
(四)教學活動的有效豐富
然而想要有效的提高學生們的音樂實際應用水平,就需要大量的課外活動來加強學生們的音樂實踐。可是在學生進行活動演唱時,作為必不可少的音樂伴奏,就必須依賴于強大的信息化多媒體技術來完成,因此其作為得以有效教學開展的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是進行豐富課外活動的強大技術基礎。
(五)教學情境的有效營造
在多媒體教學中,由于大量音頻、視頻、圖片的應用,使得整個課堂氣氛異常的活躍,因此令整個課堂的互動顯得水到渠成。而在這種環(huán)境下,教師就可以很輕松的根據(jù)現(xiàn)場環(huán)境來進行有效的情景構建,從而培養(yǎng)學生們的豐富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是將學生提升為教學主體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小學音樂進行多媒體教學的不足
雖然多媒體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擁有著大量的優(yōu)勢,然而由于使用的不當?shù)仍?,令其在教學中進行有效開展出現(xiàn)了大量的不足,這對于我國小學音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而言,十分不利。
(一)過渡形式化
由于多媒體教學手段是對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一種有效應用,因此其作為新興教學方法,在很大的程度上并沒有完全被老師了解。所以導致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味的注重于多媒體教學課件的美感,從而忽略了其本身與教學內容的聯(lián)系,令整個課堂教學出現(xiàn)了巨大的偏差。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形式化應用,而沒有對其進行概念上的深層挖掘。
(二)教學方向偏移
例如某校教師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針對《黃河大合唱》一歌的講解,選用了大量的黃河地理資料與黃河歷史資料,雖然整堂課的教學內容極其豐富,且不失幽默風趣,可是在其講完這些“黃河歷史”之后,整堂課已經接近尾聲了。從而令自己所要講的內容沒有講出來,沒有用的內容講了一大篇,出現(xiàn)了嚴重的教學內容偏移現(xiàn)象。
(三)教學主體忽視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行下,強烈要求素質教育的開展,并要求課堂教育要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然而大量教師在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下,雖然采用了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但是根本上的概念還沒有進行有效的轉變,從而忽視了學生這一教學主體位置的確立。
(四)教師素質不足
最后就是教師本身素質的不足,無法有效的對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進行駕馭,從而無法有效的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成為了多媒體教學實現(xiàn)教學效果提升的重大障礙。
結束語
總之,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的教學效果提升中,擁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其除此之外還存在著很多教學觀念和應用上的不足,有待于相關部門的通力合作和全力改革,最終實現(xiàn)我國小學音樂教學效果的實質提升。
參考文獻:
[1]劉琨.走了這么久,你變了沒有——新課改背景下城鄉(xiāng)基礎音樂教育發(fā)展之比較[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
[2]宋蓓.格式塔心理學對中小學音樂綜合課的啟示[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
[3]吳茜.初中音樂實驗教材編寫體例的分析與研究[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
[4]許惜榮.音樂教學中如何拓展創(chuàng)新教育的層面[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