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影《撞車》(CRASH)是由美國導(dǎo)演保羅·哈吉斯拍攝的一部對美國種族問題進行現(xiàn)實反映的題材片。該影片一舉拿下了當年的最佳影片獎。電影憑借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和觀察視角給觀眾呈現(xiàn)了美國現(xiàn)實社會中多方位的種族沖突和爭端,看似只是表面上種族問題的影片中卻暗含了閃光的人性光芒,這一點值得我們所有的觀眾去反思。本文將以電影《撞車》為基本的載體,對其中所蘊涵的人性之光進行分析,從而對電影的引申意義進行概括。
[關(guān)鍵詞]《撞車》;種族問題;人性
電影《撞車》(CRASH)是由美國導(dǎo)演保羅·哈吉斯負責指導(dǎo)拍攝的,該影片一舉拿下了當年的最佳影片獎,這個結(jié)果令很多人都感到驚訝,然而在仔細品味了這部電影的內(nèi)涵和意義之后我們同樣也會感覺這榮譽是當之無愧,實至名歸的。電影《撞車》在中途矛盾和沖突中所折射出的人性之光值得我們所有人去反思和效仿,這也是這部電影最為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有關(guān)電影《撞車》的總體概述
電影《撞車》的英文名是CRASH,導(dǎo)演保羅·哈吉斯是一位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導(dǎo)演,可就是這樣的一位導(dǎo)演憑借著電影《撞車》獲得了當年的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剪輯獎三項重要獎項,成為當年奧斯卡上的一匹“黑馬”,引起了全球觀眾的關(guān)注。電影《撞車》中共涉及了不同的16個人種,他們分別來自不同的階層:上層社會的檢察官夫婦,中層的警探情侶,非裔電視導(dǎo)演和妻子,警察雷恩和漢森,一對韓國夫婦,墨西哥裔鎖匠和女兒,波斯裔雜貨店老板和女兒和兩個年輕的黑人。電影講述了在撞車后36個小時之中發(fā)生在他們之間的一系列事情,給電影觀眾呈現(xiàn)的是美國的一幅“浮世繪”。
電影《撞車》中,在遭遇了撞車事故以后,黑人警察有這樣的一段臺詞:“在我們的家園洛杉磯,沒有人會敢觸碰我們的,因為我們總是躲藏在冰冷的建筑物庇護的后面,我想我們大家都一定很懷念那種被觸摸的美妙感覺,我們之間彼此的碰撞只是為了向彼此證明我們的存在?!边@樣簡短的一段臺詞就將都市生活中人們的無奈之情和無限悲哀進行了聲情并茂的傳遞和表達。在美國洛杉磯這樣繁華的大都市中生活著來自世界各地和不同種族的人群,各種文化進行融合和碰撞,華麗的表面之下是人與人之間的防范和隔閡,這種現(xiàn)象的最嚴重結(jié)果就是種族歧視。電影中除了上述的種族歧視以外讓我們感到意外的是人們之間的相互寬容和幫助,這是一種超越了種族的行為,是人性最本質(zhì)的體現(xiàn)。
二、對電影《撞車》中人性的解讀
(一)電影《撞車》中所反映的種族沖突
電影《撞車》是由一件件事情組合起來的,看似支離破碎的情節(jié)卻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這個短暫的時間段內(nèi)發(fā)生的交叉的或者平行的事件都有著震撼人心的藝術(shù)效果。種族問題是貫穿電影《撞車》自始至終的一個重要線索,顯而易見。在電影《撞車》的開始就是一起交通事故撞車,當事人有白人、黑人,還有亞裔美人。這件在大都市看似平常的事件因為這次不同人種和膚色而變得意義不同,其中在雙方的爭執(zhí)中包含了白人對于有色人種的歧視和嘲諷。似乎只要你是一位有色人種,那么你就注定被貼上了沒文化低素質(zhì)的標簽。
電影《撞車》的鏡頭轉(zhuǎn)向到了一對剛從咖啡館走出來的兩個年輕黑人,嘴里還在憤憤不平地抱怨著,因為他們在咖啡館里面并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周到服務(wù)和待遇,此時他們迎面走來了一位黑人女性,然而這位黑人女性對他倆還是眼神中流露出一絲絲的恐懼之情,誠然,受到歧視的還不止這兩個社會中的有色青年??仿∈且晃粚?dǎo)演,并且在事業(yè)上也是小有成就的,可以說也是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然而他受到的待遇也好不到哪里:每當白人朋友和他一起討論電影過程中映射黑人的粗俗鄙夷的時候,卡梅隆只能選擇保持沉默保持抗議,克里斯蒂(卡梅隆妻子)在返回家的旅途中無緣無故被警察攔下,無理取鬧地要求搜身,卡梅隆看著自己的妻子被無緣無故地受欺負,因為不愿意把事情鬧大只好默不出聲。因此可以得知,在美國白人對于有色人種的歧視根深蒂固,無論是社會最底層的人群,還是社會中的中產(chǎn)階層和高層都注定要低人一等。
店鋪老板的性格有些暴躁,女兒陪著一塊兒去買槍的時候做翻譯。當和女兒辯論的時候,槍店老板還認為這個買槍的人是阿拉伯人,隨即表現(xiàn)出了恐懼感,盡管最后還是把槍賣給了中年人,但是一起賣出去的子彈卻是假的。對于作為美國人的槍店老板的反應(yīng),我們其實一點都不會感到奇怪,因為“9·11”發(fā)生以后,美國整個社會對于阿拉伯世界的恐懼遠遠超過了黑人,民族間的相互歧視和恐怖襲擊的影響,種族之間的沖突也就顯得不可避免了。鎖匠丹尼爾是一位本分的墨西哥人,可是依然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從這個縮影中觀眾也可以感受到美國外來移民的真實生存狀態(tài)和彼此間的不信任和歧視。
(二)電影《撞車》中種族沖突下的人性思考
在電影《撞車》中,警察瑞恩對于卡梅隆妻子的欺辱著實讓觀眾感到氣憤,難道他對這位無辜黑人的欺凌是毫無緣由的嗎?在電影中,導(dǎo)演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然而瑞恩的生活經(jīng)歷也許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答案。瑞恩的父親遭受病痛的折磨,為此瑞恩來到了HMO為父親進行有效治療的咨詢,可是在機構(gòu)里面遇到了一位黑人女性的推脫,瑞恩父親的病情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而惡化,作為兒子的瑞恩必然心里很不是滋味,所以對黑人女性心里產(chǎn)生了怨恨和不滿。正在執(zhí)勤的瑞恩正好遇見了黑人克里斯蒂恰成為了他不滿的發(fā)泄渠道。誠然瑞恩是有不妥的地方,然而這一邪惡的行為并不是突然興起或者本性的邪惡,這種行為的產(chǎn)生是因為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假如不是那位黑人女性的推脫讓瑞恩的父親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那么瑞恩怎么可能用這樣一種粗暴的方式來對待一位黑人女性。
我們不是在為瑞恩的粗魯行為故意開脫,我們只是為了可以更好地看到有關(guān)人性的真實情況。這里是瑞恩,難道換成是其他的人,誰又敢保證不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呢?簡(白人檢察官的妻子)突然遭遇了一場搶劫,因此把鎖匠丹尼爾找來修鎖。當簡無意中看到了丹尼爾身上的紋身的時候,開始對丹尼爾這個人不放心了,所以說的那些諷刺性的話語都顯示出了她對于丹尼爾的懷疑和不信任。我們與其說簡的表現(xiàn)是個人的驕傲,還不如說是在遭遇搶劫以后內(nèi)心的惴惴不安。依然處于驚魂未定中的簡再次看到了丹尼爾身上的紋身以后,無意中會聯(lián)想到那些搶劫她的那些小混混的可惡形象。雖然丹尼爾并沒有什么過錯,可是簡的不幸遭遇依然在她看到類似的事物時候會產(chǎn)生一種自我保護的舉動。簡看似無心之舉的種族歧視行為是各種社會關(guān)系作用下的人性的一種本能的表現(xiàn)。
在電影《撞車》中,導(dǎo)演雖然并沒有談到有關(guān)人性的任何問題,然而電影中的故事都和人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在種族沖突的表面問題上,導(dǎo)演只是進行了更深層次對于人性的反思,只有在特定的社會關(guān)系中人性才是種族沖突和矛盾產(chǎn)生的根源。
(三)電影《撞車》中對于人性之光的詮釋
在電影《撞車》中,當黑人女性克里斯蒂受到警察瑞恩的凌辱的時候,其丈夫卡梅隆竟然選擇隱忍不言,正是因為丈夫的一言不發(fā)沒有作為,所以克里斯蒂對于丈夫的行為感到嚴重的不滿,夫妻之間的關(guān)系從此以后也可想而知了。然而卡梅隆心里更加明白在目前的這個社會中對白人的抵抗和挑戰(zhàn)會有什么樣的后果,除了遭受更多的羞辱和難堪外還會有什么。當卡梅隆在看著自己妻子受到凌辱的時候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只有一個人默默地承受著一切。導(dǎo)演卡梅隆之所以能夠可以在這個白人主導(dǎo)的美國社會中獲得成功,那是因為他懂得更多如何在這個社會中生存的法則,因此選擇隱忍是任何暴力手段都可以規(guī)避沖突發(fā)生的最好手段。所以卡梅隆的隱忍成為化解彼此之間矛盾沖突的最好手段,然而卻要承受更多的埋怨和不解。
丹尼爾的小女兒在電影《撞車》中是給觀眾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位人物,小女孩的天真無邪成為化解一切矛盾和沖突的鑰匙。波斯店主在店鋪遭到搶劫沒有任何補償?shù)那闆r下,情急之下拿起了槍找到了為自己店鋪修鎖的丹尼爾。正當波斯店主準備開槍的時候,丹尼爾的小女兒急忙上前抱住了自己的父親,因為就在昨晚丹尼爾給自己的女兒講述了很多有關(guān)隱形衣的故事。并不是這槍沒有打準,而是這把槍的子彈是空的,所以丹尼爾的小女兒也可以說是有驚無險。丹尼爾的小女兒回以天使般的笑容,而此時驚恐萬分的丹尼爾和惱羞成怒的波斯店主在這天真無邪的笑容面前都放棄了心中的邪念。正是孩子們的天真無邪徹底打破了成人世界中人性的陰暗面,彼此之間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只會帶來更多的誤解和沖突,暴力永遠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只是一種不明智的選擇,有的時候也會傷害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看似弱小的小孩子卻帶給了人們最強大的心靈震撼。
電影《撞車》并沒有單純地停留在講述種族沖突的層面,也在嘗試著尋找化解沖突的有效途徑。當?shù)诫娪白詈蟮臅r候,觀眾也會恍然大悟,原來解決這個世界上沖突和矛盾的最有效途徑就是:寬恕別人,理解和尊重他人。無論是不同種族之間,還是人與人之間,不相同的社會關(guān)系和生存環(huán)境使得沖突和矛盾重重,然而人性的光芒卻可以令這些的不和諧迎刃而解。
三、結(jié)語
電影《撞車》用獨特的視角和智慧講述了發(fā)生在美國大都市洛杉磯的一次撞車事件引發(fā)的種族沖突。美國本土人對于有色人種的歧視,不同種族之間的不信任和沖突,然而這些沖突的發(fā)生都來源于人性的陰暗面。人性陰暗面的產(chǎn)生不僅有著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方面的原因,同時也和社會背景有著重要的關(guān)聯(lián),然而想要解決這一切的矛盾還是需要人的人性光芒,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才可以化解彼此之間的誤會和沖突,這一點也是這部電影最為成功的一個亮點,打動了無數(shù)觀眾的心靈,正義的力量得到了弘揚。
[參考文獻]
[1] 劉繼純.一曲種族主義的影像挽歌——對《撞車》的文化解讀[J].電影畫刊,2006(04).
[2] 許小君.“文明沖突”面具下的終極對話——《撞車》的文本敘事及主題解讀[J].電影文學(xué),2009(01).
[3] 童美茹.徘徊在魔鬼與天使的邊緣——由《撞車》引發(fā)的人性思考[J].時代文學(xué)(下半月),2011(06).
[4] 衛(wèi)華.汽車影像中的種族沖突和都市生存——《撞車》個案分析[J].世界電影,2006(06).
[5] 樊麗達.熵閾中的人性凈化——主體間性思考下的《撞車》[J].電影文學(xué),2007(23).
[6] 戴玲斐.他人即地獄——電影《撞車》的群像敘事策略[J].電影文學(xué),2008(20).
[7] 許愛珠.文化·種族·人性——試評美國獨立電影CRASH(中文譯名《撞車》)[J].電影文學(xué),2008(20).
[作者簡介] 謝利君(1968—),男,內(nèi)蒙古包頭人,2008~2009年在美國愛荷華大學(xué)亞太研究中心做訪問學(xué)者,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副教授,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翻譯、比較語言學(xué)、跨文化交際。
電影文學(xué)2014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