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飛
摘 要: 新課改形勢下,語文朗讀教學在逐步淡化和消解,朗教教學的重要性被忽略和消解,還存在一些對于朗讀教學認識的誤區(qū),文章介紹了一些朗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 啞巴語文 語文教學 朗讀訓練
新一輪課改階段,隨著反思的深入,語文教學已經(jīng)逐步偏離了“啞巴英語”的教學道路,但是,在新課改的評價機制下,部分教師淡化甚至逐步消解了對學生“讀”的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朗讀,不能不引起重視。朗讀直接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素質(zhì);朗讀不斷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朗讀潛在地開發(fā)學生的智力。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可以為教師定下一則金科玉律。在可能的范圍,一切事物都應該盡量的放在感官的前面?!崩首x將書面語言轉(zhuǎn)化成了出聲的口頭語言,它確實可以把作品的結構和內(nèi)容、特色和風格等諸多東西,放在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面前,可以幫助學生學好語文。在此,有必要澄清這樣幾個認識誤區(qū)。
一、誤區(qū)
(一)以“說”取代“朗讀”。有的教師認為日常的交流已經(jīng)達到了語文教育學以致用的目標要求,在語文課堂貫穿朗讀略有畫蛇添足之感。殊不知,朗讀跟平時茶余飯后的聊天閑談差別是明顯的,一個學生可能課下特別能說,并不代表其朗讀能力強,朗讀必須訴諸普通話,訴諸情感,訴諸場合,訴諸特定心理,停留在“說”較高的層面上。
(二)一切從“朗讀”出發(fā)。有的教師認為,既然朗讀如此重要,那么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可能讓學生大聲讀,自讀,齊聲讀,分組讀,個別范讀,形式多樣,把一堂課搞得有聲有色,讀貫穿了課堂始終,以朗讀為出發(fā)點,又以朗讀為歸宿。但是,不要忘了,“我們”作為教學主體要進行的工作,不僅要組織課堂,還要教會學生一些朗讀技巧,比如輕聲,重讀,節(jié)奏快慢把握等。只有充分落實了教師的主體地位,朗讀教學才會行之有效。
(三)“朗讀”先天說。有這樣的觀點,人從誕生到開始學說話到牙牙學語,都有先天因素,口吃的人永遠是結巴。由于先天性因素的存在,僅靠平時的課堂教學搞點朗讀,就能讓學生的朗讀能力大大提高,那是絕對不可能的。與其花那么多時間做一些徒勞無益的事情,還不如放棄朗讀來得實在,注重提高學生作文和閱讀理解的能力。實際上,這種觀點否認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否認了人后天的努力。由于現(xiàn)在語文教學的評價機制不像英語考試有聽力和口語測試,在分數(shù)仍然占絕對地位的情況下,一些教師不得不景仰分數(shù)而放棄了許多初衷。
二、朗讀訓練策略
正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一樣,對于朗讀的認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光認識朗讀是不夠的,關鍵是在實際課堂中,如何展開朗讀教學呢?
(一)教師范讀,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朗讀時較注意朗讀語言的音高、語速、語調(diào)等,可以直接指導學生。范讀可以喚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調(diào)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主動性;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還可以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欣賞課文,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讓學生更好地感受作品中完整的藝術形象。好的范讀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心智的啟迪、美的熏陶。如在教學余光中《鄉(xiāng)愁》一詩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范讀感染學生,學生能夠有感情地讀,自然就理解了詩歌中所表達的感情。從心理方面說,教師要求學生讀的,自己也讀一讀,這就無形中縮短了師生距離。一篇新課文到底怎么讀,不該怎么讀,老師一示范,學生再學著讀,畏難情緒就打消了。從這個角度來說,老師范讀的作用,似乎可以借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教勝于言教”這兩句格言形容。教師經(jīng)常性朗讀,學生經(jīng)常性感知,經(jīng)常性模仿,這比起教師單一性地指導學生朗讀,要感性得多。
(二)切忌盲目朗讀。沒有目的的朗讀活動,表面看,課堂上是讀了,但考查其實際效果,往往是讀而低效,甚至是讀而無效的。我們必須認識到:目的是朗讀的第一要素和前提。有目的的朗讀訓練在教學過程中一般可以分為:
1.教學起始階段學生的朗讀:在教師未范讀或讀講之前,先指名學生試著朗讀課文。這種嘗試性朗讀目的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還可以使全班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教師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對課文理解方面的問題,以便調(diào)動教學針對性,嘗試朗讀過程中發(fā)生打頓、結巴、讀錯等情況,待朗讀完了,教師應引導全班學生矯正,實現(xiàn)嘗試朗讀目標。
2.讀講過程中學生的朗讀:這個階段學生的朗讀活動很多,其主要目的是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生在這一階段的朗讀總是和老師的講解、分析、點撥、啟發(fā)、思考,提出問題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
3.讀講結束階段的朗讀:這個階段的朗讀,主要目的是賞析、綜合、總結。有時是為了強化記憶,促進背誦,加強語言積累。朗讀是在理解、熟讀的基礎上進行的。
(三)以興趣為先導,形式多樣化。課堂上,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可以采用多樣靈活的朗讀方式。方式各有特點,效能各不同。
1.個別朗讀。課堂上老師讓個別學生站起來朗讀的機會很多,問題是你清楚到底誰讀,就要從朗讀的目的、朗讀內(nèi)容的難易程度加以考慮,還要從學生的水平、個性特點加以考慮。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應該有目的地用朗讀激發(fā)每個學生的興趣,促進每一個學生語文能力和個性的發(fā)展。
2.齊聲朗讀。它是按照一定的要求,由部分學生齊聲共同朗讀課文。由于它是多數(shù)人的齊聲朗讀,因此有利于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精神,烘托課堂氣氛。由于學生之間朗讀能力存在差異,齊讀實際上是大部分學生主讀,少數(shù)學生伴讀。這樣通過聽讀、伴讀的影響,有利于提高朗讀能力。由于它是在同一時間全體學生參與的,有利于大面積地調(diào)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使盡可能多的學生獲得動口鍛煉的機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由于齊讀要求參與者讀的聲音是同步的,因此有利于增強責任感和協(xié)作感。
當然,還可以分組讀,分角色朗讀,如《皇帝的新裝》,《變色龍》等都適合分角色朗讀,這樣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興趣。手段是多元的,效果也是多樣的,可以提醒要睡覺的學生,還可以提醒走神的學生。
語文朗讀教學做好了,是新課改形勢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