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鴻YANG Li-hong
(國航股份工程技術分公司重慶維修基地,重慶 401120)
(Chongqing Maintenance Base of Air China Technics,Chongqing 401120,China)
航材是指航空公司維護,維修飛機及附件時,需要更換的零備件。是保障航班正常飛行的關鍵所在。飛機上所有的東西都是經過航空安全部門驗證,才可以放在飛機上的,飛機上航材的要求很嚴格,從防撞擊防火的方面都有標準。航材管理就是負責這些零部件的采購、庫存管理、配發(fā)工作的。航材部門的管理工作包括航材需求預測和計劃制定、供貨商與送修廠商的選擇、航材的采購與送修、航材庫房管理、航材分發(fā)、協(xié)助維修生產、報關運輸?shù)取?/p>
在供應鏈管理中采購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個生產型的企業(yè)一般都會把銷售額的50%用來采購,航材采購的好壞與本企業(yè)的長期發(fā)展有著直接的關系。
2.1 航材采購的特點 ①產品質量和行業(yè)標準是航材采購首要考慮的因素,它的來源主要是OEM 廠家和原廠代理,因此可供產品供應商選擇的面是比較小的。②由于各種各樣的因素,導致即使飛機的類型是一樣的,出現(xiàn)的故障也會不一樣,為了保證各種不確定事件發(fā)生時都有方法應對,必須有合適的庫存儲備。③為了保證飛行安全,應該把質量管理放在第一位。④由于嚴格的產品質量和行業(yè)標準,符合航材供應商資格的廠家的選擇是有限的,其中一些高、精、尖產品就只有一個供應商,很難做到“貨比三家”。⑤由于航空器材中的高價件具有價高和可修復的特點,所以其供應渠道就有采購和修復返回使用這兩種方式,所以對修理廠家的選擇和評估也是航材采購的一大特點。
2.2 航材采購的發(fā)展趨勢——電子化航材采購平臺的應用 與傳統(tǒng)的由采購員操作的模式相比,這一電子化平臺使航材采購手段發(fā)生了革命性轉變。這一新需求信息發(fā)布手段和供應商報價信息收集手段,改變了由采購部門工作人員挑選信息發(fā)布對象和人工整理報價信息的傳統(tǒng)方式,徹底解放了制作詢價單、發(fā)出詢價單、接受報價、整理對比報價等環(huán)節(jié)上的人力投入。這一平臺的實施運行是在深度和廣度上進一步轉變航材供應模式提升航材管理水平邁出的堅實步伐。
在新的采購模式下,通過網上電子采購平臺向全部已批準供應商同步發(fā)布航材采購信息。世界各地的航材供應商通過事先獲取的注冊密碼,只需登錄,便可在這個平臺上同步獲取全部需求信息;經由這一平臺供應商可以直接作出響應和錄入報價及供貨信息。采購平臺由電腦系統(tǒng)直接受理供應商的報價,并對照前期發(fā)布的器材合格證、質量、數(shù)量、時間等要求,對同一采購項目的報價進行后臺比價整理后向采購部門提交報告,提出最佳貨源建議;還可以根據報告結果直接進行采購合同制作,并提交授權簽署。簽署后的訂單在平臺上向供應商進行發(fā)布和確認,供應商對采購訂單進行實施。平臺可對供應商的訂單實施(交貨)情況進行跟蹤和記錄。在這一新的采購模式下,航材采購不但工作效率可望大大提高;而且,這一利用科技手段改進采購業(yè)務流程的方式也讓供應商更直接地感受到采購活動中的公平性和客觀公正性。應用這一平臺后,供應商評估工作有了更可靠的客觀數(shù)據信息依據,必將發(fā)生巨大的跨越式進步。與此同時,全方位的采購工作數(shù)據收集整理也將變得便利,采購管理工作也將因此而大大受益。
要想保障飛機的正常運行,航材備件的庫存是必不可少的。庫存管理的目的就是為飛機的正常運行提供及時的備件支持;工作范圍主要包括備件的詢價、訂貨、清關、入庫、出庫、送修、出關、報廢和狀態(tài)信息統(tǒng)計/跟蹤等。庫存管理部門主要接觸聯(lián)絡的對象有飛機廠家、備件的供應商、修理商、海關、報關行(代理)、維護部門和財務部門等。在飛機運營管理中,庫存管理的工作雖然不復雜但是比較瑣碎、單調和重復,并且要兼顧經濟性、安全性和效率。
3.1 航材存儲地點的選擇 航材存儲地點的選擇需要解決兩個問題:①確定航材存儲位置;②確定航材存儲地點的個數(shù)。
3.2 航材庫存控制系統(tǒng) 庫存控制的概念和意義:庫存控制是指以最佳方法控制原料產品、零件、工具及用品的種類與數(shù)量,一方面配合企業(yè)內各種生產的需要,另一方面使產品保持最低的物料成本。①存貨(庫存)的原因:淡季多存貨以供應旺季的需要;彌補市場預測的誤差;享受購價折扣之利;因投機而增加存貨;滿足隨時取貨的欲望;為達到經濟訂購量的需求;前置時間。②降低存貨的方法:遴選優(yōu)良供應商;縮短前置時間;實施剛好及時系統(tǒng);強化銷售預測能力;采行經濟批量;確保存量記錄的正確性;降低物料品質不良率。③庫存控制的目的:使存貨成本(=訂購成本+存貨持有成本)最小化;使服務水準(即存貨佳、存貨剛好足夠、存貨地點正確、存貨供應適當)最大化。
3.3 航材共享
3.3.1 中國民航“十二五”規(guī)劃的相關要求 中國民航“十二五”規(guī)劃的相關要求:“提高航材綜合保障能力。加強航材供應監(jiān)管,打造航材共享平臺,優(yōu)化航空器材的資源配置,增強航材的適航性和保障的可靠性”。這是“十二五”時期中國民航航材保障領域的發(fā)展方向和目標,將成為航材保障機構的工作依據和指引。
3.3.2 中國民航機隊航材保障的現(xiàn)狀 我國的航空公司和維修單位為了保障自身的生產運營,都建立了相對獨立的航材儲備。隨著機隊規(guī)模和航線布局不斷擴大,需要不斷地增加航材儲備以保障航班運行。
中國民航2010年末在冊運輸飛機總數(shù)為1604 架,按照飛機采購價的10%的航材配比儲備測算,航材的基本庫存按全新重置價,應該在600 億元人民幣以上。民航“十二五”規(guī)劃確定:到2015年中國民航運輸機隊規(guī)模達到2700 架,比2010年增加約1100 架,按照目前的儲備水平,未來幾年的航材儲備還將大幅增長。通過先進的航材管理方式來減少資金占用、優(yōu)化資源配置成為行業(yè)健康發(fā)展的急迫需求。
3.3.3 航材共享的概念及運作模式
①概念。航材共享是從上個世紀中期開始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航材管理模式。這種模式提出了很多的解決航材富余和沉淀的方案,更加優(yōu)化了航材資源配置和管理流程。所謂航材共享,是指多家航空公司共享一個航材支援系統(tǒng)。
②運作模式。對于選擇航材共享模式的航空公司來說,他們一般都會把共享航材交給共享庫的管理者負責。如此能夠極大地降低航材儲備量,節(jié)約管理成本。對于管理者而言,為了保證各航空公司對航材的正常需求,一般會在各航空公司的庫里存放少量的備件,稱之為基地庫,以備航空公司緊急之需。當航空公司的備件發(fā)生故障時,航空公司可以首先選擇與管理者存放在自己航材庫中的備件(基地庫中的備件)進行1:1 交換,相應地產權也同時隨之轉移。管理者負責將其中的故障件送修,達到可使用狀態(tài)后返回共享庫。同時,管理者從共享庫中補充相應的備件到基地庫中,保障航空公司的運營安全。
在航材共享模式下,航空公司可以享受到共享航材保障的相關服務。通過按起降次數(shù)、按件號等多種付費方式付費。有關研究表明,選擇這種方式來實現(xiàn)航材保障的航空公司,它的航材保障成本會大大降低,無疑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控制成本方法。
[1]張浩.采購管理與庫存控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02,01.
[2]蹇令香,李東兵.采購與庫存管理[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012,12,01.
[3]裴鳳萍.采購管理與庫存控制[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