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見民
【摘要】 目的 探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的臨床治療情況。方法 選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患者, 對比分析臨床治療情況及生活質(zhì)量。結果 本組患者治療后的FEV1、FEV1/FVC、PaO2、PaCO2值均得到顯著改善, 治療后的6 min步行距離明顯增長, 并和治療前比較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zhì)量量表評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的臨床治療上, 采取中西藥結合配合日常生活護理的方法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提高生活質(zhì)量。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肺心??;中西醫(yī)結合
肺源性心臟病是由于支氣管肺組織-綜合肺動脈血管病變而導致的肺動脈高壓引起的一種心臟病, 該病發(fā)展速度較為緩慢[1], 所以早期的干預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延緩病情的發(fā)展。為進一步提高廣東省海豐縣彭湃紀念醫(yī)院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臨床治療上的水平, 本文探討采用中西藥結合配合日常生活護理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提高生活質(zhì)量?,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患者。其中, 男37例, 女27例;年齡43~82歲, 平均(63.21±3.21)歲, 入組條件:經(jīng)本院確診的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患者, 愿意配合此次研究。排除條件:患有其他嚴重肝腎損害性疾病, 惡性腫瘤的病例;神志不清、偏癱等不能配合治療、研究的病例。
1. 2 方法
1. 2. 1 西藥治療 給予10 g硝酸甘油加入100 ml的5%葡萄糖溶液中進行靜脈滴注治療;給予20 mg多巴酚丁胺用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后, 以2.5~10 μg/(kg·min)的速度給予靜脈滴注治療[2];同時給予心痛定, 10 mg/次, 3次/d口服治療。
1. 2. 2 中藥治療 根據(jù)辨證施治原則使用定喘止咳湯加減治療。主要藥味有:蛤蚧、黃芪、桔梗、當歸、柴胡、川貝、甘草, 水煎服[3]。
1. 2. 3 其他治療 在急性發(fā)作期給予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及時糾正電解質(zhì)、水紊亂, 持續(xù)低流量吸氧治療。將0.5 g氨茶堿和100 ml生理鹽水共同加入儲藥盒, 連接全自動注藥泵中, 設定泵入速度為10 ml/h, 穿刺成功后進行氨茶堿持續(xù)性泵入治療以改善患者氣喘的癥狀[4]。同時進行主動有效循環(huán)治療, 主要包括:呼吸控制、體位排痰、咳嗽及四肢訓練, 3次/d, 10 min/次, 連續(xù)治療20 d為一個治療周期。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的FEV1、FEV1/FVC、PaO2、PaCO2及6 min步行距離情況, 以了解采用該方法進行治療的療效。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zhì)量, 生活質(zhì)量采用慢性病患者生命質(zhì)量測定量表體系-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專用量表(QLICD~CPHD)進行評價, 主要考評慢性疾病對于患者的生活習慣、社會關系、工作、情緒及生理功能的影響, 總分為100分, 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越好。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計量資料用( x-±s)表示, 行t檢驗, 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各項臨床指標變化 治療后的FEV1、FEV1/FVC、PaO2、PaCO2值較治療前顯著改善(P<0.05)。見表1。
2. 2 6 min步行距離情況比較 治療后的6 min步行距離為(321.21±23.21) m明顯長于治療前的(201.21±21.21) m (t=44.1805, P<0.05)。
2. 3 治療前后生活質(zhì)量比較 治療后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為(74.5±8.5)分, 明顯優(yōu)于治療前的(55.6±7.8)分(t=18.9645, P<0.05)。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病情緩慢, 病程較長, 會由于肺泡內(nèi)壓的增高, 進而壓迫肺泡壁毛細血管出現(xiàn)壁腔狹窄, 進而會出現(xiàn)肺泡的破裂, 肺循環(huán)阻力增大導致肺動脈高壓, 肺部氣功能障礙缺氧導致肺動脈高壓, 進而惡性循環(huán)促進右心室肥厚擴張、右心衰竭的發(fā)生[5]。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的臨床治療上應本著發(fā)作期緩解癥狀, 緩解期扶正、提高免疫力的原則, 最大程度降低復發(fā)。
本文的治療發(fā)現(xiàn), 采取該治療方案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進行治療, 患者治療后的FEV1、FEV1/FVC、PaO2、PaCO2值均得到顯著改善, 治療前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 該治療方案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通氣功能與血氧飽和度, 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緩解。而對比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的6 min步行距離顯示, 治療后的6 min步行距離明顯增長(P<0.05)。以上數(shù)據(jù)說明, 通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患者的心臟負擔也顯著減輕, 顯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對本文療法的優(yōu)越性進行分析顯示,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避免了病情進一步發(fā)展導致的肺部細胞損傷, 中藥方劑中的川貝、甘草等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 而蛤蚧、黃芪等具有補氣養(yǎng)血、生津消渴的功效。硝酸甘油是預防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常用藥, 多巴酚丁胺則能有效緩解患者的喘息癥狀, 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因此, 應用中西醫(yī)結合的療法, 其臨床療效遠遠優(yōu)于單一藥物治療方案。氨茶堿泵入治療藥物劑量輸入更加平衡, 使得患者的血藥濃度維持恒定, 支氣管保持持續(xù)舒張狀態(tài), 顯著改善了氣喘的臨床癥狀, 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得到提高。而本文除上述治療方法外, 還應用主動有效循環(huán)+運動療法以預防呼吸肌疲勞, 增加膈肌血流量, 進而顯著緩解患者日常的呼吸困難。
綜上所述, 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的臨床治療上, 采取中西藥結合配合日常生活護理的方法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肺通氣功能, 降低患者的心功能負荷, 并有效提高生活質(zhì)量,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付麗珍.氨茶堿持續(xù)泵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及肺心病病人氣喘的觀察與護理.全科護理, 2009,7(5):1343.
[2] 劉亞峰,雷蕓,聶曉莉,等.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急性加重期治療前后血漿腦利鈉肽測定及其臨床意義.江西醫(yī)藥, 2012,47(10):886-887.
[3] 李冬玲.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臨床治療效果觀察.臨床合理用藥, 2012,5(28):23-24.
[4] 邱少英.肺原性心臟病死亡20例臨床分析.中外健康文摘, 2009,8(5):34.
[5] 解維玉,姜深美,譚加卿.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人住院期間的健康教育.中國民間療法, 2011,19(6):76-77.
【摘要】 目的 探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的臨床治療情況。方法 選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患者, 對比分析臨床治療情況及生活質(zhì)量。結果 本組患者治療后的FEV1、FEV1/FVC、PaO2、PaCO2值均得到顯著改善, 治療后的6 min步行距離明顯增長, 并和治療前比較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zhì)量量表評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的臨床治療上, 采取中西藥結合配合日常生活護理的方法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提高生活質(zhì)量。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肺心??;中西醫(yī)結合
肺源性心臟病是由于支氣管肺組織-綜合肺動脈血管病變而導致的肺動脈高壓引起的一種心臟病, 該病發(fā)展速度較為緩慢[1], 所以早期的干預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延緩病情的發(fā)展。為進一步提高廣東省海豐縣彭湃紀念醫(yī)院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臨床治療上的水平, 本文探討采用中西藥結合配合日常生活護理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提高生活質(zhì)量?,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患者。其中, 男37例, 女27例;年齡43~82歲, 平均(63.21±3.21)歲, 入組條件:經(jīng)本院確診的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患者, 愿意配合此次研究。排除條件:患有其他嚴重肝腎損害性疾病, 惡性腫瘤的病例;神志不清、偏癱等不能配合治療、研究的病例。
1. 2 方法
1. 2. 1 西藥治療 給予10 g硝酸甘油加入100 ml的5%葡萄糖溶液中進行靜脈滴注治療;給予20 mg多巴酚丁胺用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后, 以2.5~10 μg/(kg·min)的速度給予靜脈滴注治療[2];同時給予心痛定, 10 mg/次, 3次/d口服治療。
1. 2. 2 中藥治療 根據(jù)辨證施治原則使用定喘止咳湯加減治療。主要藥味有:蛤蚧、黃芪、桔梗、當歸、柴胡、川貝、甘草, 水煎服[3]。
1. 2. 3 其他治療 在急性發(fā)作期給予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及時糾正電解質(zhì)、水紊亂, 持續(xù)低流量吸氧治療。將0.5 g氨茶堿和100 ml生理鹽水共同加入儲藥盒, 連接全自動注藥泵中, 設定泵入速度為10 ml/h, 穿刺成功后進行氨茶堿持續(xù)性泵入治療以改善患者氣喘的癥狀[4]。同時進行主動有效循環(huán)治療, 主要包括:呼吸控制、體位排痰、咳嗽及四肢訓練, 3次/d, 10 min/次, 連續(xù)治療20 d為一個治療周期。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的FEV1、FEV1/FVC、PaO2、PaCO2及6 min步行距離情況, 以了解采用該方法進行治療的療效。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zhì)量, 生活質(zhì)量采用慢性病患者生命質(zhì)量測定量表體系-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專用量表(QLICD~CPHD)進行評價, 主要考評慢性疾病對于患者的生活習慣、社會關系、工作、情緒及生理功能的影響, 總分為100分, 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越好。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計量資料用( x-±s)表示, 行t檢驗, 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各項臨床指標變化 治療后的FEV1、FEV1/FVC、PaO2、PaCO2值較治療前顯著改善(P<0.05)。見表1。
2. 2 6 min步行距離情況比較 治療后的6 min步行距離為(321.21±23.21) m明顯長于治療前的(201.21±21.21) m (t=44.1805, P<0.05)。
2. 3 治療前后生活質(zhì)量比較 治療后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為(74.5±8.5)分, 明顯優(yōu)于治療前的(55.6±7.8)分(t=18.9645, P<0.05)。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病情緩慢, 病程較長, 會由于肺泡內(nèi)壓的增高, 進而壓迫肺泡壁毛細血管出現(xiàn)壁腔狹窄, 進而會出現(xiàn)肺泡的破裂, 肺循環(huán)阻力增大導致肺動脈高壓, 肺部氣功能障礙缺氧導致肺動脈高壓, 進而惡性循環(huán)促進右心室肥厚擴張、右心衰竭的發(fā)生[5]。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的臨床治療上應本著發(fā)作期緩解癥狀, 緩解期扶正、提高免疫力的原則, 最大程度降低復發(fā)。
本文的治療發(fā)現(xiàn), 采取該治療方案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進行治療, 患者治療后的FEV1、FEV1/FVC、PaO2、PaCO2值均得到顯著改善, 治療前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 該治療方案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通氣功能與血氧飽和度, 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緩解。而對比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的6 min步行距離顯示, 治療后的6 min步行距離明顯增長(P<0.05)。以上數(shù)據(jù)說明, 通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患者的心臟負擔也顯著減輕, 顯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對本文療法的優(yōu)越性進行分析顯示,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避免了病情進一步發(fā)展導致的肺部細胞損傷, 中藥方劑中的川貝、甘草等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 而蛤蚧、黃芪等具有補氣養(yǎng)血、生津消渴的功效。硝酸甘油是預防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常用藥, 多巴酚丁胺則能有效緩解患者的喘息癥狀, 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因此, 應用中西醫(yī)結合的療法, 其臨床療效遠遠優(yōu)于單一藥物治療方案。氨茶堿泵入治療藥物劑量輸入更加平衡, 使得患者的血藥濃度維持恒定, 支氣管保持持續(xù)舒張狀態(tài), 顯著改善了氣喘的臨床癥狀, 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得到提高。而本文除上述治療方法外, 還應用主動有效循環(huán)+運動療法以預防呼吸肌疲勞, 增加膈肌血流量, 進而顯著緩解患者日常的呼吸困難。
綜上所述, 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的臨床治療上, 采取中西藥結合配合日常生活護理的方法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肺通氣功能, 降低患者的心功能負荷, 并有效提高生活質(zhì)量,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付麗珍.氨茶堿持續(xù)泵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及肺心病病人氣喘的觀察與護理.全科護理, 2009,7(5):1343.
[2] 劉亞峰,雷蕓,聶曉莉,等.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急性加重期治療前后血漿腦利鈉肽測定及其臨床意義.江西醫(yī)藥, 2012,47(10):886-887.
[3] 李冬玲.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臨床治療效果觀察.臨床合理用藥, 2012,5(28):23-24.
[4] 邱少英.肺原性心臟病死亡20例臨床分析.中外健康文摘, 2009,8(5):34.
[5] 解維玉,姜深美,譚加卿.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人住院期間的健康教育.中國民間療法, 2011,19(6):76-77.
【摘要】 目的 探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的臨床治療情況。方法 選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患者, 對比分析臨床治療情況及生活質(zhì)量。結果 本組患者治療后的FEV1、FEV1/FVC、PaO2、PaCO2值均得到顯著改善, 治療后的6 min步行距離明顯增長, 并和治療前比較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zhì)量量表評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的臨床治療上, 采取中西藥結合配合日常生活護理的方法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提高生活質(zhì)量。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肺心??;中西醫(yī)結合
肺源性心臟病是由于支氣管肺組織-綜合肺動脈血管病變而導致的肺動脈高壓引起的一種心臟病, 該病發(fā)展速度較為緩慢[1], 所以早期的干預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延緩病情的發(fā)展。為進一步提高廣東省海豐縣彭湃紀念醫(yī)院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臨床治療上的水平, 本文探討采用中西藥結合配合日常生活護理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提高生活質(zhì)量?,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患者。其中, 男37例, 女27例;年齡43~82歲, 平均(63.21±3.21)歲, 入組條件:經(jīng)本院確診的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患者, 愿意配合此次研究。排除條件:患有其他嚴重肝腎損害性疾病, 惡性腫瘤的病例;神志不清、偏癱等不能配合治療、研究的病例。
1. 2 方法
1. 2. 1 西藥治療 給予10 g硝酸甘油加入100 ml的5%葡萄糖溶液中進行靜脈滴注治療;給予20 mg多巴酚丁胺用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后, 以2.5~10 μg/(kg·min)的速度給予靜脈滴注治療[2];同時給予心痛定, 10 mg/次, 3次/d口服治療。
1. 2. 2 中藥治療 根據(jù)辨證施治原則使用定喘止咳湯加減治療。主要藥味有:蛤蚧、黃芪、桔梗、當歸、柴胡、川貝、甘草, 水煎服[3]。
1. 2. 3 其他治療 在急性發(fā)作期給予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及時糾正電解質(zhì)、水紊亂, 持續(xù)低流量吸氧治療。將0.5 g氨茶堿和100 ml生理鹽水共同加入儲藥盒, 連接全自動注藥泵中, 設定泵入速度為10 ml/h, 穿刺成功后進行氨茶堿持續(xù)性泵入治療以改善患者氣喘的癥狀[4]。同時進行主動有效循環(huán)治療, 主要包括:呼吸控制、體位排痰、咳嗽及四肢訓練, 3次/d, 10 min/次, 連續(xù)治療20 d為一個治療周期。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的FEV1、FEV1/FVC、PaO2、PaCO2及6 min步行距離情況, 以了解采用該方法進行治療的療效。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zhì)量, 生活質(zhì)量采用慢性病患者生命質(zhì)量測定量表體系-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專用量表(QLICD~CPHD)進行評價, 主要考評慢性疾病對于患者的生活習慣、社會關系、工作、情緒及生理功能的影響, 總分為100分, 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越好。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計量資料用( x-±s)表示, 行t檢驗, 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各項臨床指標變化 治療后的FEV1、FEV1/FVC、PaO2、PaCO2值較治療前顯著改善(P<0.05)。見表1。
2. 2 6 min步行距離情況比較 治療后的6 min步行距離為(321.21±23.21) m明顯長于治療前的(201.21±21.21) m (t=44.1805, P<0.05)。
2. 3 治療前后生活質(zhì)量比較 治療后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為(74.5±8.5)分, 明顯優(yōu)于治療前的(55.6±7.8)分(t=18.9645, P<0.05)。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病情緩慢, 病程較長, 會由于肺泡內(nèi)壓的增高, 進而壓迫肺泡壁毛細血管出現(xiàn)壁腔狹窄, 進而會出現(xiàn)肺泡的破裂, 肺循環(huán)阻力增大導致肺動脈高壓, 肺部氣功能障礙缺氧導致肺動脈高壓, 進而惡性循環(huán)促進右心室肥厚擴張、右心衰竭的發(fā)生[5]。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的臨床治療上應本著發(fā)作期緩解癥狀, 緩解期扶正、提高免疫力的原則, 最大程度降低復發(fā)。
本文的治療發(fā)現(xiàn), 采取該治療方案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進行治療, 患者治療后的FEV1、FEV1/FVC、PaO2、PaCO2值均得到顯著改善, 治療前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 該治療方案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通氣功能與血氧飽和度, 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緩解。而對比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的6 min步行距離顯示, 治療后的6 min步行距離明顯增長(P<0.05)。以上數(shù)據(jù)說明, 通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患者的心臟負擔也顯著減輕, 顯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對本文療法的優(yōu)越性進行分析顯示,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避免了病情進一步發(fā)展導致的肺部細胞損傷, 中藥方劑中的川貝、甘草等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 而蛤蚧、黃芪等具有補氣養(yǎng)血、生津消渴的功效。硝酸甘油是預防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常用藥, 多巴酚丁胺則能有效緩解患者的喘息癥狀, 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因此, 應用中西醫(yī)結合的療法, 其臨床療效遠遠優(yōu)于單一藥物治療方案。氨茶堿泵入治療藥物劑量輸入更加平衡, 使得患者的血藥濃度維持恒定, 支氣管保持持續(xù)舒張狀態(tài), 顯著改善了氣喘的臨床癥狀, 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得到提高。而本文除上述治療方法外, 還應用主動有效循環(huán)+運動療法以預防呼吸肌疲勞, 增加膈肌血流量, 進而顯著緩解患者日常的呼吸困難。
綜上所述, 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肺心病的臨床治療上, 采取中西藥結合配合日常生活護理的方法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肺通氣功能, 降低患者的心功能負荷, 并有效提高生活質(zhì)量,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付麗珍.氨茶堿持續(xù)泵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及肺心病病人氣喘的觀察與護理.全科護理, 2009,7(5):1343.
[2] 劉亞峰,雷蕓,聶曉莉,等.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急性加重期治療前后血漿腦利鈉肽測定及其臨床意義.江西醫(yī)藥, 2012,47(10):886-887.
[3] 李冬玲.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臨床治療效果觀察.臨床合理用藥, 2012,5(28):23-24.
[4] 邱少英.肺原性心臟病死亡20例臨床分析.中外健康文摘, 2009,8(5):34.
[5] 解維玉,姜深美,譚加卿.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人住院期間的健康教育.中國民間療法, 2011,19(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