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山
(樂昌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樂昌 512200)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發(fā)展及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的改變,國內糖尿病的發(fā)生率逐年上升[1],老年人骨折也逐年增多,且部分患者常合并糖尿病,這使得骨折的治療更加復雜,圍手術期處理直接影響手術的成敗,但術前準備充分,術中、術后處理妥當,糖尿病患者可安全渡過圍手術期。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齡54~72歲,平均63.5歲。既往有糖尿病病史31例,入院后確診5例,入院時空腹血糖在9.6~22.5 mmol/L,I型糖尿病7例,II型糖尿病29例,其中股骨頸骨折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13例、股骨粗隆間骨折行動力髖內固定術11例、股骨中段、股骨髁上骨折行解剖鋼板內固定6例,脛腓骨骨折行LCP內固定術4例,糖尿病足行患足清創(chuàng)、截肢2例。
1.2圍手術期處理
1.2.1術前處理 入院后積極完善輔助檢查,經生化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餐后血糖等指標,根據(jù)2010年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DA)認為當空腹血糖>7.0 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隨機血糖>11.1 mmol/L,即可確診,并確定降糖方案;檢查三餐前、后的血糖水平,在飲食控制基礎上,根據(jù)血糖水平調整二甲雙胍或胰島素的用量,同時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糖尿病知識和合理糖尿病飲食知識進行教育,必要時請相關科室會診,使患者各項生理功能盡量接近正常狀態(tài),術前空腹血糖控制在6.1~11.1 mmol、無酮癥及電解質紊亂等并發(fā)癥即可進行骨科手術,術前1 h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對于急診手術病人,術前盡量爭取時間糾正病人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將血糖控制在手術允許的范圍內,手術力求從簡。
1.2.2術中處理 麻醉方式選擇對患者血糖波動影響較小的腰麻、硬膜外麻醉;嚴格無菌手術操作技術,手術盡量選擇簡單、有效的手術方式;術中常規(guī)建立兩條靜脈通道,一條根據(jù)術中情況滴注胰島素,一條輸入麻醉、手術所需液體,盡量不用含糖液體,術中定時監(jiān)測血糖水平,避免發(fā)生并發(fā)癥。
1.2.3術后處理 術后24 h內進入ICU實施監(jiān)護,繼續(xù)嚴密監(jiān)測血糖、血壓、心率和電解質平衡,常規(guī)給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預防感染,注意保護心、腎功能,并給予預防肺內感染等綜合措施。在禁食期間,完全靜脈營養(yǎng),調整輸液中胰島素用量,使血糖控制在6.1~11.1 mmol/L,可以進食后靜脈應用胰島素改為每餐前皮下注射胰島素。在恢復正常飲食之前,給予必要的營養(yǎng)支持,并出院后門診繼續(xù)治療糖尿病。
本組36例患者圍手術期血糖控制在6.1~11.1 mmol/L,尿糖(-)~(+),均順利渡過圍手術期。術后切口感染1例,經過治療均痊愈出院,無術中死亡、無血栓形成、無低血糖昏迷、心腦血管意外、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或酮癥酸中毒等手術并發(fā)癥,術后患者肢體功能恢復良好,血糖控制理想。
糖尿病是全身代謝性疾病,它并非是手術禁忌證,但由于患者存在代謝紊亂,尤其是老年糖尿病不僅患病率高,而且常合并心、腦血管等疾病,這些并發(fā)癥控制不好,常常成為手術禁忌證或導致手術惡化,甚至危及生命[2],且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下降,對手術的耐受性差,骨科手術也導致機體應激狀態(tài),使糖尿病的代謝紊亂加重。夏衛(wèi)國等[3]認為術前認真詳細準備,評估患者對手術的耐受力及判斷預后至關重要;老年人內臟器官生理功能老化導致儲備能力低下,合理選擇手術及方式,及時處理和有效預防早期并發(fā)癥是手術成功的關鍵[4]。
術前血糖控制程度目前尚無統(tǒng)一的標準,術前血糖宜控制在6.1~11.1 mmol/L,宋加平等[5]認為空腹血糖控制在6.5~8.0 mmol/L是相對安全的,梁浩等[6]認為血糖控制在8.0~10.0 mmol/L,尿糖(±~+),血酮體陰性,無代謝性酸中毒表現(xiàn)即可手術。本資料中患者術前空腹血糖控制在6.1~9.0 mmol/L,36例骨科患者均順利度過圍手術期。對于急診手術病人,應權衡糖尿病的程度及有無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如酮癥酸中毒等,盡量爭取時間做必要的準備,如術前血糖較高應根據(jù)血糖結果給予適量的短效胰島素靜脈滴注,使血糖控制在11.1 mmol/L以下方可手術。術中仍需注意血糖監(jiān)測,使患者的血糖保持在稍高于正常的水平,注意預防術中低血糖的發(fā)生,根據(jù)血糖濃度決定靜脈輸液中是否應用胰島素以及胰島素用量。糖尿病患者全身應激能力差,血管壁彈性差,容易撕裂、滲血和局部積液,故在保證骨科手術原則和合理術式的前提下手術力求從簡,避免組織嚴重損傷,注意徹底止血和充分引流,不宜隨意擴大手術范圍或延長手術時間,減少術后并發(fā)癥。老年人的麻醉安全界限狹窄,循環(huán)和呼吸系統(tǒng)易出現(xiàn)劇烈變化而發(fā)生意外。麻醉的選擇應以對生理干擾少,效果好,醒后并發(fā)癥少為原則。本實驗患者多采用硬膜外麻醉和腰麻,取得了良好效果。
糖尿病患者因長期高血糖有利于細菌生長,免疫功能低下,毛細血管脆性增加,易于感染,創(chuàng)口愈合能力減退,故術后要給予有效的抗生素,拆線時間適當延長,主張使用隔針拆線;術后早期禁食期間,機體脂肪、蛋白質大量分解,游離脂肪酸及酮體大量生成,易出現(xiàn)酮癥酸中毒及高滲綜合征,應用完全胃腸外營養(yǎng),能為機體提供合理的蛋白質、脂肪、葡萄糖、水、電解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減少蛋白質的分解及脂肪的利用,降低酮癥酸中毒的發(fā)生率。應用胰島素將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可以降低外科應激后的炎癥反應,并有利于切口的愈合,靜脈應用短效胰島素,術后血糖以<11.1 mmol/L為佳,術后當天應2~4 h監(jiān)測一次血糖,平穩(wěn)后每天測血糖1~3次,血糖控制應采取寧高勿低的原則,嚴防低血糖發(fā)生。
因此,骨科手術治療的成功,不僅取決于精準的手術操作,而在相當大程度上與術前、術中及術后的圍手術期處理密切相關,恰當?shù)膰中g期處理,將血糖控制在相對安全范圍內,合并有糖尿病的老年骨科患者是可耐受復雜的骨科手術。
[1] 朱格化,張洪.骨科糖尿病34例圍術期的治療分析[J].慢性病學雜志,2010,12(4):353.
[2] 楊芳,曹曉俠.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普外科術后護理觀察[J].黑龍江醫(yī)學,2013,37(9):859-860.
[3] 夏衛(wèi)國,鄭志遠,周福道,等.老年糖尿病患者骨科圍手術期的處理[J].安徽醫(yī)學,2011,32(2):208.
[4] 劉杰,駱文遠,曹蕾,等.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骨質疏松性不穩(wěn)定股骨粗隆間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0,25(4):328.
[5] 宋加平,蘇畢.骨科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處理[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14):125.
[6] 梁浩,常愛紅.高齡粗隆間骨折圍手術期處理的體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0,12(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