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梅
(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老年科,武漢 430060)
骨質疏松癥是絕經后女性的常見疾病。絕經后女性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是絕經后發(fā)生骨質疏松癥的主要原因。由于本病的發(fā)生機制目前尚不清楚,醫(yī)學上還未有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因此研究影響本病的危險因素,從預防著手就顯得非常重要。骨密度是目前骨質疏松診斷的金標準,也是預測脆性骨折的主要危險因素和判斷抗骨質疏松藥物臨床療效的重要指標[1]。本研究主要探討251例自然絕經女性腰椎骨密度的影響因素,現(xiàn)報道如下。
1.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2012年1~12月在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進行骨密度測量的絕經后女性251例,均為自然絕經(停經時間≥12個月)的健康女性。按10年為一個絕經時限將251例絕經后女性分為4組:1~10年者119例,11~20年者84例,21~30年者41例,31~40年者7例。排除影響骨代謝的各種因素,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及其他內分泌代謝疾病,無雌激素、降鈣素、維生素K等藥物服用史,無煙酒嗜好,體檢實驗室檢查肝腎功能正常者。
1.2研究方法 ①測量記錄251例絕經后女性的一般情況:包括年齡、絕經年齡、絕經年限、身高、體質量,并計算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體質量(kg)/身高(m2)。按中國人BMI標準將251例女性分為低體質量組(BMI<18.5)、正常體質量組(18.5≤BMI<24)、超體質量組(BMI≥24)。②骨密度測量:采用美國生產的DEXA雙能X線骨密度測量儀,測得第1~4腰椎平均骨密度T值。骨密度檢查中的T值是將檢查所得到骨密度與正常年輕人群的骨密度相比,得出高于(+)或低于(-)年輕人的標準差(SD)。
2.1一般情況 251例絕經后女性的平均年齡為(61.6±7.9)歲、絕經年限(12.6±8.3)年、身高(157.2±5.6) cm、體質量(56.95±8.60) kg、BMI為23.04±3.09、骨密度T值為-1.3932±1.0140。
2.2絕經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相關性分析 絕經后女性腰椎骨密度T值與絕經年齡(r=0.104,P=0.099)、身高(r=0.292,P=0.000)、體質量(r=0.461,P=0.000)、BMI(r=0.371,P=0.000)呈正相關,與絕經年限(r=-0.244,P=0.000)呈負相關。體質量與骨密度的相關系數(shù)最高,其次是BMI、身高、絕經年限和絕經年齡。
2.3絕經后女性腰椎骨密度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影響絕經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主要因素為體質量和絕經年限,復相關系數(shù)r=0.495,回歸方程Y=-4.033±0.051X體質量-0.022X絕經年限,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r體質量=0.435,P=0.000,r絕經年限=-0.181,P=0.001。
2.4不同絕經年限腰椎骨密度T值的比較 絕經后1~10年與絕經后10年以上腰椎骨密度T值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絕經10年以后腰椎骨密度明顯下降(P<0.05)(表1)。
表1 不同絕經年限的腰椎骨密度T值
a與1~10年組比較,P<0.05
2.5不同體質量組腰椎骨密度T值的比較 不同體質量組腰椎骨密度T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低體質量組最低,超體質量組最高,正常體質量組居中(表2)。
表2 不同體質量組腰椎骨密度T值的比較
a與正常體質量組比較,P<0.05;b與低體質量組比較,P<0.05
3.1絕經后女性腰椎骨密度與絕經年限 絕經后女性腰椎骨密度隨絕經年限延長逐漸降低,即女性絕經越早,絕經時間越長,腰椎骨密度越低。絕經對于一個健康女性來說意味著卵巢功能的衰竭,體內雌孕激素顯著下降,使成骨細胞活性降低,破骨細胞活性增強,成骨與破骨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破壞,使骨量減少,骨質丟失增加,且絕經年限越長,骨組織的退行性變越嚴重。1984年,有研究對成年早期卵巢切除婦女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其骨質丟失速度遠大于同年齡段對照組的健康婦女,說明絕經越早,骨量丟失率越快,絕經年限越長,骨量丟失越多,骨密度越低[2]。
3.2絕經后女性腰椎骨密度與身高、體質量、BMI 本研究結果顯示,絕經后女性腰椎骨密度與身高、體質量和BMI呈正相關。逐步回歸分析顯示:體質量是影響絕經后性腰椎骨密度的主要因素(r體質量>r絕經年限)。身高是既定因素,也就是說絕經后女性體質量越高,BMI越大,腰椎骨密度就越高。本研究結果顯示,絕經后女性腰椎骨密度超體質量組>正常體質量組>低體質量組。黃干等[3]研究認為,體質量對骨密度的影響是機械負荷的作用,即體質量較大者的骨骼將承受較大負荷,從而有較高的骨密度。也有研究認為,體質量對骨密度的影響是激素轉換的作用,即體胖者在絕經后有更多的雌激素轉換,體內雌激素水平升高[4]。BMI是反映身高和體質量的綜合指標,BMI和骨密度的關系也反映了體質量和骨密度的關系。BMI可以反映全身的營養(yǎng)狀況,這也說明BMI對骨密度的影響也有營養(yǎng)狀況的因素,營養(yǎng)狀況較差,體質量較低,有礙于骨骼的新陳代謝。體質量和BMI均是骨密度的保護因素,但是過度肥胖又可能引發(fā)多種慢性疾病,減肥的過程也會對骨密度造成影響。Chao等[5]研究了67例超重絕經后婦女通過飲食控制和運動減肥后的骨密度改變情況,結果顯示女性減肥者隨著體質量減低,骨量也隨之降低,因此絕經后女性,即使是肥胖女性在減肥時,也要注意保持適當?shù)捏w質量,以減少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生。
骨量的減少是不可察覺的,一旦發(fā)展成骨質疏松將是不可逆的,因此絕經期女性每年應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骨密度降低時,應盡早應用雙磷酸鹽、活性維生素D3、降鈣素等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應加強鍛煉,增強營養(yǎng),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保持適當?shù)捏w質量,以降低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生,減少骨折危險。
[1] 李生強,謝麗穎,謝麗華,等.年齡、身高、體重、體重指數(shù)對福州地區(qū)中老年男性骨密度的影響[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2,18(11):1021-1024.
[2] Richelson LS,Wahner HW,Melton LJ,etal.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aging and estrogen deficiency to postmenopausal bone loss[J].N Engl J Med,1984,311(20):1273-1275.
[3] 黃干,伍賢平,廖二元,等.體質量指數(shù)對骨峰值及絕經后婦女骨密度的影響[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2,37(3):176-177.
[4] Dick IM,Devine A,Beilby J,etal.Effects of endogenous estrogen on renal calcium and phosphate handling in elderly women[J].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2005,288(2):430-435.
[5] Chao D,Espeland MA,Farmer D,etal.Effect of voluntary weight loss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older overweight women[J].J Am Geriatr Soc,2000,48(7):753-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