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得辰
【摘 要】高中地理與初中地理相比難度普遍增大,尤其是涉及時差等計算的問題,由此,高中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整合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有效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并在學生的學習方法上給予科學的指導,從而有效促進地理教學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高中地理 教學手段 方法指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140
地理在教學內容上涉及計算題,習題訓練中有大部分的題目是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由此提高了高中地理學習的難度。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是教師充分發(fā)揮其教學主導作用的首要途徑,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實施中需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完善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促進高中地理教學的順利開展。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變革傳統的教學手段。那么,教師在進一步踐行新課程標準要求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一、打好學生的基礎
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相比其難度明顯增大,尤其是高一地理中時差的學習,所以,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做好學生初高中階段學習轉換的工作。學生在高一階段的地理學習中就會接觸到整個高中地理教學的難點,即時差學習,有些學生在時差的學習中遇到了問題,不能透徹的理解基礎知識點,由此對其地理的學習產生很大的影響。此外,時差的學習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內容,如果學生在高一階段未能打好基礎,那么,高三復習階段學生的總復習進度和效果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高中地理教師必須在高一階段打好學生的基礎,讓學生能夠扎實的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為其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已經比較成熟,在逐步向成人過渡,因此,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比較高的。高中地理學習內容的難度有時不但不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反而會激發(fā)學生的斗志,激起學生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安排,另一方面也要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進行密切的關注。當教學內容難度增加時,適度降低對學生的學習要求,當學生的學習熱情被難題激發(fā)起來時,教師也需要進一步鼓勵,幫助學生從心理上戰(zhàn)勝困難。因此,面對難易程度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應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保持對學習內容的熱情,從而促進教學的順利開展。
三、利用地圖和教材插圖輔助教學
毫無疑問,高中地理課程帶有較強的理論性,如果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忽視地圖和教材插圖的使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地理問題涉及眾多的山脈、河流、地形地勢、氣壓、風帶等知識,這些理論的問題如果不借鑒圖片或地圖,那么學生無法形成定位,無法在腦海中構建自己的中國地圖乃至是世界地圖,那么,將會對學生習題的解答產生不良影響。此外,地圖和教材插圖的使用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對地理知識的形象認識,將形象的圖像與抽象的理論合二為一,為學生建立起更為完備的知識體系。
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每一門學科都有其自身比較好的學習方法,學生的地理學習同樣需要科學的學習方法的指導,所以,地理教師在授課中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引導并進一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說,學生在習題的訓練中由于其對地圖的掌握不牢固,所以,在定位中會對所定位的地方的地形、氣候等等地理特征在記憶中提取使用的過程中出現小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進行地圖的查閱,并讓學生認識查閱地圖的重要性。當學生在多次的查閱地圖和教材插圖后就會自然的掌握住本來欠缺的知識,從而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和體系,完善知識儲備。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還需要教師的實時監(jiān)督。在地理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會要求學生養(yǎng)成寫錯題集的習慣,因為,地理的部分習題極具典型性,并且學生在相關知識的掌握上又不牢固,因此,通過具體題目的整理學生能夠進一步查漏補缺,所以,地理錯題集的整理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錯題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教師對學生錯題集的整理檢查疏忽容易造成部分學生自覺性降低,將錯題集的整理流于形式,應付教師,那么,錯題集的功效就無法有效發(fā)揮。因此,教師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加強對學生錯題集整理的監(jiān)督而且還需要提高學生對錯題集的認識,讓學生從錯題集的整理中獲益,形成對錯題集整理的正確認識,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學生知識的獲取主要依靠課堂,教師知識的傳授也是以課堂為主要媒介,因此,課堂教學效果的達成既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也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故此,教師必須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成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那么,教師如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呢?首先,教師需要注意課堂導學的引入。課堂導學恰當的引入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氣氛。比如說,在涉及太陽高度和黃赤交角的問題時,教師可以引用如今房地產開發(fā)商不斷縮減樓間距的問題進行導學的引入,讓學生在實際問題情境的設置中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實際問題的引入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密切生活與學習的聯系,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真切的認識到知識與生活的統一。其次,教師需要完善教學方法。事實上地理知識的理論性比較強,因此,需要教師恰當的選擇教學方法,總體來說,教師適宜采取講述法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高效的讓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此外,地理習題的解答方式也是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采取學生講解法進行教學。一方面,學生通過講解能夠進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加深對知識運用的認識,另一方面,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能夠清楚答題時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怎樣調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即學生比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答題狀況,因此,學生講解更具針對性,是一種不錯的習題講解的教學方法。
高中地理學科特點決定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對知識的結構和內容進行全面的了解和規(guī)劃,而且還需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方法的掌握,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依據學生學習情況不斷調整教學手段,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有效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幫助學生扎實掌握學科知識,實現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