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英
【摘 要】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提倡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學習能力,在課堂上教師除了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有合作學習的環(huán)節(jié)意外,更需要在教學中和教學后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過程及其效果予以實施設計適當?shù)奶剿骱蛯嵺`。
【關鍵詞】合作探索 合作學習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20
新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索與實踐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是通過學生的分工合作以共同達成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它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和互動為基本特征,通過小組間的合 作和互動來相互傳遞和交流信息,激勵學生的參與意識,從而實現(xiàn)英語課堂教學交際化。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只有通過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形式、內容、方法并納入科學的評價,才能使得合作學習能得以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本文從合作學習中的分組方法、合作學習的形式、合作學習的目標任務確定以及如何進行科學的評價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靈活地分組能提高合作學習效率
小組劃分的方法可以有多種,但無論怎樣劃分都要把握一個原則,則應有助于小組成員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并能使小組成員彼此協(xié)助,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個人的學習成效和達到該團體的學習目標。針對目前小學課堂班額大的情況,本人分析認為可以有以下幾種分組法:
(一)以特質劃分
我根據(jù)學生的年齡、性別、語言學習能力、英語知識水平和語言技能等采取同質或異質劃分。從合作學習的功能來看,比較理想的是“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劃分方法,這樣的劃分方式有利于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二)依任務難易度劃分
根據(jù)學習任務的難易程度以及任務的不同主題等由學生自行組合,例如:教師針對某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不同難度的任務,讓知識程度相對較好的小組完成難度較大的任務,程度較差的小組完成難度較小的任務。這樣就能使全班同學都能通過努力獲得成就感。
(三)以學生的人際關系劃分
根據(jù)學生間的關系由學生自行組合。雖然這樣分組無法做到“組間同質,組內異質”或“組間異質,組內同質”,但學生能在寬松、和諧的合作氣氛中完成學習任務,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合作學習的實驗,課堂氣氛活躍的同時,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易于合作,學生的聽說能力大大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合作意識大大增強,從而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素質。
二、合作學習的形式
(一)課前合作學習
1.同學合作準備值日報告。
課前幾分鐘的“Free talk”是課堂常用形式。傳統(tǒng)的做法往往是每天一個學生輪流做,這樣容易流于形式又很單調。為了使值日內容豐富多彩,使更多學生得到鍛煉。教師可以事先適當?shù)靥岢觥癋ree talk”的主題,讓學生自由組合來完成話題,可以是表演劇本,對話等形式。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營造課前合作學習的氛圍。
2.小組合作預習新課。
教師事先把預習的內容及要求告訴學生,由組長帶頭根據(jù)要求查閱生詞、預習對話或課文及語法要點,由于是小組合作,教師有時還可以提出難度稍高的預習要求。學生可以在課下分工查閱與本課相關的學習資料,這樣不僅課上得輕松,學生參與的熱情也高。而且能學到許多書本以外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二)課后合作復習
學生學習外語是一個語言及自身素質發(fā)展的過程,如果這個過程僅僅停留在課堂上,很可能會在下堂課上發(fā)生遺忘現(xiàn)象。為了讓學生能及時鞏固當天所學的內容,課后及時復習操練是必須的。由于教學時體驗到了合作學習的妙處,所以本人建議學生課后要合作復習,并且提出了復習單詞、對話可采取的合作方法。
1.復習單詞。
讓學生五六人為一組,復習四會單詞,采用開火車式:一人當裁判,他說出一個單詞的讀音后,剩下幾人依次說出拼寫,一人只說一個字母,再由裁判確定正誤;復習三會單詞,則讓學生進行搶答:裁判說詞義,另外幾人搶說單詞讀音,一輪(十次)搶答完成后,勝利者代替裁判說詞意,繼續(xù)比賽。
2.復習對話。
三四人一組為佳,主要是分角色讀對話,但要確定聽眾,便于改正讀得不好或讀錯的地方。每小組中必有基礎差的學生,這時就是他聽、模仿對話的好機會。
三、合作學習中的目標的設計以及教師任務的設定
合作學習是一種目標引導性的學習活動,教師所給的任務必須能夠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引起學生自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的欲望。
(一)目標的設定要具備一定難度
任務的設計要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zhàn)性,鼓勵學生開動腦筋,發(fā)揮創(chuàng)意。學生興趣高漲,各小組成員認真思考、紛紛展開討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學習的語言得到了練習和鞏固。例如:在學完課文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內容可以續(xù)編故事。教師根據(jù)學生水平可以提供相關的圖片和輔助句子和短語,或者也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邊畫邊說,集體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小圖書。
(二)小組合作自主完成
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來掌握和完成,教師不需要講解,盡可能地給學生發(fā)展的機會和空間。例如,在學習《Whats the weather like?》一課時,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邊擺天氣圖標邊說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和天氣以及在這個季節(jié)能做的事情,一人說2、3句,然后小組可以到前面來展示。
(三)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任務
在小組合作中,教師要把自己置身于合作之中,把自己看作是學生小組內的合作伙伴,是合作活動的主導。教師要仔細觀察并記錄學生的問題,以便及時給予反饋和糾正。小組成員之間發(fā)生矛盾時,教師應把握時機進行教育,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采用恰當?shù)暮献鲗W習方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教師必須明確:小組活動的過程比活動的結果更重要。比如在進行小組問答傳話游戲時,有些小組為了盡快地完成任務,省略了問句,而前一個同學直接將答語傳給了后一個同學。這種競爭機制容易使學生為了獲勝而只看結果,而不要過程。教師對小組活動過程的監(jiān)控就是為了防止產生類似的偏差,保證合作學習的質量。
只有在合作學習中納入科學地評價,才使學生更加注重合作過程的行為表現(xiàn)。評價還可以使教師獲得準確的反饋信息,反思自己對合作活動的主旨以及合作目標和活動的設計,以便做出及時調整,使合作學習更有成效。
參考資料
[1]王坦,《合作教學的理念與實施》,中國人事出版社,張麗英,《中小學外語教學》,《戲中評,趣中展》P22.
[2]吳蕊,2《中小學外語教學》,《對小學英語課堂中小組活動的思考》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