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冰
眾所周知,教學質量是衡量一名教師教學優(yōu)劣的重要標準,是一所學校生存和發(fā)展的生命線.從教近十年,周圍許多同事對大小考試后的教學成績格外緊張,擔心自己的教學成績不盡如人意,焦慮情緒寫在疲憊的臉上.當然,這樣的擔憂源于社會、學校對教師的評價.基于以上原因,教師希望找到一些實用且有效的教學方法、策略來改善教學成績.記得剛剛參加工作的那一年,我何嘗不是為了提升所任教班級的教學成績而艱難摸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幸得許多前輩的悉心指點.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了一些具有一定實效性的教學策略,現(xiàn)與同行分享.
一、以“形”召喚學生,塑造學生喜愛的教師特質
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一個讓學生喜愛的教師的教學實施過程將無比順利.“一個國家的教育能取得什么樣的成就,主要取決于誰是國家的教師以及他們能夠樂于干什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規(guī)劃研究所的羅莎·瑪麗亞·托雷斯的這句話充分說明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因此,要提升我們的教育質量,關鍵在于提升教師個人素質.個人素質不僅是個人任教學科的專業(yè)水平,還包括塑造一些討學生喜愛的教師特質.
一個學生眼中的“萬人迷”教師,應該是一個知識淵博、充滿愛心且幽默風趣的教師.在校園里,每一個教師都是他們所任教班級學生關注的對象,學生會對教師的衣著、談吐、行為等品頭論足,甚至于將這種討論延續(xù)到網(wǎng)絡上.在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教師應與時俱進,注重個人的外在形象,衣著、發(fā)型在體現(xiàn)端莊的同時又不失時代感.通過與家人、
朋友、同事交往中,培養(yǎng)語言的幽默感.在日常教學中,關注自己的教學語言對學生聽課情緒的影響,累計那些能引起學生積極響應的語言及舉止,形成自身的教學風格.舉個例子,如圖1,在Rt△ABC中,兩條直角邊分別為a和b,斜邊及斜邊上的高分別為c和h,則面積S可以寫成S=
二、以“變”建構教學,豐富課堂教學模式
轉變課堂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學效果.在對某個單元教學之前,教師應考慮將每個章節(jié)的知識分為兩個教學段落,或者三個教學段落,以便階段性地落實教學效果.如圖3所示是一個單元教學結構圖.
新課教學中應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合作學習為主線、教學效果為主旨的教學方式,切實關注學生的課堂感受,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策略,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多樣化的互動方式(提問、生活實例分享、游戲、師生角色互換等)來調動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
在一個新課教學結束之后,根據(jù)學生所學內容,可以立足雙基、適當拓展為原則進行了一個階段性測試,時間以30分鐘為宜,測試結束后收齊試卷于課后批改打分,并對錯誤率較高的試題一一列出,以便在“習題課(錯題課)”上使用.一堂課的時間一般為45分鐘,可利用剩余的10~15分鐘的時間對試卷進行簡要講評,通過多媒體將試卷內容展示于大屏幕上,由學生點題,教師講評(也可考慮安排小組合作學習5分鐘,由學習小組內部先自行解決部分問題后再由老師講評).每次測驗結束之后,學生討論試題的愿望十分強烈,在這個時候安排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效果顯著.
在一個章節(jié)的教學任務及測試完成之后,有必要進行一堂習題課,也可以叫錯題課.教師可以將前期批改作業(yè)、測試過程中收集到的錯題選擇性地加以展示、變式、拓展,引導學生通過對習題解答,培養(yǎng)學生的糾錯意識、應用意識及創(chuàng)新能力.在課堂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還可安排學生交流避免錯題中的錯誤再次出現(xiàn)的方法、心得,以期達到互相糾錯、相互借鑒的目的.若希望進一步提升學生數(shù)學綜合能力,也可以安排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命題來作為課后作業(yè)或者選為考試試題,提升學生學習成就感.
三、以“勵”貫穿全程,促進各層次學生數(shù)學能力發(fā)展
立足中等,分層教學,適時激勵,切實落實“導優(yōu)輔差”是促進各層次學生數(shù)學能力發(fā)展的有效策略.如果將一個班級的學生按學習成績細分,可分為尖子生、優(yōu)生、中上生、中下生、準后進生及后進生.不同學習水平、學習能力的學生在同一個班級中學習,無論教師立足哪個層次的學生,若無相應分層策略,都將“順得哥情失嫂意”.絕大多數(shù)的數(shù)學教師都會選擇立足中等生開展教學,我亦同意這種思路,但可在課堂練習、合作學習(小組建設時應注意分層教學的需要)適時進行分層教學,這一做法不易操作,需要教師過硬的組織管理能力才能不使分層教學流于形式.在不分班教學的情況下,可行性較強又對提升班級整體教學質量有較大幫助的是合理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導優(yōu)輔差分層教學,輔以相應的激勵機制,教學質量將得以有效提升.
威廉姆·亞瑟·沃德曾說過:“普通教師告訴學生做什么,稱職教師向學生解釋怎么做,出色教師為學生做出示范,最優(yōu)秀教師激勵學生.”為激勵不同層次的學生,我在教學中實行了“數(shù)學學習積分”,學生可以通過課堂的表現(xiàn)、作業(yè)、階段性測試及課外導優(yōu)輔差得到相應的數(shù)學學習積分,并用相應的積分換取不同的獎勵.如,20個積分免一次課外作業(yè),50個積分得到一次教師的家訪表彰,100個積分受邀參加假期在教師家中舉行的聚餐活動等.下表即為班級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積分情況表.
在導優(yōu)方面,因優(yōu)生的學習能力較好、自覺性強,教師可通過建立優(yōu)生學習小組的方式來實施導優(yōu)策略.教師通過以“每日一題”、“你找好題考老師”或“一題多解”等方式引導優(yōu)生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并上交小組學習成果來換取“拓展積分”.而輔差方面就需要教師親自“一對一”落實了,輔差并非教師將后進生集中在一起再講一遍上課的內容,而是將所教知識中基礎和重點以小測的形式來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小測的題量不能多,一般為2~3道基礎題,解答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先解完的學生先找教師面批,對一次性通過小測的學生給予2分的數(shù)學輔導積分,未能一次性通過的學生當面指導訂正,并在準確訂正后給予1分的數(shù)學輔導積分.以上方法將給教師額外增加許多教學工作量,初始執(zhí)行時會有不適應感,長期堅持落實能顯著提高數(shù)學教學成績,但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導優(yōu)輔差要合理控制輔導的時間,不能讓學生產(chǎn)生厭煩感或占用學生過多的課外時間,否則將產(chǎn)生負面影響.
四、以“調”洞悉生情,重視調研學情以調整策略
定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研,可以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調”在本文中有兩點含義,一是調研反饋,二是調整策略.調研近期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情況,可以通過平時的作業(yè)及階段性測試結果反饋得到,也可以通過教師設計調研問卷收集信息,還可以通過課外時間加強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學習動態(tài).當然,最理想的做法是有機地結合以上三種調研方法.
教師要重視對調研所得數(shù)據(jù)、結果的及時分析,形成分析結論,進而調整教學策略.從課堂上知識的復習、錯題課上講解及合作學習的內容到課后的導優(yōu)輔差都要進行調整,使得調整后的教學內容、教學安排及教學策略更合理、更科學,更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為了解學生在學習完成《一次函數(shù)》這個章節(jié)后的學習情況,我制作了一份問卷如下.
《一次函數(shù)》學習問卷
1.對《一次函數(shù)》的學習,目前你有何感受?
2.這個內容作業(yè)及測試卷中你經(jīng)常犯哪些錯誤?
3.你認為老師還應在哪些知識點上加強復習?
4.目前你在數(shù)學學習上需要得到怎樣的幫助?
5.你對老師有何建議?
我將問卷中所反映的問題加以歸類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對函數(shù)定義的理解,一次函數(shù)與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關系,一次函數(shù)的應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學習困難,還建議我在課堂上給他們更多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于是我在習題課(錯題課)上增加釋疑答疑環(huán)節(jié),由學生提出學習疑問,讓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并展示學習成果.我再通過幾何畫板生動地展示一次函數(shù)在數(shù)形結合思想方面的應用,并于導優(yōu)輔差過程中有意識地分層滲透函數(shù)相關思想,使學生在一次函數(shù)的學習中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以“形”召喚學生,以“變”建構教學,以“勵”貫穿全程,以“調“洞悉生情,在四個教學策略的綜合應用下,營造出了學生樂學、好學的學習氛圍,在提升數(shù)學整體教學質量的同時,改變了學生對數(shù)學的畏難情緒,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曾經(jīng)有人這樣說:“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世上并沒有一種藥可以包治百病.教師須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個人教學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以“變”應“萬變”,才能在數(shù)學教學中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提升數(shù)學教學質量.endprint
眾所周知,教學質量是衡量一名教師教學優(yōu)劣的重要標準,是一所學校生存和發(fā)展的生命線.從教近十年,周圍許多同事對大小考試后的教學成績格外緊張,擔心自己的教學成績不盡如人意,焦慮情緒寫在疲憊的臉上.當然,這樣的擔憂源于社會、學校對教師的評價.基于以上原因,教師希望找到一些實用且有效的教學方法、策略來改善教學成績.記得剛剛參加工作的那一年,我何嘗不是為了提升所任教班級的教學成績而艱難摸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幸得許多前輩的悉心指點.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了一些具有一定實效性的教學策略,現(xiàn)與同行分享.
一、以“形”召喚學生,塑造學生喜愛的教師特質
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一個讓學生喜愛的教師的教學實施過程將無比順利.“一個國家的教育能取得什么樣的成就,主要取決于誰是國家的教師以及他們能夠樂于干什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規(guī)劃研究所的羅莎·瑪麗亞·托雷斯的這句話充分說明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因此,要提升我們的教育質量,關鍵在于提升教師個人素質.個人素質不僅是個人任教學科的專業(yè)水平,還包括塑造一些討學生喜愛的教師特質.
一個學生眼中的“萬人迷”教師,應該是一個知識淵博、充滿愛心且幽默風趣的教師.在校園里,每一個教師都是他們所任教班級學生關注的對象,學生會對教師的衣著、談吐、行為等品頭論足,甚至于將這種討論延續(xù)到網(wǎng)絡上.在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教師應與時俱進,注重個人的外在形象,衣著、發(fā)型在體現(xiàn)端莊的同時又不失時代感.通過與家人、
朋友、同事交往中,培養(yǎng)語言的幽默感.在日常教學中,關注自己的教學語言對學生聽課情緒的影響,累計那些能引起學生積極響應的語言及舉止,形成自身的教學風格.舉個例子,如圖1,在Rt△ABC中,兩條直角邊分別為a和b,斜邊及斜邊上的高分別為c和h,則面積S可以寫成S=
二、以“變”建構教學,豐富課堂教學模式
轉變課堂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學效果.在對某個單元教學之前,教師應考慮將每個章節(jié)的知識分為兩個教學段落,或者三個教學段落,以便階段性地落實教學效果.如圖3所示是一個單元教學結構圖.
新課教學中應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合作學習為主線、教學效果為主旨的教學方式,切實關注學生的課堂感受,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策略,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多樣化的互動方式(提問、生活實例分享、游戲、師生角色互換等)來調動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
在一個新課教學結束之后,根據(jù)學生所學內容,可以立足雙基、適當拓展為原則進行了一個階段性測試,時間以30分鐘為宜,測試結束后收齊試卷于課后批改打分,并對錯誤率較高的試題一一列出,以便在“習題課(錯題課)”上使用.一堂課的時間一般為45分鐘,可利用剩余的10~15分鐘的時間對試卷進行簡要講評,通過多媒體將試卷內容展示于大屏幕上,由學生點題,教師講評(也可考慮安排小組合作學習5分鐘,由學習小組內部先自行解決部分問題后再由老師講評).每次測驗結束之后,學生討論試題的愿望十分強烈,在這個時候安排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效果顯著.
在一個章節(jié)的教學任務及測試完成之后,有必要進行一堂習題課,也可以叫錯題課.教師可以將前期批改作業(yè)、測試過程中收集到的錯題選擇性地加以展示、變式、拓展,引導學生通過對習題解答,培養(yǎng)學生的糾錯意識、應用意識及創(chuàng)新能力.在課堂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還可安排學生交流避免錯題中的錯誤再次出現(xiàn)的方法、心得,以期達到互相糾錯、相互借鑒的目的.若希望進一步提升學生數(shù)學綜合能力,也可以安排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命題來作為課后作業(yè)或者選為考試試題,提升學生學習成就感.
三、以“勵”貫穿全程,促進各層次學生數(shù)學能力發(fā)展
立足中等,分層教學,適時激勵,切實落實“導優(yōu)輔差”是促進各層次學生數(shù)學能力發(fā)展的有效策略.如果將一個班級的學生按學習成績細分,可分為尖子生、優(yōu)生、中上生、中下生、準后進生及后進生.不同學習水平、學習能力的學生在同一個班級中學習,無論教師立足哪個層次的學生,若無相應分層策略,都將“順得哥情失嫂意”.絕大多數(shù)的數(shù)學教師都會選擇立足中等生開展教學,我亦同意這種思路,但可在課堂練習、合作學習(小組建設時應注意分層教學的需要)適時進行分層教學,這一做法不易操作,需要教師過硬的組織管理能力才能不使分層教學流于形式.在不分班教學的情況下,可行性較強又對提升班級整體教學質量有較大幫助的是合理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導優(yōu)輔差分層教學,輔以相應的激勵機制,教學質量將得以有效提升.
威廉姆·亞瑟·沃德曾說過:“普通教師告訴學生做什么,稱職教師向學生解釋怎么做,出色教師為學生做出示范,最優(yōu)秀教師激勵學生.”為激勵不同層次的學生,我在教學中實行了“數(shù)學學習積分”,學生可以通過課堂的表現(xiàn)、作業(yè)、階段性測試及課外導優(yōu)輔差得到相應的數(shù)學學習積分,并用相應的積分換取不同的獎勵.如,20個積分免一次課外作業(yè),50個積分得到一次教師的家訪表彰,100個積分受邀參加假期在教師家中舉行的聚餐活動等.下表即為班級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積分情況表.
在導優(yōu)方面,因優(yōu)生的學習能力較好、自覺性強,教師可通過建立優(yōu)生學習小組的方式來實施導優(yōu)策略.教師通過以“每日一題”、“你找好題考老師”或“一題多解”等方式引導優(yōu)生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并上交小組學習成果來換取“拓展積分”.而輔差方面就需要教師親自“一對一”落實了,輔差并非教師將后進生集中在一起再講一遍上課的內容,而是將所教知識中基礎和重點以小測的形式來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小測的題量不能多,一般為2~3道基礎題,解答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先解完的學生先找教師面批,對一次性通過小測的學生給予2分的數(shù)學輔導積分,未能一次性通過的學生當面指導訂正,并在準確訂正后給予1分的數(shù)學輔導積分.以上方法將給教師額外增加許多教學工作量,初始執(zhí)行時會有不適應感,長期堅持落實能顯著提高數(shù)學教學成績,但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導優(yōu)輔差要合理控制輔導的時間,不能讓學生產(chǎn)生厭煩感或占用學生過多的課外時間,否則將產(chǎn)生負面影響.
四、以“調”洞悉生情,重視調研學情以調整策略
定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研,可以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調”在本文中有兩點含義,一是調研反饋,二是調整策略.調研近期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情況,可以通過平時的作業(yè)及階段性測試結果反饋得到,也可以通過教師設計調研問卷收集信息,還可以通過課外時間加強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學習動態(tài).當然,最理想的做法是有機地結合以上三種調研方法.
教師要重視對調研所得數(shù)據(jù)、結果的及時分析,形成分析結論,進而調整教學策略.從課堂上知識的復習、錯題課上講解及合作學習的內容到課后的導優(yōu)輔差都要進行調整,使得調整后的教學內容、教學安排及教學策略更合理、更科學,更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為了解學生在學習完成《一次函數(shù)》這個章節(jié)后的學習情況,我制作了一份問卷如下.
《一次函數(shù)》學習問卷
1.對《一次函數(shù)》的學習,目前你有何感受?
2.這個內容作業(yè)及測試卷中你經(jīng)常犯哪些錯誤?
3.你認為老師還應在哪些知識點上加強復習?
4.目前你在數(shù)學學習上需要得到怎樣的幫助?
5.你對老師有何建議?
我將問卷中所反映的問題加以歸類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對函數(shù)定義的理解,一次函數(shù)與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關系,一次函數(shù)的應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學習困難,還建議我在課堂上給他們更多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于是我在習題課(錯題課)上增加釋疑答疑環(huán)節(jié),由學生提出學習疑問,讓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并展示學習成果.我再通過幾何畫板生動地展示一次函數(shù)在數(shù)形結合思想方面的應用,并于導優(yōu)輔差過程中有意識地分層滲透函數(shù)相關思想,使學生在一次函數(shù)的學習中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以“形”召喚學生,以“變”建構教學,以“勵”貫穿全程,以“調“洞悉生情,在四個教學策略的綜合應用下,營造出了學生樂學、好學的學習氛圍,在提升數(shù)學整體教學質量的同時,改變了學生對數(shù)學的畏難情緒,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曾經(jīng)有人這樣說:“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世上并沒有一種藥可以包治百病.教師須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個人教學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以“變”應“萬變”,才能在數(shù)學教學中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提升數(shù)學教學質量.endprint
眾所周知,教學質量是衡量一名教師教學優(yōu)劣的重要標準,是一所學校生存和發(fā)展的生命線.從教近十年,周圍許多同事對大小考試后的教學成績格外緊張,擔心自己的教學成績不盡如人意,焦慮情緒寫在疲憊的臉上.當然,這樣的擔憂源于社會、學校對教師的評價.基于以上原因,教師希望找到一些實用且有效的教學方法、策略來改善教學成績.記得剛剛參加工作的那一年,我何嘗不是為了提升所任教班級的教學成績而艱難摸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幸得許多前輩的悉心指點.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了一些具有一定實效性的教學策略,現(xiàn)與同行分享.
一、以“形”召喚學生,塑造學生喜愛的教師特質
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一個讓學生喜愛的教師的教學實施過程將無比順利.“一個國家的教育能取得什么樣的成就,主要取決于誰是國家的教師以及他們能夠樂于干什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規(guī)劃研究所的羅莎·瑪麗亞·托雷斯的這句話充分說明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因此,要提升我們的教育質量,關鍵在于提升教師個人素質.個人素質不僅是個人任教學科的專業(yè)水平,還包括塑造一些討學生喜愛的教師特質.
一個學生眼中的“萬人迷”教師,應該是一個知識淵博、充滿愛心且幽默風趣的教師.在校園里,每一個教師都是他們所任教班級學生關注的對象,學生會對教師的衣著、談吐、行為等品頭論足,甚至于將這種討論延續(xù)到網(wǎng)絡上.在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教師應與時俱進,注重個人的外在形象,衣著、發(fā)型在體現(xiàn)端莊的同時又不失時代感.通過與家人、
朋友、同事交往中,培養(yǎng)語言的幽默感.在日常教學中,關注自己的教學語言對學生聽課情緒的影響,累計那些能引起學生積極響應的語言及舉止,形成自身的教學風格.舉個例子,如圖1,在Rt△ABC中,兩條直角邊分別為a和b,斜邊及斜邊上的高分別為c和h,則面積S可以寫成S=
二、以“變”建構教學,豐富課堂教學模式
轉變課堂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學效果.在對某個單元教學之前,教師應考慮將每個章節(jié)的知識分為兩個教學段落,或者三個教學段落,以便階段性地落實教學效果.如圖3所示是一個單元教學結構圖.
新課教學中應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合作學習為主線、教學效果為主旨的教學方式,切實關注學生的課堂感受,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策略,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多樣化的互動方式(提問、生活實例分享、游戲、師生角色互換等)來調動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
在一個新課教學結束之后,根據(jù)學生所學內容,可以立足雙基、適當拓展為原則進行了一個階段性測試,時間以30分鐘為宜,測試結束后收齊試卷于課后批改打分,并對錯誤率較高的試題一一列出,以便在“習題課(錯題課)”上使用.一堂課的時間一般為45分鐘,可利用剩余的10~15分鐘的時間對試卷進行簡要講評,通過多媒體將試卷內容展示于大屏幕上,由學生點題,教師講評(也可考慮安排小組合作學習5分鐘,由學習小組內部先自行解決部分問題后再由老師講評).每次測驗結束之后,學生討論試題的愿望十分強烈,在這個時候安排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效果顯著.
在一個章節(jié)的教學任務及測試完成之后,有必要進行一堂習題課,也可以叫錯題課.教師可以將前期批改作業(yè)、測試過程中收集到的錯題選擇性地加以展示、變式、拓展,引導學生通過對習題解答,培養(yǎng)學生的糾錯意識、應用意識及創(chuàng)新能力.在課堂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還可安排學生交流避免錯題中的錯誤再次出現(xiàn)的方法、心得,以期達到互相糾錯、相互借鑒的目的.若希望進一步提升學生數(shù)學綜合能力,也可以安排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命題來作為課后作業(yè)或者選為考試試題,提升學生學習成就感.
三、以“勵”貫穿全程,促進各層次學生數(shù)學能力發(fā)展
立足中等,分層教學,適時激勵,切實落實“導優(yōu)輔差”是促進各層次學生數(shù)學能力發(fā)展的有效策略.如果將一個班級的學生按學習成績細分,可分為尖子生、優(yōu)生、中上生、中下生、準后進生及后進生.不同學習水平、學習能力的學生在同一個班級中學習,無論教師立足哪個層次的學生,若無相應分層策略,都將“順得哥情失嫂意”.絕大多數(shù)的數(shù)學教師都會選擇立足中等生開展教學,我亦同意這種思路,但可在課堂練習、合作學習(小組建設時應注意分層教學的需要)適時進行分層教學,這一做法不易操作,需要教師過硬的組織管理能力才能不使分層教學流于形式.在不分班教學的情況下,可行性較強又對提升班級整體教學質量有較大幫助的是合理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導優(yōu)輔差分層教學,輔以相應的激勵機制,教學質量將得以有效提升.
威廉姆·亞瑟·沃德曾說過:“普通教師告訴學生做什么,稱職教師向學生解釋怎么做,出色教師為學生做出示范,最優(yōu)秀教師激勵學生.”為激勵不同層次的學生,我在教學中實行了“數(shù)學學習積分”,學生可以通過課堂的表現(xiàn)、作業(yè)、階段性測試及課外導優(yōu)輔差得到相應的數(shù)學學習積分,并用相應的積分換取不同的獎勵.如,20個積分免一次課外作業(yè),50個積分得到一次教師的家訪表彰,100個積分受邀參加假期在教師家中舉行的聚餐活動等.下表即為班級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積分情況表.
在導優(yōu)方面,因優(yōu)生的學習能力較好、自覺性強,教師可通過建立優(yōu)生學習小組的方式來實施導優(yōu)策略.教師通過以“每日一題”、“你找好題考老師”或“一題多解”等方式引導優(yōu)生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并上交小組學習成果來換取“拓展積分”.而輔差方面就需要教師親自“一對一”落實了,輔差并非教師將后進生集中在一起再講一遍上課的內容,而是將所教知識中基礎和重點以小測的形式來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小測的題量不能多,一般為2~3道基礎題,解答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先解完的學生先找教師面批,對一次性通過小測的學生給予2分的數(shù)學輔導積分,未能一次性通過的學生當面指導訂正,并在準確訂正后給予1分的數(shù)學輔導積分.以上方法將給教師額外增加許多教學工作量,初始執(zhí)行時會有不適應感,長期堅持落實能顯著提高數(shù)學教學成績,但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導優(yōu)輔差要合理控制輔導的時間,不能讓學生產(chǎn)生厭煩感或占用學生過多的課外時間,否則將產(chǎn)生負面影響.
四、以“調”洞悉生情,重視調研學情以調整策略
定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研,可以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調”在本文中有兩點含義,一是調研反饋,二是調整策略.調研近期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情況,可以通過平時的作業(yè)及階段性測試結果反饋得到,也可以通過教師設計調研問卷收集信息,還可以通過課外時間加強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學習動態(tài).當然,最理想的做法是有機地結合以上三種調研方法.
教師要重視對調研所得數(shù)據(jù)、結果的及時分析,形成分析結論,進而調整教學策略.從課堂上知識的復習、錯題課上講解及合作學習的內容到課后的導優(yōu)輔差都要進行調整,使得調整后的教學內容、教學安排及教學策略更合理、更科學,更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為了解學生在學習完成《一次函數(shù)》這個章節(jié)后的學習情況,我制作了一份問卷如下.
《一次函數(shù)》學習問卷
1.對《一次函數(shù)》的學習,目前你有何感受?
2.這個內容作業(yè)及測試卷中你經(jīng)常犯哪些錯誤?
3.你認為老師還應在哪些知識點上加強復習?
4.目前你在數(shù)學學習上需要得到怎樣的幫助?
5.你對老師有何建議?
我將問卷中所反映的問題加以歸類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對函數(shù)定義的理解,一次函數(shù)與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關系,一次函數(shù)的應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學習困難,還建議我在課堂上給他們更多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于是我在習題課(錯題課)上增加釋疑答疑環(huán)節(jié),由學生提出學習疑問,讓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并展示學習成果.我再通過幾何畫板生動地展示一次函數(shù)在數(shù)形結合思想方面的應用,并于導優(yōu)輔差過程中有意識地分層滲透函數(shù)相關思想,使學生在一次函數(shù)的學習中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以“形”召喚學生,以“變”建構教學,以“勵”貫穿全程,以“調“洞悉生情,在四個教學策略的綜合應用下,營造出了學生樂學、好學的學習氛圍,在提升數(shù)學整體教學質量的同時,改變了學生對數(shù)學的畏難情緒,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曾經(jīng)有人這樣說:“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世上并沒有一種藥可以包治百病.教師須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個人教學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以“變”應“萬變”,才能在數(shù)學教學中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提升數(shù)學教學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