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清華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五年制高職公共課程《實用化學》的教學現狀,提出了對《實用化學》教學改革的一些思路。
關鍵詞: 五年制高職 《實用化學》 教學改革 教學思路
一、五年制高職《實用化學》教學現狀
《實用化學》作為五年制高職教育的公共課程,主要具有三個功能[1]:1.掌握必要的化學學科基本知識,提高學生素質;2.為學習專業(yè)課打好基礎;3.為學生今后繼續(xù)學習和職業(yè)變更奠定基礎。在職業(yè)教育的實踐中,《實用化學》這門課程對于絕大多數的專業(yè)來說,實際用處不大,專業(yè)所需的化學知識涉及很少。由于近年來職業(yè)學校生源質量下降,學生基礎差、底子薄的情形日益突出,不少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只求學到一些專業(yè)技能,畢業(yè)后能找到一份相應的工作,對于《實用化學》這門課程的學習無所謂。鑒于以上原因,考慮到專業(yè)教學學時緊張,一些學校采取了一再縮減《實用化學》教學課時的方法,有的甚至取消了這門課程。
化學教育不僅應為專業(yè)服務,更應體現公民素質教育的要求。近幾年來,化學學科的發(fā)展非???,化學在工程技術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凸顯。很難想象,一個對化學缺乏起碼認知的人,怎能適應現代社會的工作和生活。高職教育是培養(yǎng)高素質勞動者的,這些勞動者必須具備作為中心學科之一的化學的基本知識。
化學教育將義不容辭地肩負起提高全民化學素養(yǎng)的歷史重任。目前,高職教育中淡化化學教育的做法是有欠缺的,必須正確認識化學教育在五年制高職教育中的重要性,應把化學教育的指導思想上升到提高全民素質教育的高度[2],應把著眼于培養(yǎng)適應新世紀生活的公民作為化學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使他們懂得跟化學密切相關的諸如環(huán)境保護、新材料、能源和資源的利用、衛(wèi)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識。
二、五年制高職《實用化學》教學改革思路
1.優(yōu)化教材內容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課程內容的選擇應當注重面向學生的實際生活,首先要能讓學生喚醒實際生活經驗。因為不同學生對實際生活經驗的興趣是不同的;鮮活的實際生活經驗能為后續(xù)學習的內容建立“橋梁”,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簡單化”,降低學生學習新內容的難度,促進概念的理解和消化。其次,教師要善于根據實際生活對教材進行處理。一方面教材內容不能滯后于學生的實際生活,使教材中的普遍性知識與廣大學生特定的生活經驗相聯(lián)系,從而達到面向生活的目的。另一方面學生的實際生活存在地區(qū)差異,教師應當將教材內容與所教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踐行“從生活走向化學”的教學理念。具體而言,學校對許多非專業(yè)《實用化學》課程的安排都是自開課,教師可以自行選取教材,這就需要:(1)降低理論要求,重視基礎知識:高職學生基礎較差,可選取中學化學基礎知識,如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電解質溶液等,加深對化學基礎知識的理解。(2)突出知識應用:在選取教材的同時應適時添加與現實生活、經濟、科技發(fā)展密切聯(lián)系的實事焦點、動態(tài),保持與時代同步,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學習技能,而且能增強學生學習動能。如能源、環(huán)境等。(3)重視實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初中學生對化學的興趣來源是實驗,實驗的安排是必不可少的,有條件的可以改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同時可以選取電子教材、多媒體教學課件等構建教學的立體化。
2.改進教學方法
針對五年制《實用化學》教學的特點,一是要優(yōu)化課程導入,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教學時應該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選擇生動有趣的、學生身邊的、有利于學生探索的事物,創(chuàng)設鮮明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教學效果。例如,在講簡單有機物乙烯性質時,可先對學生提問:金黃色的香蕉是怎么成熟的呢?北方的人能吃到南方又甜又香的香蕉,人們是怎樣做到長途運輸而不讓香蕉腐爛的嗎?如果有已經腐爛的蘋果,則必須馬上把它從裝蘋果的袋中挑出來扔掉,否則,剩下的蘋果也會很快腐爛,又是怎么回事呢?諸如此類,很快就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下來,可讓學生每5-7人分成1個小組,針對剛提的問題展開討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最后,由老師總結并講授化學性質及原理。
二是要重視知識聯(lián)系,促進知識遷移。如果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時,認知結構中具備了同化所學新知識的觀念,就可以說學生具備了學習新知識的儲備?,F代課程教學理念提示我們,教材內容應該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瘜W在日常生活領域和社會領域中的應用和滲透非常廣泛。正是由于化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關聯(lián),化學教學應該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反映學生渴求學習化學知識的愿望。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不僅可以作為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感性基礎,為學生提供學習化學知識的情境,還可以作為化學概念表征的原型,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還可作為化學問題解決的對象。
3.改進傳統(tǒng)課堂
現代高職教育培養(yǎng)的是知、技、意三個方面,知是知識,包括文化基礎知識、專業(yè)基礎知識、專業(yè)知識和現代科技知識等;技即技能,包括專業(yè)技術能力、社會能力、工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意即態(tài)度和情感[3]?!秾嵱没瘜W》研究的是和與人們的生活、工作密不可分的身邊所有的物質,學生身邊所有的地方都可以是《實用化學》的課堂。比如:講到第八章化學與環(huán)境時,可以把課堂放到室外,讓學生充分感受什么是環(huán)境,身邊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出現了什么樣的問題,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并且懂得日常中我們該如何保護環(huán)境。一直以來,非專業(yè)化學課程特別是實驗都處于從屬、不受重視的地位,評定學生化學課成績以理論考試成績?yōu)橐罁F鋵?,化學實驗操作技能培養(yǎng)也是與五年制高職培養(yǎng)目標相符的。很多學生對實驗室和很多東西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東看看,西摸摸,卻不知道犯了實驗室的大忌,很多藥品是有毒或是具有強腐蝕性的,必須首先讓學生樹立較強的安全意識,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排除安全隱患,學會保護自己和他人。《實用化學》教學時可以把課堂放在實驗室或研究所,正確識別化學物品的物理、化學性質和使用時的注意事項,認識火源的性質和正確選用滅火器,掌握滅火常識等。還可以把課堂安排到校外相關單位進行現場實習,如: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進行現場教學,了解哪些設備采用了哪些原理,哪里用到了所學的知識,等等。
4.改革考評方式
職業(yè)教育“以就業(yè)為導向”,強調學生的綜合能力、適應崗位及市場變化的能力。在《實用化學》教學實踐中,應大力改革傳統(tǒng)的以期末考試為主的考核方式,采取綜合過程參與、資料呈現、合作學習、成果匯報等各方面考評的方式,由教師與學生全過程共同參與評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強化學習效果?!秾嵱没瘜W》課程特別是前四章基礎理論部分內容多、實用性強,需記憶的知識占較大篇幅,如果采取傳統(tǒng)的靠死記硬背對付考試的方法,那么考試過后大多會遺忘,學習效果差。通過這種改革考評方式,可促使學生親自搜索相關資料,用搜索的知識準備相關道具,用親手制作的道具說明相關知識。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學生都在主動思考、親自動手,在實踐中將各知識點進行融合和綜合,這樣既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使他們牢固掌握課本及課外的化學知識。
只有努力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才能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師不僅組織好整個教學過程,而且要知識廣博。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不斷加強鉆研,適應教育教學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王淑芳,周大農.《實用化學》的編寫思路、特色和使用說明[J].職教通訊,2002(6):30-31.
[2]陳學姝.對五年制高職化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等職業(yè)教育,2008(29):6-7.
[3]陳美潔.五年制高職化學教學改革[J].才智,2010(27):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