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斯琴
摘 要: 當前科技日新月異,社會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育不再是教師向學生傳播知識與技能這一單純行為,而是在言傳身教中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等綜合素質。目前,音樂課已經逐步受到了重視,即可以依托音樂課堂這一平臺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本文探討了如何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保留傳統(tǒng)教育的精髓,同時對課堂教學大膽創(chuàng)新等問題。
關鍵詞: 新課改 初中音樂課 教學方式
一、引言
音樂是一種通過聽覺實現(xiàn)的藝術形式,能夠反映現(xiàn)實生活、表達情緒等。這一藝術形式較為抽象,因此在教育時,教師要注重學生個體的自主感悟,而不是一味地灌輸。在初中學校中,音樂作為一門非主要科目,一直以來得不到重視,同時教師在觀念上認為分數(shù)決定學生的音樂水平。初中音樂課堂應作出相應轉變,以適應新課改的大背景。
二、調整教學計劃
1.增加樂理知識的部分內容。學生對樂理知識通常有較為強烈的學習欲望,為此,教師應適當?shù)貍魇谶@部分知識,如節(jié)奏與節(jié)拍、唱名和音名、不同曲式和不同結構等。這類知識能夠在學生自己學習歌曲和樂器及聆聽音樂時有效地發(fā)揮一定的作用。
2.增添學生身邊的音樂曲目。當前,我國音樂書本中囊括的音樂種類與曲目十分豐富,如西方音樂和我國民族音樂、交響樂和歌劇音樂、巴洛克與浪漫主義等,這類音樂在基調上都是十分嚴肅和經典的,對大部分學生的吸引力有限。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和通俗音樂等在音樂教材中所講述的部分少之又少。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對音樂有興趣,但對音樂課沒有興趣,甚至學生上課都不想帶書等問題。因此,加入流行音樂和通俗音樂,在客觀上符合時代的發(fā)展潮流,在主觀上順應了學生的興趣和需要。
3.增加學生自己的演出欣賞。音樂教材和課堂所播放的音樂通常都是名家大作,這類作品誠然十分優(yōu)美,無論是在演奏難度還是在審美價值上都屬上品。但是對于學生而言,這類作品缺乏一定的時代感和親切感,不少學生原本對音樂有很高的興趣,卻沒有一定的自信心。因此,教師要增加學生的音樂表演機會,在實戰(zhàn)中提高其自信心和音樂素養(yǎng)。
三、改進教學策略
1.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不喜歡教師在課堂上搞“專制”和“一言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音樂課本身的特點和屬性決定了其是一門需要交流且適合交流的科目。
比如:在樂理知識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將原本枯燥的樂理知識融入一些小游戲中,進行節(jié)奏訓練,讓學生用“身體”打拍子。這樣,既可以使課堂整體氣氛轉向輕松與活潑等利于學生集中精神的層面,又可以使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培養(yǎng)節(jié)奏感。
又比如:在聲樂的學習與練習中,教師教給學生有趣的練聲技巧,讓學生在玩中學?;蛘咴谝魳返蔫b賞過程中,給予學生模仿和表演的機會,讓其在表演中更加深刻地了解作品的主旨和內涵。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要更多地了解學生希望學到什么,不斷調整與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計劃。
2.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在初中音樂課本上,一般都會有配套的光盤,卻基本上成為擺設,而且學生不滿足于此。因此,要想使音樂欣賞對學生有更強的吸引力,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和多媒體等高科技手段。
比如:講到歌劇和音樂劇時,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找到《歌劇魅影》的主題曲MV,讓學生從中感悟何為歌劇。
又比如:教師可以自己準備多媒體課件,在課件里放置音樂或者視頻等,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加感興趣、更加直觀地學到知識,還可以使整個課堂被控制在原本的計劃以內。音樂鑒賞課程處于優(yōu)美的氛圍中,甚至許多原本不喜歡音樂課的學生都會更有興趣,無形中提高鑒賞課的教學質量。
3.拓展音樂教學的空間。在學校范圍內,可以有更多的音樂活動。比如可以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年度班級合唱大賽、樂器大賽、舞蹈比賽、主持人比賽、“校園好聲音”校園歌手大賽和其他才藝展示的比賽或平臺等。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這些活動進行有目的性和針對性的宣傳,動員原本有音樂基礎的學生參加比賽,鼓勵對音樂表演有強烈愿望和天賦的學生參加比賽等。還可以對已經報名參賽的學生進行專業(yè)輔導,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在比賽中發(fā)揮的實力,另一方面可以借由這一機會培養(yǎng)學生音樂方面的理解能力。
四、改進管理策略
1.加大對既有音樂教師的培訓力度,致力于“人才強教”理念的實現(xiàn)。不斷提高其整體素質,增強教師隊伍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2.在學校建立起對音樂教材、教具和各項設備器材的管理體系,著重保護學校的音樂教學財產,同時提高對音樂的重視程度,不斷調動音樂教師的積極性。
五、結語
音樂是個體之間思想的交流、靈魂的碰撞,音樂教學應該注重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和理解,從身邊出發(fā),把握住音樂的骨架,不斷探求音樂的精髓。通過對音樂課堂教學形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轉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史洪敏.優(yōu)化教學方式,適應初中音樂課改新形勢[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11.
[2]趙麗娟.淺談素質教育下優(yōu)化教學的思考[J].藝術研究,2009,3.
[3]陳雪梅.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