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廣
作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注意學生的人身安全,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是開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條件。家長將孩子交給我們,只有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家長才能放心。那么作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應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班級安全管理呢?筆者結(jié)合自身實踐,對班級安全教育的有效性淺談如下。
一、符合人的心理是有效開展安全教育的前提
安全教育是否有效,往往不是其內(nèi)容,而是其形式能否被人接受。例如會議形式的長篇大論式的教育,內(nèi)容再好,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人的心理有補償作用,對于持相同意見的人,說自己好聽話的人易于接受;對于與自己性格相異的人,往往也愿意結(jié)交接受。當進行個體安全教育時,如果忽視這種心理,自認為“打是疼,罵是愛”,一味地批評,到頭可能就會得到“付出很多,收獲甚少”的結(jié)果。因此,教育要“潤物細無聲”,采取多種易于接受的形式,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二、開展有效的安全教育,營造溫馨的文化氛圍,讓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安全教育工作中應講究以人為本,注入人性化色彩。例如,在教室的墻上貼上親切溫馨的安全標語:“珍愛生命,關注安全”;利用節(jié)假日在黑板上書寫安全警示和祝福語;結(jié)合每次的班級板報、戶外宣傳欄等宣傳陣地,處處用一小角落,以生動的圖片配上溫馨的安全警示話語,常可觸動師生的心弦;從網(wǎng)上下載一些關于安全常規(guī)教育主題的順口溜或兒歌,利用音樂課教學生們傳唱,使他們將安全銘記在心,一生受用;利用班會,通過多媒體播放各種內(nèi)容的安全教育專題視頻文件,一個個鮮活的實例都能讓學生一次次銘記、感動;利用體育課,為學生設計多種可能發(fā)生的情景,測試孩子的反應能力,在游戲中掌握自護自救本領。
三、開展有效的安全教育,準確把握學生心理活動規(guī)律和思想脈搏,做到超前防范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首先要學會“備學生”,即深入了解本班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規(guī)律,學生的個性性格和心理特征,家庭背景及狀況,掌握大多數(shù)學生在一個月、一學期、一學年中的基本思想行為特征,做到超前確立安全教育主題,從而達到防范目的。如果你是新班班主任,那么9月~10月份就是安全問題的高發(fā)期,因為一年級新生常會因為確定自己的“勢力范圍”,產(chǎn)生打架斗毆的惡性事件;如果你是畢業(yè)班的班主任,那么4月~6月份就是安全問題的高發(fā)期,因為畢業(yè)班群體心理通常處于焦躁不安狀態(tài),校園內(nèi)部將會出現(xiàn)想報復清算的,甚至想最后撈一把的安全問題。作為班主任應當掌握相關的規(guī)律,有目的、分階段進行安全教育,這樣才能做到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做到有的放矢。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不能只一味地追求教學質(zhì)量,而忽視了學生的法制教育,理想前途教育,人生價值取向等教育。我們在追求教學質(zhì)量的同時,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和心理健康素質(zhì)。只有這樣,堅持不懈,始終如一的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使班級秩序穩(wěn)定使學生健康成長。
(河北省冀州市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