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秀娟
摘 要 合作學習作為新型課堂教學理論和策略,能夠優(yōu)化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技能。本文從合作學習的視角出發(fā),將其應用在中學英語教學課堂中。通過觀察和分析,對合作學習的內涵、特點及實施環(huán)節(jié)等方面進行探討,并對實踐中遇到的常見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途徑。
關鍵詞 合作學習 中學 英語教學 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合作學習的基本含義
合作學習理論,起源于20世紀的社會心理學研究。在70年代的美國得到廣泛的認可,被認為是一個具有實效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模式。到了80年代中期,合作學習在歐美國家被廣泛認可,逐步發(fā)展成為一種教學策略。合作學習是在教師參與并指導下,以學習小組為基本模式,利用教學中所產生的動態(tài)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小組成員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為評價標準,并對小組成員的情感、認知、自信心、同伴關系等產生積極影響的教學活動。合作學習極大地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從而彌補了班級教學制下一般教學的局限性。這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而且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2 在英語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合作學習擺脫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教師與學生的單向交流,強調以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為核心來開展教學。因此,該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技能,還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首先,合作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技能。英語課堂不僅僅是一個語言材料的輸入過程,而是應利用多種多樣的合作學習模式將語言輸入信息投入到實踐中去,這是一個全面提高英語聽、說、讀、寫的過程。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全面而準確地學習、掌握英語課堂知識,更有助于學生運用英語語言的綜合技能的提高。其次,合作學習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在合作學習指導下,由單向的師生交流轉為多向的生生交際活動,這將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在學習小組學習活動中增強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從而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3 運用合作學習的英語課堂實踐分析
合作學習按照“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教師可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精心設置課堂內容,積極引導,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主動、協(xié)作精神。根據(jù)英語教學課堂實施的步驟,以下主要從三個方面對合作教學模式進行簡述。
3.1 教師精講
合作式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都是以教師講解為開始,但是兩者卻截然不同。合作式教學模式下的教師講解主要是發(fā)揮引導和定向作用,即告訴學生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講解過程中不但要做到精講,還要根據(jù)實際教學內容來講解學習技巧。既要重點突出,富有啟發(fā)性,又要做到提綱挈領,運用多種教學輔助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要求學生閱讀了全部英語材料的基礎上,根據(jù)各個合作小組的實際活動內容和形式進行技巧指導,并提出相應的合作學習建議,從而把教學逐步引向深入。
3.2 分配合作小組任務
教師首先對教學內容進行分解,然后將其分配給各個合作學習小組并落實到小組的每位成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應根據(jù)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來編排小組數(shù)量和每個小組的人數(shù)。在制定學習任務時,不但要注意趣味性,還要盡量地選擇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接近真實的交際場景,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同時滿足學習的需要。
3.3 小組學習與討論
學生通過小組學習和討論來共同掌握老師講解的知識點并形成共同的小組學習產品。在這一過程中,老師以一名小組成員的身份可以參與到合作小組活動中,或是巡回于各合作小組之間,幫助學生們解決組內或組間出現(xiàn)的分歧,確保每個合作小組都能圓滿地完成學習任務。在小組學習和討論活動中,主要采用的三種形式:(1)角色扮演。通過設置真實的語言場景,運用所需掌握的英語語言知識,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來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2)小組協(xié)作。在合作小組活動中,小組成員不但要完成各自的分配任務,小組成員間還要相互協(xié)作來幫助組內的其他成員來共同完成某項復雜的學習任務,并最終形成小組一致的產品。(3)小組討論。小組討論不僅可以使學習小組成員間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地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還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這也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4 對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思考與展望
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英語教學方式,有著傳統(tǒng)學習方式不可替代的優(yōu)點。但作為新型學習方式,在實際教學中還會遇到一些問題。例如,機械編組。有部分教師按照一成不變的四人小組討論或六人小組討論模式來開展教學,忽視多種方式的靈活運用;重視合作學習的開展,忽視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盲目推廣和應用合作學習形式,卻不考慮教學內客、學生數(shù)量、教師空間等客觀因素是否適宜。其次,對合作學習的技能指導不夠。在英語教學中,有部分教師仍過分專注于幫助學生解決一些知識性的問題,而忽略對學生合作技能的指導,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了合作小組活動的教學效果。
下面試探討以上問題的解決途徑。首先,促使小組成員形成正相互依賴關系。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并按照每個學生所長及興趣愛好來指導組內分工。其次,重視對合作小組的技能指導。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合作性的思考題,學生通過實際的合作操作來學會合作技能。同時,教師要加強對合作方法的指導,教會學生怎樣去學習,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更高質量地完成學習任務。
參考文獻
[1] 龐國斌.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
[2] 王坦.合作學習——原理與策略[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
[3] 吳盤生.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