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安虎
摘 要:語文是人們進行交際和思維最重要的工具,語文課堂教學是語文教育的核心。自2001年教育部頒布《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后,全國的語文教師積極投身新課改,參與新課程的實驗與推廣。但教師必須清醒地看到要真正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仍需要語文教師作出不懈的努力。
關鍵詞:課程標準;課堂教學;教學理念
江蘇的青年特級教師孫雙金老師在《孫雙金語文教學藝術》一書中談到,當前語文課上多了三“氣”,少了三“氣”。一多“死氣”,課堂上死氣沉沉,氣氛沉悶;二多“呆氣”,學生原本閃閃發(fā)亮的眼睛黯然失色,臉上充滿疑惑不解的神色;三多“暮氣”,十來歲的兒童本該生氣勃勃,可課堂上的學生一個個像小老頭似的,無精打采。少了三“氣”,即一少“生氣”,課堂上很少見學生生動活潑的場景;二少“靈氣”,很少看到學生在課堂上眼睛充滿靈氣;三少“朝氣”,兒童是早晨七八點鐘的太陽,本該朝氣蓬勃。因此,我認為語文教師要努力建構(gòu)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一、充分尊重充滿活力的教學理念
建構(gòu)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首先必須有相應的新課程理念作支撐。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的第四條基本理念做了這樣的闡明:“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并作出了具體的解釋:“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應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并能夠根據(jù)社會的需求不斷地自我調(diào)節(jié)、更新發(fā)展?!绷硗?,在新課標中還體現(xiàn)了語文課堂教學是學生富有個性化的活動和發(fā)展的過程,是學生自主參與的過程,尊重并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等基本理念。
二、注重營造充滿活力的教學情境
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需要充滿活力的教學情境導入,使學生在上課伊始既保持旺盛的活力,同時也讓這種活力貫穿于整堂課之上。
這種情境可以以故事來展現(xiàn),可以以辯論起始,也可以以師生問候開頭;可以用優(yōu)美流暢的語言娓娓道來,可以用激情澎湃的語言來感染,也可以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來激活。讓學生從充滿激情的情緒中走進民主、平等的師生對話中,教師在對話中盡量尊重每一個學生,充分尊重他們的興趣、選擇和獨立的見解,多一份“協(xié)商”,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必說,將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引入一種活躍狀態(tài)。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只要努力去實踐、去探索、去研究、去發(fā)現(xiàn),時時用我們的激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用我們的智慧去開啟學生的智慧,我們的課堂一定會成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