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楊月
摘 要:斯賓諾莎哲學倡導通過直觀知識引導人們追求一種永恒的幸福,只有通過人自身的知識能力才能克服阻礙達到幸福之路的激情,使心靈與自然合而為一,最終獲得最高的拯救和福祉,通往最高的幸福。
關鍵詞:實體;上帝;知識;情感;幸福
引言
幸福是一個復雜并且多元的概念,幸福因人而已,對于幸福到底有沒有確定的標準,有什么因素影響著我們的幸福,何以獲得圓滿境界的幸福。斯賓諾莎認為,只有認識神才能通往最高德性,直覺是最好的方式。要產(chǎn)生對神的理智的愛,直覺知識是其必不可缺的條件,因為對神理智的愛是通過認識所達到的最高的道德境界。他認為幸福就是對永恒不變東西的追求,是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和獲得之后,便可以永遠享受的無上的快樂。
一、 幸福是對上帝的愛及其把握
現(xiàn)世的人會認為幸福只是物質(zhì)上的充裕,感官上的享受,一生無憂無慮,然而這在斯賓諾莎看來,這些東西都不是永恒的。他認為上帝是宇宙間唯一的實體。認為上帝即自然,是產(chǎn)生自然的自然,也就是自然本身固有的、產(chǎn)生和規(guī)定宇宙中一切具體事物的力量和規(guī)律,并且他把實體定義為是“在自身內(nèi)在存在并通過自身被認識的東西”。
然而在斯賓諾莎心中“上帝”又是怎么樣的,他把上帝定義為“產(chǎn)生自然的自然和被自然產(chǎn)生的自然”。產(chǎn)生自然的自然,我們理解為這樣一種存在:不需要任何在它之外的東西,而只是僅僅通過其自身我們可以清楚而明晰地理解它,這亦就是上帝。斯賓諾莎指出:產(chǎn)生自然的自然是指存在并通過自身被認識的東西,或者指表示一種本質(zhì)屬性,而這種屬性是關于實體的永恒無限的。但被自然產(chǎn)生的自然是指出于上帝或上帝的任何屬性的必然性的一切事物,換言之就是上帝的屬性的全部樣態(tài)。在斯賓諾莎看來,上帝即自然,上帝的力量是自然的力量,上帝的指令就是自然的法則規(guī)律。上帝是存在物,一個被斷定為具有一切或無限多屬性的存在物,其中每一種屬性在其自類中皆是無限圓滿的。萬物是同等地存在于神的無限理智之中的。因此萬物的第一因,也是自因就是上帝。既然一切東西都內(nèi)在于上帝,沒有上帝就沒有任何事物的存在,也不能認識任何東西,那么我們?nèi)祟愖鳛閷嶓w的一個樣式而存在于上帝之內(nèi),我們被認識,以及認識事物。具有最高的圓滿性的是上帝,因此具有固有性,享有最高的幸福。而人類作為上帝的樣式存在上帝之內(nèi)就有可能認識到幸福并享受到上帝的圓滿性及其最高幸福。幸福就是在對上帝即自然的法則規(guī)律中才能獲得,此處我可以理解為,幸福就是對上帝的愛以及把握。
二、 要獲得幸福的前提條件
上文提到我們?nèi)祟愖鳛閷嶓w的樣式而存在著,斯賓諾莎說到“人是由某些樣式所組成”,心靈作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也作為樣式而存在,它是思想的的樣式,它是有關于個別事物的知識和觀念,由此他把知識分為三種:第一種他把它稱為意見,因為它是錯誤的,決不出現(xiàn)在我們要確信任何事物的場合,只出現(xiàn)在我們說到猜測和推測的那些場合。第二種知識稱之為信仰,他解釋道:因為我們不可能認識僅僅用我們自己的理性理解的事物,除了理智的確信再也沒有別的途徑可以讓我們認識它。第三種是直觀知識,它不是由我們理性的確信而產(chǎn)生,而是通過我們對事物自身的感受和享受產(chǎn)生的。在他看來只有直觀知識才是可靠的。意見和信仰影響著他們的情感,這種影響往往表現(xiàn)為盲目的熱情和被動的情感,由此心靈會被情欲所驅(qū)使和奴役,處于被動的受控狀態(tài),難以獲得真正的幸福。而在理性知識階段,由于推理過程可能發(fā)生錯誤,因而它的可靠性并非絕對,人并非能完全擺脫情感的控制,達到心靈與整個自然和諧,獲得真正幸福。在直觀知識階段獲得的知識是絕對可靠的,是心靈的至善。通過直觀知識可以認識到上帝或者關于自然的永恒必然性,心靈處于積極主動狀態(tài)。
由此得知,要獲得最高的幸福,應該用清晰明白的知識來引導我們,可是一切與善的理性相抵觸的激情皆來源于意見,意即惡。其中他在《倫理學》第四部分附錄中說到“事物之所以是善,只在于該事物能促進人們享受一種為理智所決定的心靈生活。反之,唯有足以阻礙人的理性趨于完善,并阻礙人享受理性的生活的事物方可稱為惡。”他所提到的善惡并不表示事物自身的確實性質(zhì),而不過是思想的樣態(tài),或者是我們比較事物而形成的概念,這也就是說,善與惡并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東西,知識是我們在比較事物是否有益于人而形成的概念,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要想從善與惡中解脫出來,唯有清晰的知識,也就是直觀知識。因此,斯賓諾莎認為如果我們對于善與惡,真理與謬誤有一透徹的知識,那么我們就不可能為引起激情的東西所支配,因為當我們認識和享受到最好的東西時,最壞的東西對我們就會無能為力了。
斯賓諾莎指出:“人的某一個情欲或情感的力量可以那樣地超過他的一切別的行為或力量,致使他牢固地為這個情感所束縛住。”我們要用理智控制我們的情感,首先對情感要有清楚明晰的觀念;其次要認識到一切事物都是必然的,斯賓諾莎從一開始就論證了上帝的必然性與固有性,得出了其屬性也皆具有的必然性。當把一切理解為必然時,情感就會被控制得越好,認識自然的必然性規(guī)律,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為人的心靈與自然的融合提供認識的基礎,心靈對自然的理解越多,人就越能按照必然性的規(guī)律活動,他感覺到的幸福就越強烈。
三、 現(xiàn)世意義
毫無疑問,斯賓諾莎的幸福觀也不是完美無缺的,但是其思想對我們現(xiàn)世是有積極的影響的,其一:例如他在《倫理學》中,批判無節(jié)制地追求財富、名譽和感官快樂。在當今社會上,很多人為了追求財富、名譽而不擇手段,于是為人民服務的官員成了為“人民幣”服務,各種各樣的丑事被揭露,各式各樣的不雅照被擺上了微博。過多地追求這些東西只會讓我們迷失了自己,我們要像斯賓諾莎說的那樣,清楚明白地認識到,這些東西并不是永恒的,只是短暫性的,這些幸福也是短暫性的幸福,我們要追求一種心靈永恒的幸福。其二:他指出:人應該和自然和諧共處,因為萬物因自然的規(guī)律和法則影響而存在。這就是說應該運用普遍的自然規(guī)律和法則去理解一切事物的性質(zhì)。從此可看出斯賓諾莎認為一切事物都是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他認為當心靈和自然融洽時便是到達了幸福。所以我們追尋幸福的生活,不應該盲目地追求GDP的增長,而應該更加理性地看待自然與人類的生活,在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實踐中不斷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shù)。其三:他倡導的要用理智克制情感,我們?nèi)祟愂乔楦袆游?,往往做事都會感情用事,這會給我們處事帶來一定的麻煩,因此,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我們都應該要理智,清楚明白。
四、 結語
由上論述可知,斯賓諾莎試圖通過最清楚明晰的知識帶領人們探尋幸福之路,然而他的幸福觀探討只限于知識領域,而沒有倡導人們跨出實踐,他認為要想獲得幸福,就要在心中獲得對于上帝的知識,這人生的幸福與人的存在應完美呈現(xiàn)出內(nèi)在的統(tǒng)一性,可是沒有人類的實踐獲得,沒有人類的創(chuàng)造活動,又何來幸福呢?脫離了社會實踐,脫離了創(chuàng)造性活動,人生幸福就會變?yōu)橛坞x為飄忽不定的純粹主觀性,變成虛無縹緲的東西,因為它失去了最本真的內(nèi)容。(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譚鑫田.知識·心靈·幸福[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53.
[2] 斯賓諾莎.神、人及其幸福簡論[M].上海:商務印書館,1978.13.
[3] 斯賓諾莎.倫理學[M].上海:商務印書館,1983.234.
[4] 斯賓諾莎.神、人及其幸福[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