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學源
摘 要:數學問題生活化可以有效化解數學的抽象性,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認知親切感,更好地促使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進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必須加強學生的生活體驗化學習,引領他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數學源于生活,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把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盡情地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一、積極構建生活化數學問題
數學蘊含于生活之中。數學知識的學習同樣就在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積極構建生活化數學問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習動機,激發(fā)求知欲,從而增強學習效果。例如,在“年、月、日”的教學中,可以引入年、月、日的圖片,圖片中有某年的國家大事活動,某月呈現(xiàn)出自然界的突出特征,某日為某紀念日等等,促使學生更好地認知生活中的年、月、日,從而更加輕松地解決數學問題。
二、積極呈現(xiàn)豐富的生活化數學知識
在日常教學中,不少學生對數學學習提不起興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學實踐沒有緊貼生活,與學生的親身感受相離甚遠。因此,教師必須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一問題,關注如何搭建數學學習與生活體驗之間的橋梁。例如,在“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引入超市、購物廣場上所用的價格,每個學生距離學校的公里數等等,讓學生對“小數”產生感知,增強他們對數學認知的興趣。
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生活化探究學習
實踐表明,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生活化探究學習,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數學知識的魅力,有利于孩子更好地體會與感受數學的生活價值。例如,在“圓”的相關知識學習中,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生活,列舉出貼近自身生活的有關“圓”的事物,很快孩子們紛紛列舉出:早上吃的大餅、上學騎的自行車車輪,馬路上的井蓋……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積極性,也增強了他們對數學的認知。
將數學問題生活化,積極推行生活化教學方式,可以促使課堂教學更具活力,并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應用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曹應天.小學數學知識走向生活化,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J].考試周刊,2012(10).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第一小學)